《水云问渡》,山水文章有新意

2018-04-10 02:06:18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新作散文集《水云问渡》,收集了卢锡铭这一时期的山水文章。有感于“山有魂、水有韵、物有语、人有文”,卢锡铭笔下的山水文章,开阔而厚重深沉。

时代周报记者 程洋 发自广州

卢锡铭的散文带有一丝禅意,他在求索天地人的融合。

十多年来,卢锡铭寻山问水,足迹遍布东西南北中。新作散文集《水云问渡》,收集了他这一时期的山水文章。有感于“山有魂、水有韵、物有语、人有文”,卢锡铭笔下的山水文章,开阔而厚重深沉。

江枫渔火、大漠驼铃、夜泊秦淮、林海听涛,这一路的旅行心迹,最终化为他笔下充满诗意的文字,娓娓道来,又引人深思。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些文章是对天地人融合之路的求索,是文化情怀在烟水云山中的问渡。

万水千山走遍,卢锡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旅游这条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美丽中国”也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卢锡铭认为,绿色发展是国策,山山水水存在如何绿色发展的问题,他正是冲着这样一个主题去创作的。“山水应该怎么发展?是我这本书的一个写作宗旨。希望通过探索天地人的融合,寻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径,通过山水文章表达一种对绿色发展的向往。”卢锡铭说。

目前,中国的许多地区依旧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人为破坏了生态环境,这让卢锡铭感到忧虑。他回忆自己第一次走进五台山时的情景:本是心灵的净土,却满街都是穿着和尚衣服的人截住游客要求买香火,一束高香上百元,颇有“拦路抢劫”的味道。他就曾被一“和尚”劝捐香油钱,一捐就要990元。

卢锡铭的山水文章是有野心的。他一直想要为山水文章“正名”。“很多人认为山水的文章不值得写,不值得登,我觉得这是偏见。我想要通过《水云问渡》做个样板出来,从古到今,有很多优秀的游记,关键是怎么写。”在他看来,山水文章若是来个纯自然主义,只写所见所闻,说完就完,不见意蕴,不见风骨,这样的文章,难免显得平庸、浅薄和苍白。

卢锡铭强调,缺失了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的维度,山水文章就将沦为导游文章。因此,在他的散文中,山水之外,还能读到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象。如《夜探伶仃洋》中,他写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义,充满历史感和人文关怀。带着求索的意味,卢锡铭的《水云问渡》写行踪,也写心迹与感悟,带出天地人生的交织、缠绕、圆融。花城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花城》杂志原主编范若丁评价其文“优游六合,思接千载,接天地之良心,发古今之正气”。

《水云问渡》不是卢锡铭的第一部散文集,他曾先后出版过散文集《南方绿岸》《潇洒夜语》《带走一盏渔火》,其中《带走一盏渔火》获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他直言以前的作品集杂乱无章,有旅游文章也有日常见闻和杂感,《水云问渡》是他首次主题明确、集中的散文创作。

卢锡铭钟情于散文创作,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不写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事,不强调离愁别绪,看重人文情怀的表达,注重细节的观察和思考,散文因此文化底蕴深厚、思辨性强。在文坛,散文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卢锡铭认为,这跟散文人的追求有关。在他看来,散文人不能一味风花雪月地只谈身边琐事,而应该融入大社会,要有大格局和大使命,写一些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样的散文才有读者:“现在很多散文辞藻华丽,但是很苍白,言之无物,没有思想,看不下去。”

卢锡铭认为,散文是文坛的轻骑兵。他总结了三点散文创作的经验:一要有真情实感,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二要有思考,要探索,“人人心上有,个个笔下无”,这才能跟别人不一样;三要找出它的引爆点,有细节,故事才会丰满。卢锡铭也是这样写他的山水文章的:“这些山山水水,很多人都看过,都写过,你在写的时候,就要注意把握这三点,要真情实感,要善于观察,发现别人没有看见的东西。”

写好山水文章,对作者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挖掘能力、概括能力、驾驭文字的功力,都是一种考验。“我甘心接受这种考验,且想融报告与文学、历史与现实、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这是卢锡铭的新目标。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一瓶面膜卖1800元,中国贵妇爆买伊菲丹,雷军曾参股的这家国货美妆净利飙升135%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有望增厚利润,研发及供应链实力显著
主板IPO丨一天两家IPO企业齐撤单!今年沪深主板已有38家企业撤单,长三角三省占比超3成
152万头,神农集团去年生猪销售再创新高!净利润由盈转亏,降本增效扩充产能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