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国家队”融资战车 三场战役读懂陆正耀神州野心

2017-03-07 03:23:13
来源: 时代周报
陆正耀面向几十家媒体侃侃而谈的同一天,ofo宣布完成4.5亿美元D轮融资,创迄今为止共享单车领域最大融资纪录。他的跟投团队里,滴滴身影浮现。

时代周报记者 刘娟 发自北京

3月1日,神州优车今年首期46亿元融资完成交割后的第二天,神州优车(神州专车运行主体)董事长兼CEO陆正耀终于坐下来,他有一肚子话要说。

过去四个月里,这笔百亿定增案的3次延期认购,让陆正耀和他的汽车电商新故事饱受非议。

“你们都替我捏把汗,说100亿元定增只完成了46亿元,减半似的。这丢人吗?我觉得一点都不丢人。”在融资案静默期过后,陆正耀向时代周报记者一吐为快,100亿元是原来设定的目标,他们百分之百签约了70多亿元。现在交割了40多亿元,“还有20多亿元在路上。”

结果是令他满意的,陆正耀用八个字来总结这场融资战:非常漂亮,圆满完成!

鸡年,是陆正耀的本命年,他甚至开玩笑说,这是鸿运当头。就在同一天,神州优车迎来了年后最大涨幅2.01%,市值达到415.23亿元,继续保持着自己新三板第二大市值这一头衔。

这些钱,将用于拓展神州买买车(汽车电商)业务,这也是陆正耀这两年要讲的新故事。他和他的野战军的重心,已经转向寻找新的行业机会。

陆正耀甚为感叹,创业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长跑,他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寻找和解决汽车出行领域的痛点。陆正耀依旧野心勃勃,他画出的神州人车生态圈,直径已越来越大,前端想要延展到汽车制造环节,还包括无人驾驶、大数据等,后端则包括保险、保养、维修等。

融资大战:还有20多亿在路上

陆正耀很笃定,不是谁都能做到这一点。他已经到手的46亿元,是今年新三板市场单笔最大额定增案。

“我们融资接触的投资人范围非常小,没有一个财务投资者,锁定的都是战略投资者。”将视线从租车、专车转向人车生态圈后,陆正耀更需要的是战略同盟,而不只是钱,他甚至一再强调自己不差钱,“看过神州优车半年报的话,就知道我们账上现金储备还非常多。”

去年11月,陆正耀和5家战略投资人签署了协议。要等到最后签约时刻,每位战略投资人才能确定最终认购股数,中间有一定弹性差。这笔定增案由100亿元预案变为70多亿元实际认购,也因此有根可溯。

这一次,陆正耀搭上了“国家队”战车。他牵手的上海联银、上海浦银、上海谷欣、中金启元等机构,背后闪烁的是中国银联、浦发银行的身影。其中,中金启元更是国内首只专注于新兴产业创投的国家级基金,由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起设立。

“我们的人车生态圈和产业链布局,每一场景都不靠补贴,每一个板块都有盈利能力,每一个商业逻辑都成立,每一个业务趋势都看得到。”陆正耀心中有数,这也是这批谨慎的战略投资人的兴趣点所在,“他们没有一个带着赌博性质而来。”

层层监管,及不可控的审批流程,是陆正耀融资途中最难把控的地方,“延了3次,到(2月28日)最后节点我们决定先不等了,批复了的46亿元先发布,剩下的20多亿元继续等审批。”

这些钱,将用于拓展神州买买车(汽车电商)业务,这也是陆正耀这两年要讲的新故事。

汽车电商,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它曾被视作颠覆传统4S店销售模式的利器。过去两三年间,多个汽车电商平台拔地而起,继而却败走麦城。尤其是去年以来,阿里巴巴退出、易车裁员以及汽车之家的人事大调整,汽车电商界一片哀鸿遍野。

这块硬骨头,陆正耀要如何啃下来?“神州买买车不是要颠覆4S店,而是打造传统4S店体系外的一个并行的汽车销售平台。”陆正耀的算盘这样打的:通过线上流量资源和线下渠道互补,完成闭环交易。

陆正耀希望打造的是一个“租车+专车+买买车”的汽车共享商业模式,合纵连横。在过去的一年里,陆正耀和他的“野战军”团队已经在国内120个地级市铺了120家门店,并做到了每家店都接近盈亏平衡点。他们的“小目标”是,覆盖到全国所有地级市。而另一块拳头业务—神州车闪贷的金融业务,包含正向(买车配套)和反向(回购租赁)的汽车金融产品,已在50个城市开展。

“租车、专车、买买车和车闪贷,这四大板块已经进入良性循环,产生协同效应,有稳定的正向现金流,”陆正耀不满足于此,他甚至想着再往前,或再往后走走。

谁都不知道他还有哪些大动作要施展。陆正耀画出的神州人车生态圈,直径越来越大,前端想要延展到汽车制造环节,还包括无人驾驶、大数据等,后端则包括保险、保养、维修等。

陆正耀想要寻求突破,他可能会在资本市场再长袖善舞几次。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会先和“国家队”盟友来一番深度合作。比如,神州优车与中国银联在汽车消费金融领域,就准备走得更远,一系列支付、大数据、联名卡、联合营销等动作正等待落地。

专车大战:新进入者已无任何空间

陆正耀面向几十家媒体侃侃而谈的同一天,ofo宣布完成4.5亿美元D轮融资,创迄今为止共享单车领域最大融资纪录。他的跟投团队里,滴滴身影浮现。

寻求网约车市场之外的突破,是老玩家的共同选择,滴滴走了一条与陆正耀截然不同的新道路。在当年的“专车大战”之后,滴滴和其他巨头与资本,将烧钱游戏燃向了共享单车。

“网约车或专车市场的竞争,在中国商业史甚至世界商业史上都是前无古人的残酷,”如果不是被问及,陆正耀已经鲜少再主动谈起滴滴,或那场旷日持久的专车大战,“竞争从客户、公关到融资,都前所未有。”

于他而言,专车之仗早已打完,神州专车业务也早已脱离投入期,进入产出期。

 “补贴大战不会再来,大家想再要充100送100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

“(专车业务)去年是亏损的,今年肯定是盈利的。整个神州优车集团今年会有相对可靠的利润,”受限于上市公司监管,陆正耀很难再详细说,但他对着大家拍了胸脯,“基本上,我是说话算话的。”

理想状态下,神州专车每个司机日均14单、单均21分钟就有机会实现盈利,但这个业务特点在行业内并不具备共同性。

在神州专车之前,从租车到代驾,陆正耀在出行行业已浸淫多年。“专业车辆、专业司机”是陆正耀筑起的一道专车护城河。

“有些东西是能碰的,比如合理创新,但要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去创新,去有序改革。”从一开始,陆正耀就考虑好神州专车要与出租车错位经营,“网约车不能够冲击出租车,不能冲击它的价位、模式、实际管控等”。

陆正耀主打安全牌,并把神州专车定位为出租车的升级品,“这个护城河有多深,就要问问每个人对安全边际的承受能力有多大”。价格导向型消费者不在他的盘子考虑范围之内,他只关心愿意为服务付出溢价的“铁粉”。

陆正耀坚定的这条商业逻辑,这让他成为这个时代出色的机遇猎手。而一直紧贴政策红线内行走,这也让陆正耀在这轮新政刀光剑影中未被伤及要害。

今年1月26日,神州优车率先拿下了全国首张全国性的网约车牌照,并成为全国首家“三证齐全”的网约车平台。在厦门、杭州、宁波等地,他们已相继拿到线下运营资质。

“网约车新政”出台后,这个领域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稳定和明朗,但仍阻挡不了试图分羹的新进入者,比如美团打车,比如曹操专车。

“我觉得这个(网约车)行业已经没有任何空间了。”在陆正耀看来,在经历专车大战和新政大考之后,网约车行业已经重回追求客户体验的商业轨道之上。

陆正耀始终认为,即便是在“神话”遍地的互联网新经济战场,产品价值依然是决定企业存亡的核心要素。如果你说,站在风口上,连猪都会飞,陆正耀会接一句:“如果是头猪,即使飞起来,也还是会摔下来的。”

创业大战: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与媒体交谈之后的第二天,陆正耀飞去美国考察。

去年此时,陆正耀还是个十足数据控,每天都在研究、摆弄数据,随身带着电脑,随时摊开调出一张张EXCEL表,来讲神州专车的商业与盈利模式。

今年再见,买买车店长王刚(陆正耀化名)已经不太记得住具体数据了。他做了个重要决定,从繁杂事务中把自己解放了出来,专攻战略,只看核心和趋势。

无人驾驶,是陆正耀关注的重点之一。这个亿万量级的市场,已经成为众多传统车企、新兴造车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博弈战场。

早在2015年10月,神州专车就在美国硅谷成立了实验室,招揽了谷歌、Facebook、雅虎等互联网巨头的30多位技术专家,攻克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以及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无人驾驶)我们研究了很久,从技术上讲不难实现,在美国很快就会商业化,其实很多国家都有时间表了。”陆正耀正在等待的是,这项技术在国内何时才能商业化,会是一张怎样的路线走向图。

和过往一样,每攻克一处“堡垒”,陆正耀就会带着他的野战军转向下一处。在神州买卖车和汽车金融战略已定之后,陆正耀的重心,转向寻找新的行业机会。

陆正耀甚为感叹,创业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长跑,他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寻找和解决汽车出行领域的痛点,“例如买车、修车的体验等,而随着新一代技术变化,原本非痛点也会变成痛点。”

神州的野战军,如何跟上陆正耀手中那根快节奏的指挥棒?

陆正耀是狮子座,他自言是“狮子型”领导人,看准了猛扑上去,快速结束战斗。他将狮性文化布道到整个神州公司,“我们的人既要能够团队作战,也要能够单兵作战,既要凶猛无比,但是也不能没有底线”。

有人在冲、有人在跑,有人在看着,还有人在想着。这是陆正耀搭建的理想团队体系。他稳住团队的秘诀只有七个字,多赚钱,文化简单。

神州优车的整个激励体系已经全部做好。陆正耀时常对团队说的一句话是:“每个兄弟跟着我,最起码知道在公司里分账很均。”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金域医学发布2023年业绩:主营业务全面发力,明星产品表现亮眼,数字化转型成效显现
光伏一季度滑铁卢?“一线大厂”天合光能增速下滑,“硅片寡头”TCL中环由盈转亏
一季度营收增长超54%,品牌微电影票房效应近62亿,持续看好九号公司长线经营
中核钛白实控人被罚没1.33亿,其父旗下私募曾操纵广汽集团股价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