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

2019-08-15 11:21:43
来源: 时代周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以这句话形容25年前自己在福建宁德工作的感受,“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据艾平、孔丹等当年与习近平一起驻扎陕北的知青回忆往事,认为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在陕北农村,习近平与农民朝夕相处,建立起了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树立了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几十年过去了,梁家河的知青习近平走进了中南海,唯民生始终是他最大的牵挂。

今年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再提“揪心”:“看到凉山州‘悬崖村’的村民和孩子们常年在悬崖上爬藤条,上山下乡,安全得不到保证,看了以后心情还是很沉重,也很揪心。”

从2013-2017年,连续5年的全国两会上,在习近平“下团组”的时间里,有一件事,他连续提了5年,这件事还是“民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再提“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为人民服务”……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践,清晰勾勒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户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城乡养老并轨、“全面二孩”、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打破“一考定终身”……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强势推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新发展理念背后的顶层设计之变

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要“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在习近平的“民生观”里,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需先行。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并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是这场改革的“双引擎”之一,是中国经济领域改革的最高决策中心。自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首次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露面以来,该小组共召开会议15次,研究重大议题26项,其中8个议题直接关系民生,占比30%。作为中国最核心的经济决策部门,如此聚焦民生问题,引人瞩目。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贯穿始终的工作主线,习近平始终强调,其本质还是为了人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有人打比方说,过去中国的改革之难,如同航母在硬币上调头;而今天中国的改革之难,如同摆放一块块针尖大小的拼图—三年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经历了诸多变化:从幕后走到台前,从低调走向公开,成为助力实现习近平“民生观”的核心决策部门之一。

2014年6月13日18时许,新华社发布了一则消息,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身份主持召开了该小组第六次会议,会议主题为研究能源安全战略。报道同时透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张高丽分别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成员身份参加。

这是自1980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官方媒体首次对财经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实时新闻报道,并且详细公开财经领导小组组长、成员的名单。从这以后,对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会议报道趋于常态化,会议的召开时间及内容均公开见诸报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从幕后走向台前,强化经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亦出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

据英文版《习近平时代》一书披露,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5天后即2013年11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访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60个方面、336项具体措施。这是一份详细且带有时间表的改革计划,几乎涵盖了国企、金融、财税、政府职能、城镇化、司法、人大制度、反腐、对外开放等所有的领域。如此庞大的计划显然需要任务分解、层层推进,其中承担经济领域改革的,就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从青奥会的主办地南京赶回北京,上下午接连开了两场会,先开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再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此后,中央全面深改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被喻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双引擎”模式。

和中央深改组确立“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的定位不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工作相对集中、紧凑,除了负责起草、制定五年规划、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大活动,还包括经济形势调研、分析和宏观政策研究等。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中财办,负责具体事务。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一揽子关注六大民生工程

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在习近平的“民生观”里,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

“住房环境养老,食品安全非常重要。要把这些大事做好要从小事出发。六件‘小事’件件连着百姓千万家,桩桩件件都能落实那就是民心工程啊。无论你身在哪里,总有人在牵挂着你,一个一个小心愿汇总在一起,这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一个大大大的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制作的一曲名为《习近平关心的这六件事》的高能动漫MV火了。这曲动漫聚焦的六件小事,悉数集中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一次特殊会议。

时间回溯至2016年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召开。会议除了听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外,一口气关注了6个“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习近平强调:“这六个问题都是大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事关蓝天白云的生态环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影响6亿多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是实现住有所居的重大民生工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事关全国13亿多人“舌尖上的安全”。

为何如此一揽子、高密度地关注民生细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在同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已经给出了答案。

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习近平始终念兹在兹。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决策部门如此关注民生,只因“抓民生也是抓发展”。2015年7月20日,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如此阐述“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对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

CFP477636978.jpg

下一番“绣花”功夫,部署精准扶贫战略

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时隔一天,他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又强调,“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被定为“最艰巨的任务”。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步战略目标,与中国梦相互激荡,凝聚成为全社会的最大共识的话,扶贫、脱贫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中,“决不能让困难群众掉队”是共享发展必须坚守的底线。扶贫意义重大,方法在于“精准”。而对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来说,以经济发展为精准扶贫清除“拦路虎”,则属题中应有之义。 

2015年11月10日,第十一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召开,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此前,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对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寥寥不足50字,从细节中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视。

根据第九次会议(2015年2月10日)和第十一次会议的召开时间,大致可以推断:第十次会议的召开时间应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前。会议主要研究扶贫工作,而扶贫工作恰好也是“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内容部分涉及了“十三五”规划扶贫开发、脱贫攻坚方面的部署,不宜提前披露。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实际上,自2013年全国两会以来,习近平在参加地方代表团审议时,“扶贫”始终是他频繁提及的热词之一:“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句句坚定有力,既强调了扶贫工作需要“久久为功”,也提醒扶贫工作需注意方式方法。而在两会之外,习近平几乎走遍了祖国最贫困的地区。河北阜平、甘肃定西、湖南湘西、云南昭通、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宁夏固原、青海海东……“多年来,我一直在跟扶贫打交道,其实我就是从贫困窝子里走出来的。”习近平这样动情回忆。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在习近平的“民生观”里,这是一场不能让一个中国人掉队的战斗。

3月11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茶话会时,向身边的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塔玛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格桑卓嘎了解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格桑卓嘎告诉总书记,塔玛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穷村,现如今,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出村、养老不犯愁、住房不比城里差,大家从心底里感到真是赶上了好时代。习近平听了十分高兴。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当下距离这一时间节点只余不足3年时间。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2017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党中央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的首战之年告捷,但去年底我国仍有4335万贫困人口,越往后是越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样的硬骨头,习近平已经庄严承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

在这场紧迫的精准扶贫攻坚战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只被记录为短短不足50字,却事关“十三五”规划中的扶贫部署,是长缨枪飘飘红穗中的一缕,是落实习近平“民生观”的一个有力截面。

以人民为中心,发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有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妥善应对、合力攻坚。”3月4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看望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议时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贯穿始终的工作主线,在习近平的“民生观”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还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解码中国经济,必须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提“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隔77天后,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即着手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听取了相关部门关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8个工作方案的汇报;第十三次会议则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2月2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再次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最新部署—紧邻的两次小组会议就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虚”变“实”,足以证明其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民生观”的经济改革顶层设计部门,从谋划概念提出到督促地方落实,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自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交出的一份耀眼的成绩单。

改革的策源地是广东。2015年10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下属的中财办主任刘鹤赴广东调研,首次谈及要重视“供给侧”的调整,要“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个月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在会上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强调,改革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是“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

此后,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与推进,中财办一直承担了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调研、踩点、打前站的工作。调研的基本路数大致为:每到一个地方,先与当地党政领导交谈,然后实地考察,最后在当地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方干部出席的经济形势座谈会,另一类则是地方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企业座谈会。与会者要么通晓全局,要么身处一线。靠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用基层探索投石问路,这正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经验之一。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伴随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年改革的重头戏。“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的一场硬仗。”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明确表示。随后,作为指导三农工作的重要文件,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位居首位。3月3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唐仁健在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时用大实话表示,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是这次改革的主要目标。

“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如此阐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于“民生”的重要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少种点什么、多种点什么,或寻求总量平衡、数量满足,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对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尤其是熟悉“三农”领域的“二人组”(唐仁健+韩俊)来说,2017年,如何破题这场经济领域的关键改革,备受关注。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的“民生观”并非抽象的、玄奥的概念,而是有效对接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凝聚民心、贴近民心、契合民心。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深化之年,从精准扶贫攻坚战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从路线图到施工图,贯穿改革始终的指南针,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观与发展理念。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民生观的理念指引,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各方应精准选择突破口,找好具体抓手,于爬坡过坎中闯关夺隘,于激流险滩中奋楫向前,书写行进中国的改革创新答卷。

(时代周报编辑部)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剑指3400亿锂电新局,外来巨头抢滩“亚洲锂都”:与“地头蛇”争锋,谁将胜出?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