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摸底 每六人就有一个在“流动”新生代占比过半

高扬
2016-11-08 02:07:58
来源: 时代周报
“流动人口现象是我国城镇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非常值得关注,我们将继续积极推动流动人口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使流动人口及其研究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时代周报记者 高扬 发自广州

11月初的这几天,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关专家正在忙着讨论2017年流动人口调查的内容。10月19日,卫计委在京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从2010年发布第一本开始,这一报告已连续发布7年。“流动人口现象是我国城镇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非常值得关注,我们将继续积极推动流动人口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使流动人口及其研究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王谦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发布会上,王谦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江苏省无锡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杨如年就报告的相关问题做了解答。

无锡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杨如年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流动人口对一个地区的贡献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同和重视,他们是城市的创造者,也是一个城市吸引力和发展活力的体现。

流动人口数量已达2.47亿

从2010年开始,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展全国范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组织专家进行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政策研究,每年都会发布年度《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数据主要来自卫计系统对近20万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2016年的调查样本量是17万人),由流动人口司与多个研究机构、专家合作形成研究报告。2016年的《报告》包括一篇主报告和分为5个专题的19篇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达到2.47亿人,相当于中国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另一个重要现象是,2015年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比已经超过了一半,为51.1%。王谦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流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主报告重点分析了未来5-15年人口流动迁移态势及相关影响,认为人口流动迁移规模(包括落户城镇的人口)仍将持续增加,但增速放缓,波动性增强;东南沿海仍是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目的地,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例将不断增加;人口流动整体趋于稳定化、家庭化,定居意愿普遍增加;新生代和40岁以上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老人和流动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需求日趋复杂。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总结了近年来流动人口变化的几个特点:流动人口趋于稳定化,在城市定居的意愿越来越增强。流动人口的人员构成、空间形态和流动原因都越来越多元化;流动人口越来越家庭化,过去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更多针对个人,现在要更多地从个人转移到家庭。

整个报告要花近一年时间

国家卫计委对流动人口的统计调查工作开始于2009年。王谦介绍说,国家人口计生委较早地意识到,流动人口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而以往的社会管理对于流动人口的关注和了解不足,数据采集机制和数据对流动人口的分析都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开展流动人口的调查就十分有必要了。

2006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当时政府对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的基本信息还没有全面的了解,最初开展流动人口调查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随着调查的逐年开展,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也逐渐清晰,调查工作开始针对性地调研如何能更好地满足流动人口的需求,总体来说经历了一个由点及面,逐步深化的过程。

国家人口计生委一直重视流动人口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每年春节前后确定当年的调查内容。经过问卷设计、抽取样本点和调查员培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在5月份完成涉及近20万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经过必要的数据整理,流动人口司在11月前后把全部调查数据向国内各研究机构开放,并组织相关的机构和专家围绕一些重要的开展研究。经过与作者的反复研讨,流动人口司最终完成年度《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的编辑、整理,然后向社会发布。

王谦介绍说,全国卫计部门对流动人口常年进行统计登记,大致了解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但最新的、具体的情况仍需组织各地的调查员展开具体调查。比起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调查统计工作也更为复杂,难度更大。

常住人口在本地区有很多同质性,而流动人口内部差异很大,例如居住、就业、面临的问题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情况。因此全国流动人口调查的问卷设计要尽可能照顾到各方面的需要。某个A地关注的内容在B地可能就不需要关注,比如北京的流动人口更关注交通拥堵问题,但在中小城市可能就完全不是问题。

另外,常住人口的信息容易核实,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左邻右舍都知道。而流动人口相关信息的准确性核实起来比较难。

在发布会上,王谦向与会媒体坦承,流动人口的调查研究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还不够,希望利用各种方式,包括互联网的方式改进工作,更快地利用大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敏锐地观察人口迁移流动的规律和它的诉求。

从2009年起就一直参与相关调研工作的段成荣向记者表示,大数据在流动人口调查方面有很广阔的前景,从政府的角度来讲,除了流动人口司对流动人口的监测,还有五六个相关部门都在围绕流动人口、围绕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等展开调查,下一步可能会更充分地整合不同部门的数据。除了政府管理,学术研究也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政府部门的调查跟学术机构的调查也应整合起来。另外,互联网上的相关数据也可以进行整合研究,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力量。

除了定量研究,流动人口司与有关专家也会开展定性研究,把二者充分结合起来。段成荣介绍说,定量能从大的方面了解基本情况,而定性能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一些现象的发生原因、机制。调研团队每年都会就重点话题展开定性研究,如留守人口,少数民族,新生代等等。

通过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定性研究,他们发现,已经就业一段时间的新生代跟老家在经济上的、情感上的纽带实际上越来越薄,因此很多人主张“让流动人口回乡”在新生代里是没有基础的。在深入访谈了一批16岁以下的儿童之后,他们发现这些儿童完全就是城里孩子,调研团队因此明确提出,必须要保障这些儿童在城市里长久生存发展的机会。

社会接纳得分最低

王谦介绍,对于调查数据,任何感兴趣的国内研究机构向卫计委提出申请后都可以使用。目前,流动人口司已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展开了合作。

今年7月2日,第三届新型城镇化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由流动人口司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这届论坛主要研讨“十三五”期间及未来10年中国的人口流动迁移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举办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政策与均等化服务研究”“人口流动迁移趋势及其经济社会影响”“流动人口健康与养老保障研究”三场分论坛。流动人口司还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就促进人口数据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深化应用展开合作。

此前的两届论坛,流动人口司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合作举办。流动人口司与人民大学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签署数据开发分析合作协议。

2014年,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牵头,组织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专家参与,研究编制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数指标,并根据上海市松江区、苏州市、无锡市、武汉市、长沙市、西安市、泉州市、咸阳市等八个市(区)进行的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融合状况进行了分析。这是官方与高校合作的研究成果之一。

这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认为,流动人口融合总指标指数得分为63.7分,其中文化交融得分最高,经济立足得分其次,身份认同再次,社会接纳得分最低,说明流动人口基本实现在流入地立足,但社会网络依旧处于血缘、亲缘、地缘阶段,与本地人有较大的社会隔离,也说明总体融合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经济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流动人口的经济立足,但未必一定带来流动人口和本地市民之间在行为、文化和心理方面的交融。

在财政部的绩效评估中,流动人口的调查工作曾连续两年得到很高的评价,王谦总结说,一是因为有成果,二是因为调查资料向社会开放得比较多。

王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关于流动人口的数据开发应用,应该尽可能多地动员各方力量来参与研究,共享数据,并把研究成果向社会公布,引起更多的关注。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仅剩2家!贵州白酒上市后备军“大瘦身”,茅台镇第二大酒企国台也“落榜”
巨子生物陷风波50天:可复美销售遇冷,有批发商低价抛售,资本仍在涌入赛道
AI在线办公三国杀升级,飞书5年突围路,法宝是只交付务实能用的AI产品功能
乐迈石晶“首秀”广州建博会,开启“石晶全屋整装时代”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