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二孩只因无人带,上海力推“带娃上班”

2017-08-22 01:58:24
来源: 时代周报
2016年,上海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合作开展女性权益调查。

时代周报记者 谢江珊 发自上海

2岁孩子的奶奶生病了,继续带孩子,不仅老人休息不好,孩子也有被传染的危险,但父母都要上班,怎么办?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孩子生了没人带”,工作和“带娃”难以兼顾的问题,成了不少80后、90后年轻父母的隐忧,加上生活负担重、培养孩子花费高,多位受访者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会考虑生二孩。2016年,上海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合作开展女性权益调查。调研显示,有80%符合政策的育龄人群对“二孩”说“不”,其中,“没有人帮助照顾”是最主要原因,占比63.5%。

2011年底,遭遇同样难题的魏艳友把孩子带到了公司,实现了“带娃上班”的梦想:当时,魏艳友所在公司沪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江”)在新拿下的办公区域开辟了300多平方米的独立空间,建成了一间“宝宝房”,开展应急托服务,解决职工的紧急需求。

为推动二孩政策真正落地,今年3月,上海市总工会推出一项新举措—创建“职工亲子工作室”,探索在职工需求集中且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子女的晚托、暑托、寒托等各类形式的托育服务。在首批授牌上海工会“职工亲子工作室”的12家试点企事业单位中,沪江排第一。

不求高大上

2016年11月,上海市妇联针对上海市户籍0-3岁的婴幼儿托管需求做了一项微信调查,调查显示:有88.15%的家庭需要婴幼儿托管服务,73%的父母希望把托管点设置在小区内。“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年来,婴幼儿托育服务更加备受关注。

现任沪江工会副主席的魏艳友和老公都是沪江的早期员工,沪江于2006年正式成立,从2009年开始陆续有小孩出生,他们被称为“沪二代”,魏艳友的大宝就是沪江第一个“沪二代”。

考虑到员工需求,沪江从2009年开始就允许员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带娃上班”,形成了沪江特有的文化。2011年,“沪二代”集中出生。沪江在搬进新的办公区域后,划定专门区域成立“宝宝房”,提供应急托服务,同时在周末作为职工亲子互动交流的场所。在沪江,“宝宝房”由公司行政部门管理和运营,有应急需求的员工,可在前一天晚上跟行政部负责人联系,第二天,公司就会安排专门的看护在“宝宝房”带孩子,员工家长们可通过沪江旗下实时互动教育平台,随时查看孩子在“宝宝房”的情况。如果没有提前联系,员工可以选择在“宝宝房”一边办公一边照看小孩。

2014年,魏艳友的大宝5岁。“他上幼儿园大班,爷爷奶奶就不在这边照顾了。放学后,我们就把他放在社会办的晚托班,但有一次学校手足口病暴发,要闭园两周。家长们非常为难,因为平时的晚托班只管下午,不管白天,临时去找一个阿姨也不靠谱,临时的托班也没有,临时把父母从老家请过来更不方便。我们比较幸运,沪江有这样一个‘宝宝房’,那两个礼拜我就把他带到公司来,一起上下班。”两次的应急经历让魏艳友印象深刻,至今感慨不已,“我对公司有这样一项福利,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在外面跟朋友和一些家长聊到这个事,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带娃上班’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在眼下这个年代是非常少见的。”

因为“跑在前面”,在与上海市总工会创建“职工亲子工作室”项目对接时,沪江成为上海第一批第一家被授牌的单位。魏艳友坦言:“上海市总工会其实是把我们当作一个样板单位了,授牌之后,很多单位、行业协会的工会表示要带队过来学习、参观和了解。”

为规范亲子工作室的创建工作,上海市总工会研究起草了《上海“职工亲子工作室”设置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鼓励职工需求集中且有条件的单位,利用福利费用补贴建设亲子工作室。“亲子工作室不求高大上,但求解决问题”,上海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亲子工作室的建设总体原则,是依托企业现有设备资质、不搞复杂化,同时以倡导性为主,在坚守安全、卫生底线的基础上,给基层留足工作空间。

四种托管模式

《管理办法》明确了亲子工作室的四种类型:寒暑托、晚托、应急性、全日托,同时要求“五个有”:有安全措施、有基本师资、有托管协议、有意外保险、有应急预案。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管理办法》办法对场地、安全卫生、人员配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职工亲子工作室应设置在与其服务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场地,保证房屋、消防和监护安全;人均活动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需配备专人进行管理和看护,看护人员与托管对象人数比应不低于1︰10。

在首批开展试点的12家具备托育服务基础的企事业单位中,沪江选择了应急托和寒暑托,费用来自员工福利费支出,纯免费;携程旅游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选择全日制幼托,每月收取1600元费用,另收每日28元的餐费;中山医院选择试点晚托班,每个月收取1200元费用,再加上车费和点心费,总计在1400元左右。

魏艳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沪江的寒暑托从2014年底推出,今年的暑托班共60名孩子报名,每天固定人数在40人左右,被分为两个组:幼儿组(3-7岁)和小学组(7-12岁)。每10名孩子配一名教学辅导老师,行政部员工会参与课堂秩序的维护并陪护孩子,公司高层还会给孩子另外开设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幼儿组以动手类、活动类为主,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授简单的英语口语;小学组重在素质拓展,如寒托班教孩子写春联、点灯笼,不给孩子压力,不以提分为目的,主要利用沪江自有的教育资源,拓展孩子的视野,同时每天另留两个小时给孩子做暑假作业,采用教师辅导和高年级辅导低年级两种方式。

“互联网公司具有开放、多元、包容的文化,我们很早就允许‘带娃上班’了,沪江的企业文化中有一条,‘公司照顾好员工,员工照顾好业务’,宝宝房的设置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沪江公关部员工Dave如此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沪江在“宝宝房”上不吝投入的原因。

进步还是倒退?

这个暑假,上海市职工亲子工作室已达68家,2000多名职工实现了“带娃上班”的“小目标”。

据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何惠娟介绍,职工亲子工作室设立在全市职工需求集中且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园区、楼宇中,按照企业主导、工会牵头、社会参与的原则,发挥单位优势开展职工子女晚托、暑托、寒托等各类形式的托育服务。但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带娃上班”开启的其实是一种“无奈模式”:“以前是企业办社会,大家都指望单位全包,人是单位人,因此要推进现代企业建设,企业的归企业,社会的归社会,企业改革后就剥离了社会功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企业不再办幼儿园就是在这种改革背景下推进的。孩子的托管主要通过早教机构、托管班、幼儿园、学校以及社区解决,但现在托管班资源匮乏,社区功能萎缩,只好无奈回到了企业办社会模式。”

“但那些单位没有条件开晚托、暑托服务的职工,他们的孩子去哪里?”熊丙奇借此强调,如要进一步解决孩子托管问题,需要政府、社区、街道共同参与,在社区、街道中通过建立、开放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为孩子在平时放学后和假期活动提供去处,“这才是让更多学生改变两点一线(学校、家庭)或三点一线(学校、家庭、培训机构)生活的关键所在”。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传奇“铁娘子”史美伦卸任港交所主席,香港证监会前主席唐家成接棒
29省份一季度成绩单出炉:河南反超四川重回前五,这个东北省份增速领跑
投资亏超8000万元,沃森生物一季度净利大跌逾九成,刚终止一款新冠疫苗研发
北京车展今日开幕!合资自主齐上新,智驾“普及风暴”进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