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固投”超GDP,诡异数据背后有秘密

2017-02-21 02:59:46
来源: 时代周报

盘和林

近日有媒体报道,根据各省区政府工作报告统计,2017年,全国有22个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固投”)金额多达40万亿,有16个省区,固投的预期目标超出了2016年的GDP总额,主要集中在西部省份。

要知道,2016年的全国GDP才74万多亿元,其中还包括消费33万多亿元、出口13.8万亿元等数据在内,固定资产投资只是GDP中的一小部分。因此,16个省份的固投预期目标“超出”2016年各省的GDP总额,就显得过于“诡异”了。

为什么会出现看似“自相矛盾”的固投数据和GDP数据?主要还是统计口径的原因。

统计局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并非GDP的组成部分。支出法GDP中所包含的投资指标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由于支出法GDP只公布年度数据,而且公布时间较晚,所以固定资产投资是更为常用的投资指标。两个指标之间存在巨大差别,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比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高出26万亿元。多数省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要低于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只有3个省区的固定资本总额超过了GDP。

实际上,统计数字高估是固定资产投资超过GDP的更重要的原因。虽然统计数据大力挤水分,但相比GDP和财税收入,固投数据的“操作”空间更大、更便利。受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影响,统计局在核算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时,一般会利用建筑、钢材、水泥、工程机械等相关统计资料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调整。总体而言,支出法GDP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更接近固定资产投资的真实水平。

除了统计口径偏差、“注水”问题值得关注以外,诡异的数据背后还隐藏着什么?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警惕:一是固投所产生进入GDP统计的资本形成总额不高。这与房地产热导致土地交易金额等飙升不无关联。近年来,用地成本增加,土地费用占投资的比重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需要警惕经济地产化倾向;二是不少省份经济结构失衡,严重依赖投资拉动。

这些年,全国 “固定资产投资/GDP”比例一直在增加。2003年这一数据为40.9%,到2015年已经超过了80%,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省份,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100%,地方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拉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当投资拉动效应逐渐减弱时,就需要更高的投资比例保持经济增长。

客观地说,我国人均或者每平方公里的高速公路、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确有“补短板”的需要,但投资拉动并非长久之计。对“固投”超GDP的省份来说,亟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短期来看,投资过程中要注重对吸纳就业的产业进行“诱导”,注重向民间开放,防止政府投资的“挤出效应”;长期来看,要优化产业、培育企业,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此外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摆脱“投资依赖症”。

比“固投”超GDP更值得警惕的是,近几年,全社会的固投总额与资本形成总额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背离且差距逐渐拉大,目前已超过30%,也就是说超过30%的固投不能形成资本。有学者认为,这一现象表明,近年来的中国经济的确出现了经济虚拟化、经济地产化的不良倾向。

(作者系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首创证券王牌业务回春!一季度资管收入创近12年来单季新高,规模逆市增长
品牌升级聚焦高钙,奶酪博士发布行业首个儿童奶酪团标,同步上线10余款新品
华大基因一季报出炉:深化提质增效,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多家在港银行推出高息定存,众安银行高达18.1%,跨境理财通也火热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