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接力周小川 央行强化统筹监管职能

2018-03-20 02:57:11
来源: 时代周报
曾与易纲共事过的央行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景学成评价称,易纲与其他“海归”不同,不照搬外国理论与模式,能很好与国情结合,“办事稳妥,不冒进”。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发自广州

年届70岁的周小川卸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这已在外界预期之中。

但谁将接棒周小川,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新行长?这一问题的答案终于揭晓。3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投票表决,决定易纲为新一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从履历上看,易纲与周小川有诸多相似之处,均是学者型官员,两人在央行的时间较长,在很多改革和政策上均有一致的看法。易纲接任央行行长可谓与周小川无缝对接。

现年60岁的易纲拥有20多年的央行工作经验,几乎全程参与了20余年来的中国金融改革。从履历上看,易纲是央行系统内的第一位完全意义上的“海归”,具有国际化视野,又有实际的操作经验,理论与实际并存,专业、稳健、务实是外界对他的一致评价。

与周小川一样,易纲能说流利的英文,而这一点在国际交往中非常重要,同时他也是坚定的改革派。在央行的工作经历中,他曾掌舵外汇管理局,是人民币汇改的深度参与者,且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

曾与易纲共事过的央行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景学成评价称,易纲与其他“海归”不同,不照搬外国理论与模式,能很好与国情结合,“办事稳妥,不冒进”。

易纲面对的是一个“新”央行。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银监会、保监会合并,其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

央行的权力与职责较此前有较大提升。“央行除了货币政策职能外,还更多担负起了宏观审慎管理的工作,央行作为控制总需求的一个操作者是最合适的,央行负担了金融稳定的责任。”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作为一位学者型官员,易纲1978-1980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随即远赴美国攻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同为北大经济系毕业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3月19日在朋友圈祝贺昔日同窗履任新职,“热烈祝贺当年的下铺兄弟、回国创业搭档易纲荣任央行行长!”

改革者周小川

3月9日上午10点,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周小川第14次参加全国“两会”记者会,这次记者会的主题是“金融改革与发展”。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以央行行长的身份参加记者会。

现场有记者问,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有哪些难忘和遗憾的事情?问完后全场爆发了笑声。但周小川没有直面回答,他说,事情太多很难挑出来哪件重要哪件不重要,今天新闻发布会题目就很好,金融改革与发展,有幸与大家一起在这方面与大家做工作,做推进,这是很荣幸的一件事。

周小川一如既往的谨慎,这也是职业所需。在中国央行行长这个职位,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国内外市场的动向。这次发布会,西装革履的周小川非常放松,时常一边微笑一边回答记者的提问。这也凸显了他的自信。

自信是有理由的。周小川自2002年12月开始领导央行,能够长时间担任央行行长也是创下了纪录。16年时间里,鲜花与荆棘并存。其间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发生了商业银行改革上市、汇率改革等重大内容;央行资产超过美联储成为“全球第一大行”。

没有人否认周小川富有远见和成效的改革。美国前财长、高盛前CEO保尔森在《与中国打交道》一书中将他称为中国“金融改革背后的军师”。2011年,周小川被《欧洲货币》授予最佳央行行长,欧洲央行前行长特里谢评价道:“我非常赞同周小川的智慧,他看问题非常全面,有一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战略。”

“改革”一词贯穿周小川的央行生涯。“周小川身上的标签很明显,他就是一个改革派,一个市场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评价道。

2002年底,周小川刚刚出任央行行长之时,日本就率先掀起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风潮,美国随后加入,国际压力一触即发。一时间,国际上形成了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强大舆论氛围。

稳健的周小川经常面带笑容,向世界明确传达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声音的同时,也让世人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充满了信心。

2005年7月21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决定对于中国持续经济转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汇率改革在稳步推进。

“我不喜欢这个称呼。”周小川曾明确表态,“如果因为我说话对人民币有影响,才叫我‘人民币先生’,我觉得这个称呼不合适。但如果是因为人民币汇率改革,那倒是未尝不可。”

在这次记者会上,周小川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说主要的政策该出台的都已经出台了,也就是说已经允许在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同时,人民币现在也已经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的SDR的篮子,主要的步骤该做的都已经做了。

从2003年开始,持续近十年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被视为周小川推动中国金融改革的巅峰之作。2003年,大型商业银行报告的不良资产率是25%,市场的估计基本在35%-40%。当年年底,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入中行和建行,从而启动了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后来便进行了财务重组、处置不良资产、上市等步骤,具体操作中,实行“一行一策”。

在2007年两会上,周小川指出,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和突破性进展,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完成了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和发行上市。周小川带领的央行充当了“在线修复”中国金融体系、维护金融稳定的角色。

“周小川行长这个守门员做得非常不错,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机构没有改革之前,各个部门负责执行,但这些年的情况看,很多货币流入了房地产等行业,没有达到进入实体经济的目标。最后这个事情只能央行‘兜底’,周小川承担了守门员这个角色。”3月15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3月17-18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行长例会。周小川出席了董事会、经济顾问委员会、全体行长会和全球经济形势会。与会央行行长们就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宏观政策应对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这或许是周小川最后一次以央行行长的身份出席公开活动。

“学而优则仕”的易纲

3月19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名易纲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事实上,易纲任央行行长外界并不感到意外。他位列央行四位副行长之首。在2016年两会期间的央行记者会上,从周小川口中就可窥知一二。彼时开场时,周小川对易纲的介绍是“负责人民银行各项工作,主管货币政策、国际业务”,而对其他副行长的工作介绍则是“分管”某项工作。

而且,易纲还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经济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而中财办是中央财政工作领导小组下的常设机构,除了负责起草重要的经济政策文件外,还肩负为中央财政工作领导小组提供政策建议的功能。

易纲与央行的“缘分”,要从1997年正式开始。那一年,易纲告别他在母校北京大学的书斋生涯,正式进入央行工作,出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在担任了五年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后,易纲在2002年开始兼任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并在一年后“转正”。

2004年7月,易纲晋升为央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此外,2006年9月,易纲额外增加了一项为期一年的分支机构历练经历,兼任央行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主任。

2007年12月,易纲从三位行长助理和一众正司局级干部中脱颖而出,升任央行副行长,并在2009年7月接班胡晓炼,开始了自己长达6年的外汇管理局局长生涯。

2009年易纲担任外管局局长时,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遇到了美元资产配比过重(尤其是美国债券)、回报率不足、人民币升值等问题。很显然,当时摆在易纲面前的难题不小。

但易纲还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2009年,彼时外汇储备将近2万亿美元,而在他的任内,外汇储备一度接近4万亿美元。

易纲选择上述难题的解决方案就是多元化的投资,不再单调地投资美国国债,而是放眼全球金融资产。为此,他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聘请了一批专业人士,引入市场化投资的理念。

在上任外汇管理局局长之初,易纲就强调外汇管理要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的“五个转变”,即: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从重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管理,从“有罪假设”转变到“无罪假设”,从“正面清单”转变到“负面清单”。上述改革思路一直延续至今。

2010年6月人民币汇率改革重新启动。中国结束了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民币的弹性,即实现“双向波动”,人民币的价格逐步由市场需求来决定。

2015年8月11日,汇率迎来第二次重大改革,确立了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并且人民币一次性贬值3%左右。

易纲在2015年8月13日的吹风会上表示,一个僵化的、固定的汇率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汇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易纲在做政策解读时阐述了他心中改革的方向,“要相信市场,要尊重市场,甚至要敬畏市场,要顺应市场”。

2014年,作为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易纲有了新头衔—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2015年12月,易纲将外汇管理局局长的接力棒交给了潘功胜,成为央行的专职副行长。易纲的地位不断提高,2016年3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2017年10月,易纲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上。

今年1月,易纲撰文谈2018年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挑战与政策思路。他表示,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今年3月9日,易纲随周小川一起出席全国两会的记者会。易纲表示:“松紧适度主要是看对实体经济而言,我们的实体经济能不能够得到各个方面的有效支持,能不能够创造一个防风险,并且能够平稳推进金融改革的外部环境,这样就为我们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一个中性适度的货币政策环境。”

央行的新职能

在央行工作20载,易纲面临过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而这一次,他将执掌的是“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的央行。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根据该方案,不再保留银监会、保监会,改为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此次机构调整中,将银监会、保监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

通俗点说,拟组建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只负责执行,比如微观审慎的管理、市场监管、投资者保护等;凡是涉及宏观决策、宏观审慎和重要经济参数的调整,都由宏观管理部门—央行来管理。

“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和负责一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执行。”孙立坚说,之前央行负责制定货币政策,但在传导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一些部门也有自己的政策规定,导致传导机制不通畅,最终还是要央行来兜底。

“机构改革之后,央行负责制定一些政策,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的执行,看执行的效果可以判断,到底是政策的问题还是执行的问题。”孙立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央行的权力与职责较此前有较大提升。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表示,随着银监保监合并,监管理念从行业监管转向功能监管,借鉴英国“双峰”和美国监管模式,形成“一委一行两会”新监管体系,“超级央行”呼之欲出。监管理念更加现代化,未来将重点加强宏观审慎和监管协调。

央行金融监管地位上升的模式,与英国经验有相似之处。金融危机过后,英国将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区分开来,英国央行开始通过下属的审慎监管局,在金融监管中负责宏观审慎监管。

“此次机构改革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同时剥离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审慎监管制度的拟定权到央行,这意味着央行为核心的统筹监管再度迈出重要一步。”原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点评称。

孙立坚说,这种改革意味着未来银行、保险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将由中国人民银行来考虑,而行业是不是遵守了这些规则,则交由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来监管。这样的安排使得中国人民银行与世界其他主流央行运行模式类似。

“新的改革方案提出将银监会和保监会现有的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使得央行集货币政策职能和宏观审慎职能为一身,其‘双支柱’调控框架也会通过本轮改革逐渐清晰。”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对记者表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投行营收占比仅4%,信达证券“另类投行”成色不足!未来或需逐步脱离AMC的庇荫
“第一物企”碧桂园服务遇盈利大考:收并购不及预期,疯狂买买买拖累利润
“六边形战士”中海走出独立行情
2023年民航复苏与盈利困局:国有三大航亏134亿,东航航空运输毛利率尚未转正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