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谈判如期来临,平等取向必成潮流大势

2017-04-05 00:59:45
来源: 时代周报

唐昊

经过公投时的狂热和公投后的反复确认,英国脱欧谈判如期来临。不出意外,两年后英国将与欧盟正式分离,重回传统的民族国家框架;欧盟设在英国的各种金融中心、贸易机构也将全数撤回。与此前十几年如水银泻地般的全球化进程相比,由“英国脱欧”所开启的逆向全球化进程显得突然而激进。而此后特朗普代表白人民族主义当选、美国退出TPP、多国右翼潮流兴起,更加明示这一潮流的不容转圜。

全球化为何突然逆转?在技术层面可以被视为以“经济市场化”“文化西方化”为核心的全球化的过快推进和分配失衡,导致在全球化中受到相对剥夺的人群奋起反击。以欧盟框架下的英国为例,在脱欧中表现积极的英国渔民,正是因为自己传统的北海渔场已经成了欧盟其他国家也可捕鱼的“公共渔场”,因而收入大降;至于英国的金融机构、文化机构在欧盟框架下获益良多,却并不干他们的事。其他如美国的锈带工人、法国受到移民困扰的郊区市民,都有非常明确的利益受损的理由反对全球化。

比技术层面的过快推进和分配失衡更重要的是,以“经济市场化”“文化西方化”为核心价值、以跨国公司为主体、以美国霸权为秩序保障的旧经济秩序,其红利已经耗尽,无法再带来经济上的显著增长。事实上,在过去一年中欧洲和美国所发生的变化,其共通的背景就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放缓多年,并且在可见的将来也难有改善的可能。在经济前景黯淡的情况下,以往被经济增长所掩盖的许多问题就此暴露了出来,人们自然希望有较大的变化发生,由此导致人们对全球化这一模式的整体性抛弃。

“逆全球化”进程开启后,许多国家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希望中国能够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贸联系,成了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促进自身经济成长作出的必需选择。这是中国发展的机遇所在,同时也蕴含风险。

如果重复以往全球化的模式,即以市场化和互联互通为价值纽带,以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为走出去的主体,以中国逐渐增长的国力作为秩序保障,这将是中国不能承受之重。而在世界经济发展整体趋缓的背景下,其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也难以让人乐观。所以,中国必须寻求更加合理的全球化道路,而不能重复英美的老路。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认为,不能将经济放缓的原因归结为全球化,但也同时指出全球化需要某种改革。全球化需要什么样的改变?中国需要如何自处?这正是被呼唤成为全球化引领者的中国必须要思考和践行的,否则就很有可能像19世纪全球化的引领者英国和20世纪全球化的引领者美国一样,陷入被动。

在逆向全球化的潮流突然兴起时,中国首先要解决的是自身受到以往全球化影响所产生的内部问题。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都是因为国内部分民众认为全球化带来了财富在国内的不公平分配,而自己是利益被相对剥夺者。所以,对于全球化的改良可能首先要从一国内部开始,即防止自身蜕变为赢者通吃的社会—一个缩小版的全球化,采取更多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中央所出台的精准扶贫、反腐败、挤出金融泡沫等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这一需求。只有中国自身解决了财富公平分配问题,才可能避免英美的覆辙。

而在国际层面,在全球化逆转、新自由主义遭遇挫折后,平等取向必然成为潮流大势,桑德斯等政治家所倡导的民主社会主义也在回潮。中国要因势利导,多以公平取向塑造世界秩序。同时,经济放缓让其他国家对中国有更多期待,中国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对外创新为全球经济的提振发挥作用。毕竟,中国目下只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经济体的角色,而非为整个世界经济提供方向和动力的“火车头”角色。

目前,中国最具显示度的对外战略“一带一路”,已扩展到70多个国家的参与。而在这个平台上打造出更公平、更开放和更有效率的全球化,将成为中国从“大国”成长为“强国”的历史性机遇。

(作者系政治学学者)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去年净利增1235%,*ST西域申请“摘帽”,搭上“低空经济”近三月股价涨超60%
年报遭问询!去年下半年拓维信息营收大增,净利润却诡异大跌转负
营收净利润双增,连锁药店龙头大参林扩张加速,去年门店新增超4000家
发现新质好公司 | 人工智能业绩第一股,润泽科技2023年营收增长60%,服务电信、联通两大运营商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