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4个顶级科学家,这所大学要颠覆你对“民办高校”的看

刘科
2018-09-27 11:18:17
来源: 时代周报
“西湖大学的定位,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民办;二是研究型大学,不以规模取胜,也并非普通人的高等教育。这一次,希望民间与政府能有效互动,在民间力量办高校上有所破冰。”

时代周报记者 刘科 发自杭州

西子湖畔要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12月10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西湖高研院”)在杭州举行成立大会,该校以民间筹资建校,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49岁的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出任院长。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的、含理工生命等多个学科的小型、综合性、剑指世界一流的高等研究院。” 施一公在成立大会上说,“她寄托着社会各界的厚望,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

西湖高研院是西湖大学(筹)的前身筹建依托主体。根据规划,西湖大学将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规模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由专家或其他顶尖人才领衔组建相关院系,首先以研究院的名义完成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偏重理工科,随后面向本科,拟在不久的将来以综合水平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西湖大学的定位,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民办;二是研究型大学,不以规模取胜,也并非普通人的高等教育。这一次,希望民间与政府能有效互动,在民间力量办高校上有所破冰。”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cfp382725217 斯坦福大学_009348.jpg

四位科学家均为兼职

去年3月,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饶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辉和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等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向国家领导人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支持。

西湖高研院目前选址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规划总用地面积2219亩。需要说明的是,云栖小镇仅是西湖高研院的办学地址,西湖大学未来的办学地址杭州市仍未明确公布。

在机构设置上,西湖高研院下设生物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理学研究所和前沿技术研究所,分别由施一公、饶毅、潘建伟和陈十一担任负责人。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上述四位科学家与西湖高研院均为兼职关系,如施一公出任院长,是由浙江省政府致函清华大学发出邀请。在中国,科研人员可通过兼职、双聘的方式加入科研院所。

目前,西湖高研院已完成2次全球招聘。按照计划,2017年3月,首批教职工将入驻西湖高研院。与普通大学不同的是,西湖高研院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先招博士,之后再招研究生和本科生,预计建成后要达到博士后300名、在校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0名、本科生2000名的规模。

目前,高研院区内,行政办公楼装修任务已经完成,即将完成装修的4栋科研楼将为4个研究所提供约130个独立实验室,2栋学生公寓及配套餐厅将能满足500余名研究生的食宿需求。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杭州市主要领导与施一公本人的会面不下5次。为推进西湖大学的筹建,杭州市专门组建了建设指挥部,推进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并结合云栖小镇的整体规划建设,统筹做好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提升等各项保障工作。

“我们选择杭州,杭州市委、市政府能够下这样的决心全力支持,我们认为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施一公曾在2015年6月的某次筹备会议上这样表示。

西湖大学前期建设及经营的主体是杭州西湖大学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27日,法定代表人为吕钢锋,注册资本1亿元,办公地址为转塘科技经济区块16号4幢178室。吕钢锋为转塘园区管委会原主任,现已转任杭州之江发展总公司总经理。

西湖大学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由杭州西湖投资集团控股,西湖投资集团则是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下属的国有独资公司,目前由西湖区财政局全资控股。

民间资本支持筹建

西湖高研院成立后,不少有识者有意识地拿南方科技大学与之相比。南科大为广东省主管的公办大学,2011年成立后,即以“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等理念,备受舆论关注。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为了更好地筹办西湖大学,2015年8月,杭州曾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仲灿带队赴深圳南方科技大学考察,调研南科大在筹建过程中的经验,包括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体制机制创新、杰出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9月25日,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在离任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曾坦言,“(南科大筹办中)自主权太少了,因为政府持钱,政府抑制钱,南科大按照自己的教学规律来办的自主权不大”。

相较于南科大在筹建上以政府力量为主体,西湖大学创建的主体力量在民间,以基金会的模式筹措资金建校,开创了民间资本支持高端民办研究型机构筹办的先河。

2015年7月,杭州西湖教育基金会成立,该基金会按有关法律法规募集民间资金,是西湖大学的举办方。西湖教育基金会筹款委员会主席为施一公,现任秘书长为武红,她同时担任未来论坛的创始理事。西湖大学发起人之一的张辉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湖大学(筹)的总资金投入“大概是十年200亿元”。

西湖教育基金会某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湖教育基金会注册地在杭州,但主要在北京办公,借用了一个免费的办公场所,“目前资金筹措解决得较顺利”,但他拒绝透露具体金额。

在2016年12月10日西湖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大会上,西湖教育基金会宣布西湖大学暨西湖高研院创始捐赠人分别是:北京荣之联科技股份董事长王东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北极光投资董事长邓锋、杭州创业软件总经理葛航、深圳金信诺公司董事长黄昌华和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

施一公在当天的致辞中透露,西湖大学的首位主要捐赠人是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12月16日,龙湖集团一位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吴亚军)为人低调,也不愿意大肆宣扬,捐赠是个人行为,她很支持高等教育和未来科学的发展。”该人士称,对吴亚军的具体捐款金额不知情。

意在“教育强国”

中国正在支持一批大学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高校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扩大社会合作,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多渠道汇聚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近两年来,河北、江苏、四川、甘肃等多个省份都明确指出,要鼓励当地典型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如江苏的方案中就已经明确了,到2030年,支持2所左右大学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杨建华认为,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中,鼓励高校从社会汲取办学资源,已经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世界名校之林中,很多杰出的高校属私立大学,而在中国当下,还没有任何一所私立大学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声誉方面与重点公立大学媲美。

中国已经奠定了大国地位,而西湖大学的发起人意在“教育强国”。

7位发起人中的施一公、饶毅,均在回国之初,就开始认真考虑为国家的富强、科技的进步应该做点什么,留下些什么。几年前,两人曾撰文指出:中国持续发展的挑战包括基础研究的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高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严重缺失。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可以在高等教育落后的情况下,真正成为全面领先的世界强国。

施一公目前还担任专家联谊会的会长。“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大量引进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施一公是这一计划的发起人之一,该计划也由此成为西湖大学的真正“后台”与核心竞争力。

在12月10日的西湖高研院成立大会的现场,施一公发言,“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近年来蓬勃发展,但目前主要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还未曾在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尝试。 这个空白需要一代人携手迈出第一步去填补”。

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在当天发言中称,看到西湖高研院的建立,“多次在脑子里出现了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他认为,西湖大学不会是中国的普林斯顿,而是新形势下的西南联大,“这样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发展到今天,需要这样一所大学”。

杭州驱动力

西湖大学对浙江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由于是东海的前哨地带,国家的高研院所乃至有研究机构的大型国企都没有在此布局,省内真正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不丰富。目前,浙江仅有浙江大学一所211高校,在高等教育上,跟部分省份有很大差距—同是经济大省的江苏目前拥有11所211高校。

另一方面,浙江大学在浙江是一校独大,而浙江经济发展与科技力量的需求不甚相配。杨建华说,无论是浙江官方还是民间,对于办更多更好的大学一直有强烈的愿望,西湖大学的兴办是这种愿望的落地。

去年9月,时任浙江省省长的李强在美国考察多个高科技企业和高校后,感慨道:“我始终认为,年轻人在哪里,活力就在哪里;顶尖人才在哪里, 硅谷就在哪里。”这或许可认为是李强对于西湖大学等研究型高校寄托的厚望。西湖大学的筹建,正是浙江在省会杭州“集聚高端要素”、解决智能制造关键因素—人才的重要抓手之一。

杨建华说,浙江是经济强省,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可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却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匹配,“西湖大学,将为浙江培养高端的技术性研究型人才,也将为当前以信息经济为支撑的浙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就杭州而言,未来五年的目标是“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杭州正在重点领域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抢占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形成万亿级信息产业集群。

受制于本地高研院所资源的匮乏,这几年杭州一直在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数据显示,目前杭州已引进海外留学人员2.13万人。

2016年11月10日,杭州市出台的《杭州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显示,将大力支持西湖大学(筹),“以建设新型一流民办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统筹抓好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和西湖大学(筹)建设,在培育创新复合型人才、引聚海内外领军团队、推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西湖大学的定位是高水平、高起点、新型民办、小而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勾画的蓝图很美,但落到实处,需要跨越很多困难,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路途漫漫。” 杨建华说道。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仅剩2家!贵州白酒上市后备军“大瘦身”,茅台镇第二大酒企国台也“落榜”
巨子生物陷风波50天:可复美销售遇冷,有批发商低价抛售,资本仍在涌入赛道
AI在线办公三国杀升级,飞书5年突围路,法宝是只交付务实能用的AI产品功能
乐迈石晶“首秀”广州建博会,开启“石晶全屋整装时代”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