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城市如何自我定位

2018-03-20 01:27:49
来源: 时代周报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的完成,正式进入实施落地阶段。大湾区时代真正来临。

时代周报记者 谢洋 发自广州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的完成,正式进入实施落地阶段。大湾区时代真正来临。

这个庞大的、成长中的湾区经济体涉及“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经济、法律和监管制度的不同使各城市之间的竞合与定位变得更加复杂。如何协调好城市定位,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呢?

城市定位更为清晰

在年初大湾区各成员城市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分别明晰了自己的不同的区域定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表示:“11个城市定位较过往有更清晰的分工,更好地结合了自己城市的区位、功能和产业分工,按照这个规划去建设预期前景非常好。”

港澳地区作为对外的重要窗口,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职能。香港作为国际超级联系人和老牌金融产业的代表地区,将重点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创科中心、国际航运贸易中心。大湾区给香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香港业界方面对于开放细则方面有更多的期待。澳门则发挥第三产业的优势,立足于创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自2016年以来,澳门持续深化泛珠三角地区区域合作,不断开拓葡语及欧洲国家市场。

广深是广东地区的经济龙头,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和枢纽型网络城市,将全力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报告中提出将依托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年度计划,加快推进一批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等重大产业合作平台等。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引擎,是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区,深港之间酝酿多年的河套地区将进入大开发阶段。接下来深圳将打造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一带一路”交通枢纽、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惠州和珠海分别是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的重要城市,具有平衡两岸经济势能的特殊意义。

珠海作为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将重点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港珠澳大桥的落地,给物流业带来发展契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争取珠海机场开通国际航班、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建设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建立珠海港国际航运服务体系、打通“川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等。

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短期内的重点是全面对接深圳“东进”战略,推动深圳的研发和惠州的产业化,长期则是探索与香港、深圳等地共建产业园区,利用高校科研资源进行成果转化。同时也提出要积极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推动深圳的研发和惠州的产业化,打造深莞惠“3+2”经济圈,加强与东莞、汕尾、河源互补合作等。

东莞、佛山和中山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代表城市,会将重心放在产业转移和升级方面。

东莞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积极构建智能制造全生态链,重点提出穗莞合作,不断推动与中心城市构建产额梯度互补发展格局,其中滨海湾新区建设是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重要规划。

佛山的定位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球制造创新中心、大湾区西部航空枢纽、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短期目标是尽快实现真正的广佛同城。

中山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及区位优势,发展定位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创新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并着力于完善立体交通,打造“30分钟通勤圈”,实现与广深核心城市30分钟快速到达。

江门与肇庆作为粤西地区的两大交通门户,是粤港澳大湾区与内地联系的要塞。

依靠自身区位优势,江门提出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承担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辐射粤西的职能,建设“一枢纽、两中心和三通道”。

肇庆将以成本优势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并强化交通优势,成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城市。

打破行政边界,促进要素流通

区域定位确定的同时,多种生产要素的流通仍然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申明浩特别指出,任何世界级湾区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行政界线较模糊,市场和物流交易成本低。而粤港澳大湾区横跨三个不同关税区,在三地的要素自由流动依然有不少障碍。

“未来需要顶层设计和广东省进一步加大放管服力度,使得珠三角营商环境向港澳看齐;同时进一步降低珠三角内部的物流等市场交易成本,在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注意与周边城市的对接和联通,打破过去以邻为壑的思路,打开行政边界形成统一市场。”申明浩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交通完善,为城市之间的要素快捷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交通网络的细化成为未来规划中的重要一环。申明浩指出,随着交通运营网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已经开始突破行政边界的局限,主动与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相连接。

深圳的城市开发程度达到5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无论是科技创新和资金沉淀,还是产业和人口扩散方面,申明浩都对深圳有很高的期待。“如深圳的‘十三五’规划中专门提了要把发展的空间资源向更大的区域进行资源协调,深圳已经在主动地跟周边地市进行协调,所以50公里的环深圳都市圈正在形成。深圳的交通规划图已经主动地延伸到了很多其他地市,如地铁14号线延长到惠州。”

50公里深圳都市圈的形成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提供了极佳的模板。“包括产业也在扩散,像华为的终端迁移到东莞的松山湖。比亚迪也设厂到了惠州。虽然深圳的产业扩散到周边且不同的城市,但从地理半径来看仍然在50公里的环深圳都市圈范围内,通勤时间也在一小时生活圈。”申明浩说,未来的主要中心城市将越来越多地出现这种扩张效应,从而带动其他城市同步增长,渐渐形成更加一体化的经济和生活圈。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新城控股发布2023年年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全年交付超14万套物业
老工业城市组团到广东,他们想学什么?
千亿有色龙头资产腾挪!多年未分红,负债超70%,中铜资源股权遭中国铝业清空
小林制药洗眼液含强副作用成分,日本“药妆”要慎用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