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马斯克的中国工厂之谜

李洋静睿 陆一夫
2017-04-18 04:57:47
来源: 时代周报
特斯拉创始人“钢铁侠”埃隆·马斯克被美国媒体称作天才创业冒险家,他的项目大胆而激进,能够成功创立SpaceX、特斯拉及PayPal三家公司的人堪比《钢铁侠》漫画中的主人公斯塔克。

时代周报记者 李洋静睿 陆一夫 发自广州

这已是特斯拉近两年来第5次被传在华建厂了。

4月10日,国内媒体报道称,美国电动车公司特斯拉计划在广东以独资的方式建立工厂,目前厂址已经选好,项目正在等待相关政府部门批复。如果计划顺利的话,特斯拉今年就会公布这一计划。

然而,该消息发布后却遭到了特斯拉官方的否认。在媒体的进一步采访中,特斯拉表示:“特斯拉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市场,但关于我们将在广东建厂的传闻,并不属实。”其后多家媒体也相继跟进报道,针对原报道中提到的“独资建厂”等信息,提出了质疑。

特斯拉创始人“钢铁侠”埃隆·马斯克被美国媒体称作天才创业冒险家,他的项目大胆而激进,能够成功创立SpaceX、特斯拉及PayPal三家公司的人堪比《钢铁侠》漫画中的主人公斯塔克。

事实上,他对中国市场一直有着强烈的兴趣,早在2015年,他来华时就表示,希望能在三年内建立中国本土的生产和设计基地。其后,重庆、苏州、上海、广州、武汉等地便相继传出特斯拉建厂消息,但最终都遭到了特斯拉官方的否认。时至今日,建厂地址花落谁家仍未可知。

与各地政府斡旋

马斯克不仅仅是冒险家,同时也是个精明的商人。

在建厂消息扑朔迷离的背后,马斯克正利用特斯拉巨大的吸引力,与各地政府进行谈判。

近日,针对特斯拉在广州建厂一事,时代周报记者联系到了广州市工业发展处相关人士,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该项目是由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牵头主办,目前谈判还没有结果,尚属保密阶段。

随后,时代周报记者又与广州市南沙区投资贸易促进局办公室取得联系,其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由多个门共同承担,并且属于保密项目。最终,该部门以机密为由,拒绝了时代周报记者的进一步了解。

而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目前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的谈判也在进行中,其希望在上海临港建立一个与内华达工厂规模相当的国产项目。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此次谈判特斯拉要价过高、要求土地面积过大而暂时遭到搁浅。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汽车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马斯克正在与各地政府斡旋,挑地址、挑政策。他认为,就目前而言,更可能的情况是,特斯拉以广州南沙选址为保底选项,正在与上海谈判。而一旦上海“谈崩”,落户广州的可能性又大大增加。

从近年双方接触的情况来看,广东对招标特斯拉可谓诚意满满。早在2016年5月10-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率广东省代表团访问美国时,就特地会见了特斯拉亚太区总裁任宇翔先生等负责人。

同年5月,有消息人士对外宣称,特斯拉团队与广汽进行了会谈,特斯拉团队一行还来广州南沙看过地。而在2013年,广汽总经理在全球汽车论坛上也曾表示,对纯电动车未来看好,并且正在和特斯拉接触。

联手腾讯引发建厂猜想

特斯拉近期在华建厂的传闻,外界将此与腾讯联系到了一起。

据此前特斯拉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今年3月17日,腾讯通过旗下黄河投资(Huang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以17.78亿美元在公开市场收购了特斯拉816.75万股股票,占股5%,成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东,约合每股217.67美元。

对于腾讯入股特斯拉一事,腾讯相关负责人回答较为谨慎,但已经可以看出目前腾讯与特斯拉的合作有待深入。

该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近年腾讯一直推动生态共赢,透过鼓励内部创新和以资本支持新兴科技产业,为世界更美好的将来添一分力,而特斯拉是电动汽车、无人驾驶、共享车辆、数字化现实世界信息、可持续能源生产和可扩展能量存储等新技术的全球先驱。

腾讯方面强调,目前双方并没有具体的合作计划,但也并未否认相关的可能性。“目前,特斯拉可能正致力于Model 3轿车、太阳能屋顶、建设超级电池工厂1号等目标的实现。从过往来看,腾讯和被投资公司除了单纯的股权关系外,也会演化出一些商业层面的合作。腾讯与特斯拉眼下并无具体的合作计划,未来可能视双方发展情况做适当考虑。”上述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一直以来,腾讯在移动出行和互联网汽车领域的布局不少,包括大手笔投资滴滴和蔚来汽车,以及短途出行工具摩拜单车,但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15年3月,腾讯、富士康以及和谐汽车宣布达成合作,将以3∶3∶4的比例共同出资10亿美元,打造新一代的智能电动汽车。不过,去年腾讯已经退出了和谐富腾的造车计划,如今再次牵手特斯拉,外界普遍认为腾讯的“造车梦”仍在继续。

对特斯拉而言,腾讯不失为打开中国市场的合作对象。市场研究公司LMC Automotive高级副总裁杰夫•舒斯特认为,除了获得资金支持外,腾讯还有可能帮助特斯拉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销售甚至生产汽车。伊隆·马斯克对腾讯成为特斯拉的投资者和顾问表示欢迎的同时,也认为目前特斯拉来自中国市场的Model 3订单较少。

曾误判中国市场?

根据2016年的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去年70亿美元的营收中,中国市场的贡献了15%。这也意味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开始对特斯拉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发挥作用。

虽然中国市场如此重要,但特斯拉早期却一直未能将该市场的优势发挥出来。 自特斯拉进入中国后,水土不服尤为严重。2014年1月,特斯拉仅卖出120辆车,这一销量大大低于原先预期,马斯克还因此大面积裁撤中国区员工。

特斯拉早先采用订购模式,大量投机者以低价订购特斯拉,准备等车生产出来,再以高价售出赚取差价,但不久后黄牛们却发现特斯拉并不好卖,于是纷纷跳票。“这造成了库存的意外增加。”马斯克在2015年的博鳌论坛上,公开指责了黄牛的投机行为,称其让特斯拉花了大量精力消化库存。

除此之外,特斯拉的外企身份,也让它在新能源补贴以及充电桩相关政策上吃了苦头。由于特斯拉是进口电动车,无法享受国产电动车的财政补贴与购置税减免(8.5%),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也未能将其纳入补贴范畴之内。在上海市近日发布的“上海市新能源乘用车备案目录”中,特斯拉有4款车型因电池未进入国家公布的电池目录,而无法获得新能源地方补贴。

时代周报记者此前曾报道过特斯拉充电桩问题。特斯拉推行的是欧标充电接口,充电设备中的诸多设置,出现与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简称 “新国标”)不符的情况,因此其多数超级充电桩面临改造难题。

而不少分析人士则认为,这些困难背后,正是马斯克的强人政治,束缚了特斯拉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特斯拉曾掀起过一波离职潮,包括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郑顺景、特斯拉中国区总裁、特斯拉中国区CMO金俊先在内的多名高管宣告离职,其原因正是特斯拉总部干预过大,导致中国团队推行本土化策略时束手束脚。

据悉,2014年10月,特斯拉中国原本准备参与天猫双11,却被马斯克临时叫停,原因是这种合作模式违背了特斯拉一贯坚持的直营模式。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汽车领域证券分析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特斯拉的“高冷”成为了阻碍其发展的缘由。“吃透政策,保证销量才是王道。”分析师口中的“高冷”也可能正是来源于马斯克对中国市场的陌生,而只有本土化才能够让特斯拉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马斯克的中国野望

2015年,特斯拉方面也认识到在华策略上的失误,开始推出大量本土化服务。这些服务包括,承诺三年后以50%的价格回收二手车、针对其他充电站推广适配器、与获得CQC认证证书的充电设施企业开展“特斯拉充电伙伴计划”等,市场反应也随之明显回暖。

特斯拉对外事务总经理陶琳表示,在本土化策略推行后,很明显看到了销量的提升,马斯克对此也非常高兴,开始在推特上表示对中国市场看好。

据2016年财报显示,特斯拉在华销售量翻番,营收额则翻了三番,Model 3的订单也突破50万辆。但需注意的是,特斯拉的全年净亏损仍达到了6.75亿美元。SpaceX、Solarcity等“摊子”越铺越大,为其带来95%营收的汽车业务却“造血”不足,因此特斯拉通过扩张海外市场来缓解其财务压力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某汽车领域证券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特斯拉在各地传出“被建厂”的消息,虽被特斯拉官方否认,但可以从中看出特斯拉正在加速国产化布局。Model 3的开售,标志着特斯拉已经进入了低价放量的新阶段。产能需要扩大,成本需要降低,这些都与是否国产化密切相关。同时国产化还有助于弥补其在补贴、充电桩政策上的劣势,为其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奠定基础。

广州南沙和上海均为自贸区,税费相对其他地区更为优惠,因此成为被受关注的重点选址。距离马斯克此前承诺的3年建厂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国内诸如威马汽车、奇点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也相继进入量产倒计时。特斯拉是否能先发制人,国产化将会起到关键作用。

一位特斯拉服务供应商人士则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特斯拉建厂一事已经运作很久,再过一段时间应该就会公布结果,而建厂地址以及合资方,到时都会一一揭晓。

C02-BG-OK-1.jpg

C02-BG-OK-2.jpg

C02-BG-OK-3.jpg

C02-BG-OK-4.jpg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陕国投净利润增近30%,信托业打响资管人才争夺战,月薪5万招投资经理
奋力谱写养老金融大文章 光大银行构建养老金融“12345”工程
协鑫科技2023年业绩亮眼:研发持续加码11.1% 颗粒硅产量飙升346%
找钢网二闯港股:“钢材界的阿里巴巴”持续亏损多年,或成首个De-SPAC模式上市的企业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