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金融创新两年考:14项金融创新成果全国首创

2017-04-11 04:02:25
来源: 时代周报
4月6日,深圳前海,首批21家财富管理类机构和13家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入驻前海基金小镇。

时代周报记者 陆璐 发自深圳

4月6日,深圳前海,首批21家财富管理类机构和13家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入驻前海基金小镇。当日,深圳私募基金信息服务平台同步上线,标志着又一金融创新项目落地前海。

这天,距离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下称“前海自贸区”)挂牌两周年还有22天。

根据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深圳前海蛇口片区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至此,前海定位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人民币跨境业务试验区”的建设目标被确定下来,其中,金融创新被视作体制探索的重中之重。

相比上海自贸区,这块只有28.2平方公里、面积是上海自贸区1/4的特区弹丸之地,被认为有其独特优势,尤其可以借鉴金融体系已十分成熟的邻居香港。“正是因为小,整体的关联性就小,在金融体系改革和法治创新方面可以大胆试错。”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如此分析。      

14项全国首创金融创新成果

2月23日,前海自贸区注册企业南海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招商银行的区块链平台,从香港永隆银行转汇了1万美元到星展银行的同名账户。这个过程花了几秒钟—在此之前,海外分行之间无法直接实现交换。这笔首先在前海实现应用的看似不起眼的业务,开启了中国银行业与区块链技术的对接融合。

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方式,进行记账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由于在解决客户信息收集涉及面广、环节多、链条长、信息不完整、成本高、决策程序冗长等方面的优势,其在跨境支付业务中的应用前景被业界看好。IBM最新调研报告显示,未来四年全球约66%银行将拥有颇具规模的、可实现商业化用途的区块链金融技术。

由于时间差,2016年底举办的前海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上,尚未提及这一成果。

2016年12月15日,2015-2016年度前海优秀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上首次发布“微粒贷”“跨付通”等21个创新案例。其中包括14个全国首创、5个广东自贸区首创。从创新类型来看,21个优秀案例中,产品(服务)创新8个,模式创新7个,组织创新3个,技术创新3个。

在前海最引以为重的对港合作领域尤其涌现了诸多案例。2016年9月8日,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成为CEPA框架下我国基金业对外开放第一单、也是内地首家CEPA框架下港资控股公募基金公司。前海金控公司成功赴港发行规模10亿元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等142家投资机构参与认购,以12倍超额认购,创离岸人民币市场超额认购最高纪录。

“国家赋予前海的政策基础非常牢固,经过多年培育,政策支持引导的效果日益显现,市场主体自主创新也不断涌现,片区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前海管理局金融创新处副处长王晓坤说道。

跨境金融指数持续上升

据深圳市前海创新研究院提供给时代周报记者的数据,2016年第三季度,以区域经济增长、金融生态环境、跨境交易活跃度三项指数为主要参考的前海跨境金融指数从2013年的1000点上升到6271点,并呈现出继续上升的趋势。

“这显示出前海经济总体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显著的发展潜力。”前海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坤耀分析这一指数时指出。其中,金融生态指数从金融业规模、持牌金融机构数目和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状况三个维度中得出。

截至2016年底,前海蛇口片区内累计注册企业124560家,注册资本68547亿元,分别是两年前自贸区挂牌成立时的4.8倍和4.5倍,均居全国各自贸区第一。其中注册金融类企业51188家,持牌金融机构195家,港资背景的企业占比超过60%。商业保理、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分列全国第一、第三,成为全国最大的新金融、类金融机构集聚地。

林江认为,在充分利用广东自贸区“金改30条”政策优势方面,前海显然走在前列。值得肯定的是,前海率先在全国推动实现了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和跨境双向股权投资等“四个跨境”。截至2016年底,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的备案金额超过1100亿元。

推动深港金融一体化,如何在金融政策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探索出一套可与香港金融体系对接互融的“前海模式”,这点对前海来说至关重要。

2016年,前海管理局协调“一行三会”起草的《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化深港金融合作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建设的若干政策》,目前已上报省政府和国务院,正等待通过审批。

在具体金融监管领域,今年4月初,获证监会批准成立的深圳私募基金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该平台主要用于前海的私募领域监管,由深圳证监局和前海管理局协同实施。据前海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这套具备“前海特色”的私募监管协作机制一旦试点成熟,将作为深化一线监管机制的有效途径在深圳推广。

金融业对法治环境极为敏感。目前在前海注册的香港企业已超过4000家,据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所作的专项调查显示,香港人在前海营商最关注法治环境。75.29%的企业表示,在投资前海时,最看重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如同大家在一起玩,只有游戏规则一致,才可能玩到一块去。”林江解释。

实际上,将金融创新延伸至司法改革创新领域,是前海一直在做的事。

去年,前海法院主审的一宗涉港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在业内被广泛传播。原因是该案在港籍调解员主持下,最终依据香港法律达成调解协议。2016年,当事人选择适用域外法案件共25件。

关键仍在突破制度藩篱

“2017年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大考之年,也是‘深港合作年’。”2016年底的前海制度创新成果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

在香港即将回归20周年之际,前海显然渴望在推动深港合作方面交出一份令中央满意的成绩单。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被提出,前海自贸区的定位新增了一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

新定位下的压力,一半来自过去两年,前海推动深港合作虽取得一定成果,但离真正意义上的深港金融一体化尚有差距,也还谈不上形成系统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陆剑宝看来,虽然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之间深度合作的制度安排已开展多年,但三地在基于湾区经济层面的深度合作还处于初步阶段。

“在金融放开方面,香港的金融体系和监管制度与内地有所差异,导致基于宏观审慎的金融领域改革一直进展缓慢。”他认为,尽管前海设置了管理局和对港合作事务处,并引进一批专业人员从事经济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但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要寻求深港合作新的突破点,关键是突破制度藩篱”。

全国政协委员、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中建议,给予前海更多政策,推动现有的离岸账户(OSA)进行功能上的拓展,使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快速补足和上海自贸区的差距。在他看来,前海蛇口自贸区金融改革做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但同时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与上海自贸区相比,前海蛇口自贸区没有设立FT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在金融改革方面缺少了重要的基础设施。

据前海管理局金融处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的最新消息,一份推动前海金融创新的系统性政策文件正在酝酿。“目前已递交上级部门审批,出台后或将带来一些实质性突破。”该负责人说道。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国有六大行拟分红超4000亿元,工商银行营收下滑3.7%,非息收入大幅增长
保守的瑞安:亏本出售青浦酒店,自己转当租客
万科求生欲拉满:郁亮称绝不躺平,会以更强的危机感推动削减千亿负债
上海楼市传出炸裂信号!顶豪现抢房大战,首次开盘收金近200亿刷新全国纪录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