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的广东探索

2017-10-17 11:43:29
来源: 时代周报
两个独立的行政主体,要推进“政务同城”,必然受制于内部体制、地域界限等诸多约束。但南海和荔湾两区却是“一拍即合”。

时代周报记者 潘展虹 发自佛山

2017年,广东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区域合作”,深入实施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并深入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一体化专项规划,推进广佛同城化和三大经济圈建设深度融合。同时,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大珠三角经济区。

9月,被视作“广东样本”的广佛同城公布新蓝图。根据《广佛同城化“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两地将深化同城化体制机制创新,到2030年全面实现广佛同城化,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区,携领珠三角地区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无论是即将升格的深汕特别合作区,还是广佛同城协作,本质都是区域间谋求突破行政、地域边界,打通资源输送通道,打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如今,广佛同城不断推进,其他城市之间合作方兴未艾,粤东西北也主动融入珠三角。接下来,城市间合作与协同发展将成为助推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荔湾南海“一拍即合”

十年磨一剑。从2008年提出“广佛同城”,两地合作即将走向第十个年头。曾有专家认为,广佛同城在交通、公共服务等层面取得不少成效。随着一体化深入,广佛有望成为珠三角市场高度一体化的超级城市,是同城化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关于同城化,市民最有话语权。在2016年2月之前,广州市荔湾区市民要想在佛山市南海区创业办公司,需亲自到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提交相关资料,待审批通过之后再回到该中心领取办理结果。若是过程中发现遗漏某些必要的资料,还得再来一次。

自佛山市南海区和广州市荔湾区签订《共建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下称《协议》),两区市民要办理跨城业务,再也不用这么麻烦了。去年2月,两区以“窗口收件、快递送件、两地互通、限时办结”模式,率先在全国首创行政审批“跨城通办”,推动两区行政信息资源的深度融合。换言之,荔湾市民只需在荔湾区行政服务中心提交资料后,就可安坐家中等候办理结果。同理,南海市民也可在该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相关跨城业务。

两个独立的行政主体,要推进“政务同城”,必然受制于内部体制、地域界限等诸多约束。但南海和荔湾两区却是“一拍即合”。

南海区政务管理办公室审批制度改革科副科长梁嘉杰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交情甚好”的两区平时就相互学习、交流,发现双方在政务服务模式、硬件配备等较为相近,前后交流多次后就“跨城通办”初步确定合作模式。荔湾区首先引入佛山“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打破地域界限,为两地居民提供社保参保证明打印、个人住房情况查询等22项广佛跨城通办功能。

随后在此合作基础上,再将“跨城政务”延伸至实体大厅。

“两区原本都有各自一套办事系统、办事流程,双方也没有线下办理跨城业务的经验,只能一点点探索。”梁嘉杰说,起初受限于内部体制和信息互通等因素,一开始双方都带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去交流,一项项对流程看是否一样,最后才定下首批14个事项的跨城办理,再对相关窗口人员加以培训后试行办理。有了顶层设计的推动,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9个月后再推出71个跨城通办事项,涉及两地14个部门。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共有85个事项可实现南海区与荔湾区的跨城通办,通过实体大厅和自助终端共办理广佛业务超过100万件。

政务服务同城化仅是两区合作的一部分。在“合作示范区”的平台上,两区还探索交通互联、环境共治、规划共绘、产业协作等“同城化”建设。

在交通互联方面,由广州推进龙溪大道(广州西环-五丫口大桥段)快速化改造项目,有效缩短南海区与广州中心城区的距离;南海则重点推进珠江大桥放射线接广佛新干线(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项目等现有项目建设进度。

社会民生方面,两地在推进区域警务协作、人才交流、食品药品监管开展合作。南海公安分局已与荔湾警方签订警务协作协议,定期开展联合整治,下一步将共同推进五类车整治、外来人员管理等工作,实现治安视频的开放共享。

接下来,两区合作还将进一步深化。根据《协议》,南海与荔湾将探索在交界片区五眼桥-滘口片区共建广佛同城化综合开发治理试验片区,建立共同架构,形成高效联系的功能组合体。同时,两区将共建三山-东沙粤港澳高端服务产业合作区。前者重在探索两地交界的综合开发治理,后者侧重产业的对接与互补。

区域合作创新探索

不仅是荔湾与南海、花都与三水、番禺与顺德,都是广佛同城“十三五”规划中“点题”的同城化合作示范区。两市共建合作示范区,在广东并不是首例。深圳和惠州、东莞都有过类似的合作。

2008年底,国务院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珠三角一体化的构想被具象为“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

深莞惠的行动很迅速。次年2月,三市党政主要领导举行联席会议,探讨具体合作方式。几次会议下来,三市很快地确定了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区域创新、交通运输、能源保障、水资源及城市防洪等合作范围。三地还签署《关于产业发展合作的协议》,明确共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区域服务和创新中心,把深莞惠经济圈打造成珠三角一体化先行区。

合作进入了拓展、深化阶段。深圳的高新技术,东莞完善的产业链,惠州丰富的土地资源,调整优化后使各自优势凸显,形成区域内新的合理产业分工,打造上下游相互配套完整的大产业链条,推动三地产业升级。

区域抱团没有停下脚步。2014年10月,汕尾、河源按“3+2”模式参与承接辐射转移,进一步扩大深莞惠经济圈。如今,深莞惠经济圈(3+2)还计划共建区域创新体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现信用资源优势共享等。

对广东来说,形成并壮大上述“抱团式”发展模式,都是为了应对在发展竞争中做大做强:随着长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迅速崛起,珠三角创新力度不断被赶超。“抱团式”发展不仅发挥“传帮带”精神,还有利于广东整体经济实力提高。

被视为“广东实验”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更是一次创新探索。2011年8月设立的深汕合作区是广东省唯一的特别合作区,让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特区—深圳与粤东地区的后发城市—汕尾“联姻”,为的是撬动粤东西北发展跨越发展。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实探华为Pura 70开售现场,一分钟清货!4天后还有一波
新CEO上任一个月,盒马“推翻”盒马:折扣化调整,重启会员制
一个华北小镇的梦想与现实:成也土地,危也土地
韩国游客挤爆张家界,这家湖南旅游上市公司却在亏损,与万达的合作也搁浅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