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接盘“速递易” 快递柜争夺战升级

2017-10-17 13:20:29
来源: 时代周报
许昕眉头紧锁,虽然收货宝创办多年,借用小区周边的便利店等物业作为收快递的驿站,但公司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而缺乏盈利模式是行业整体的困扰。

时代周报记者 吴平 发自广州

快递柜行业正在遭遇急剧变革。

根据致力于在大学校园开设快递服务站点的乐收10月5日公布的消息,顺丰控股(002352.SZ)已经成为其持股40%的大股东。就在不到1个月前,9月13日,顺丰与中集集团(000039/02039.HK)达成战略合作,中集集团把旗下的快递柜资产“中集e栈”并入顺丰的丰巢,丰巢的快递柜数量上升到7.4万组左右。

另一边,速递易则找到了中国邮政、菜鸟网络、复星集团三座靠山,重组后的联盟快递柜数量也超过7万组。

至此,快递柜行业大局愈发明晰。从此前的群雄逐鹿,到如今的两大巨头领衔,未来的竞争将会如何展开?

“快递柜肯定是有价值的,是降本增效的必需品,毕竟人们白天都需要出门上班,如果快递派送只能在晚上,就太浪费效率了。”收货宝相关负责人许昕(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许昕眉头紧锁,虽然收货宝创办多年,借用小区周边的便利店等物业作为收快递的驿站,但公司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而缺乏盈利模式是行业整体的困扰。

“未来还有很漫长的路。当前,快递入柜率只有2%-4%,也就是全年超过300亿件的快递,只有2%-4%是用快递柜收件的,而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这个比例要达到10%,市场潜力大。”许昕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找到靠山的速递易

在8月17日资产交割完成之后,“速递易”正式变为“中邮速递易”。

根据三泰控股(002312)公司公告,8月17日,其全资子公司—成都我来啦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我来啦”)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重大资产出售完成交割。自此,三泰控股在成都我来啦的股权,从100%下降到34%,中邮资本股权比例则达到50%,成为控股股东,驿宝网络持股10%,亚东北辰持股比例为6%,后两者分别是菜鸟网络、复兴集团的旗下公司。

2012年,三泰控股开始向互联网转型,通过全资子公司成都我来啦,投资快递柜,推出了速递易。

当时,由于许多小区安装快递柜具有排他性且位置有限,行业规模效应也非常明显,因此形成烧钱圈地抢占市场的风潮。

玩家也越来越多。丰巢、中国邮政E邮柜、中集e栈、南京魔格、江苏云柜、海尔旗下的日日顺等陆续成立,电商也不甘落后,除了京东之外,阿里旗下的菜鸟也推出了菜鸟驿站。

2013年,速递易的快递柜数量只有1200个左右。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达到1.3万个,2015年4.87万个,2016年则为5.6万个。

速递易覆盖的城市数量,也从2013年的10个增加到2014年的36个,到2016年的79个。

虽然速递易暂时跑出,铺设了全国数量最多的快递柜,但其所付出的代价亦很惨痛。

财报显示,速递易的亏损,从2015年的1.37亿元,陡然增加到2016年的5.11亿元。上市公司母公司三泰控股的净利润,也自2015年开始进入亏损,亏损额从2015年的380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13亿元左右。到2017年半年报,亏损额度有所下降,但仍有1.97亿元。

三泰控股的股票名称也变成了ST三泰。如果2017年不能扭亏,将面临退市。

2017年半年报显示,三泰控股似乎已经没有多余的资金做进一步的快递柜扩张,速递易快递柜数量较2016年底没有继续增加。

产业资本中国邮政的出现,让三泰控股把速递易拱手相让,换来了上市公司母公司的暂时安全。

根据公告,资产重组之后,三泰控股2017年1-9月的净利润得以扭亏,为3.4亿-4.1亿元。摘掉ST的帽子将是大概率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它找到了靠山。

根据公告,重组后,中国邮政将把旗下的2.1万组快递柜并入速递易旗下,并改名称为中邮速递易,未来联手推出“小黄桶”自助寄件设备。菜鸟网络则利用电商和快递公司资源,向中邮速递易快递柜引流,而复星则向中邮速递易开放旗下住宅小区、商用项目,方便其布局网点,同时复星也会与其分享广告客户资源,有利于中邮速递易广告收入提升。

中邮的翻身仗

接手速递易股权的中邮资本,是中国邮政发起并100%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28亿元,成立以来投资了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滴滴出行等项目。2016年,其资产总计164.7亿元,收入61.9亿元,净利润5552万元。

“民营快递的崛起,让曾经垄断中国快递业的中国邮政内部危机感、失落感很强,现在希望用快递柜、靠解决最后100米的痛点翻身。”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邮政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2008年以来,中国快递业务量从15亿件,经历20倍增长达到2016年的313亿件。根据规划,2020年将增长到764亿件。顺丰及三通一达也都完成了上市,成为中国快递的代名词。

“中国邮政当前的目的应该只有一个,迅速做大快递柜的规模。这也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上述中国邮政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国家邮政局2013年底发布《关于提升快递末端投递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及社会资金,投入智能快件箱等自助服务设施建设并推广使用。

根据最新的快递业“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提高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占比,从2015年的2%增长到2020年的10%。

为了解决最后100米痛点,菜鸟网络推出的菜鸟驿站的模式,也就是利用小区周边便利店等现有场地资源存放货物。

“在快递柜领域,菜鸟网络是缺位的,大家都看到了快递柜的数据价值,之前菜鸟与顺丰丰巢互怼,也是因为快递柜的数据传输问题,或许这正是刺激菜鸟投资速递易的催化剂。”深圳某私募基金研究员张闵(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行业似乎正陷入僵局,但中国邮政代表的产业资本却突然杀入,或许能带来转机。

按照许昕对时代周报记者的说法,半年以来,快递柜行业的投资正在降温,一方面是由于缺少盈利点,烧钱模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过了跑马圈地的初期,小企业无论怎样烧钱,都出头无望,因此投资热情消失。“小企业要么等待被两大阵营并购,要么等待盈利模式出现。”

盈利难题

根据公告,速递易2015年、2016年的营业收入为3.19亿元、2.295亿元,收入来自于快递柜的租金和广告费。

目前,快递柜行业的盈利模式是:快递员使用快递柜,向里面投放快递,需要向快递柜企业支付0.4-0.6元/次不等的费用,消费者如果超过24小时没有取件,超期每天收取1元钱。

广告费是将在快递柜操作屏幕、柜体作为广告资源进行销售,其商业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分众传媒。

而速递易2015-2016年的收入构成中,70%-80%的收入是来自于广告业务,来自快递柜派件、超期业务的收入仅占比20%左右。

显然,如果想提高收入,就需要更大规模的网点和更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够赚取更多的广告费用。

“依赖广告的模式很难,因为在实际经营中,许多快递柜是以免费、公益的名义进入小区的,也跟物业签订了条款,如果有广告收入,还需要跟物业分成;另外,柜体广告的维护,需要巨大人力成本,这跟分众传媒电子屏幕更换广告时的低成本不可比。”许昕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在派费、超期收入方面,如果想增加,就必须提高利用率。速递易的柜子平均利用率是60%-70%左右,高峰期可达90%左右,菜鸟网络的快递和电商资源接入,是否能提高利用率呢?

“提高利用率是伪命题。”许昕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据他观察,导致利用率低的原因,是许多快递柜在小区的位置太过偏僻,比如在地下室等角落,无论怎样引流,都无法让消费者增加使用。

“虽然行业价值巨大,但都依然处在探索盈利模式的阶段,未来,最后100米的解决,应该是驿站、快递柜等多种形式共存。”许昕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中核钛白实控人被罚没1.33亿,其父旗下私募曾操纵广汽集团股价
深圳侨商会:凝侨心汇侨力助发展
国联+民生,开启江苏券业新纪元
杉杉股份2023年报:负极、偏光片出货量创新高,优质赛道双龙头地位稳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