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GDP环比暴跌4.1%背后:科技创新巨大投入低产出

刘巍
2016-10-25 01:31:07
来源: 时代周报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徐岩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对于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投入,但却不够重视产出,这一思路的失误,影响了创新的投入产出比例。

时代周报记者 刘巍 发自深圳

作为一个在全世界备受肯定的成熟经济体,新加坡陷入了负增长。

在过去六年经济增速急速下滑,起起伏伏之后,新加坡贸工部在一份独立报告中披露,2016年三季度,新加坡GDP环比萎缩4.1%,成为2012年以来第三季度最差的一个季度;同比增长0.6%,远低于经济学家预计的1.7%。

据报道,新加坡政府在今年4月就预计到了这场负增长来临,当时已经在汇率政策上采取措施。

同时,新加坡当局也做好了迎接一个经济不景气的2017年的准备—新加坡金管局在一份声明中称:“新加坡经济增速放缓,并且预计2017年不会大幅扩张。”金管局还表示,今年的GDP增速将接近1%-2%预测范围低端,2017年GDP可能仅会更小幅增长。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并进行大量投入,希望科创企业能成为继物流、金融、总部经济之后的增长新动力,但情况不尽如人意。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徐岩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对于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投入(input),但却不够重视产出(output),这一思路的失误,影响了创新的投入产出比例。新加坡政府的大量投入,并未能在新加坡孵化足够多的科创企业。

李光耀去世后的新加坡经济,在外界的担忧中陷入黯淡。

外贸连续25个月下滑

在中国航油集团原副总经理、清华大学法学博士陈九霖看来,早在2015年,新加坡经济已经陷入僵局。

据公开报道,在2015年,新加坡以美元计价的GDP就出现了近十年来的罕见下跌。2015年新加坡GDP为2927.39亿美元;与2014年相比减少近150亿美元。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控股去年亏损240亿新加坡币(约合172.45亿美元)。

今年前两季度,新加坡GDP增速也维持在2%上下。第三季度,新加坡整体制造业产值环比减少17.4%,服务业陷入停滞,金融业优势不再。

因为扼守马六甲海峡,世界上有近1/4的贸易和能源份额从新加坡运输经过。中国大陆、日本、韩国、朝鲜、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甚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从非洲和欧洲来的货物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新加坡迅速发展,不仅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物流中心,也成为了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

当前,全球经济陷入低增长,原油等大宗货物价格大幅下降,海上贸易减少—波罗的海指数的节节下降已经逼得多家大型船运公司破产。

作为航路上服务区的新加坡,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外向型的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等支柱产业也遭受不小冲击。

据新加坡统计局数据,2016年9月,新加坡出口额同比减少1.34%,进口额更是同比大跌6.16%。而这也是其对外贸易自2014年7月以来连续第25个月萎缩。

除了大环境之外,新加坡也面临不少竞争。自2010年起,新加坡的世界第一大港位置被上海替代—但原本两个港口的吞吐量差距并不明显。2015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为3092.23万箱,同比下跌8.7%;而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为3653.7万箱,同比增长3.55%。

原模式乏力,制造业下跌

新加坡在经济方面,曾是中国多年的老师—淡马锡模式、总部经济模式、以物流带动金融和贸易的港口贸易模式等,都是大批中国城市的学习对象,但这一切开始变得黯淡。

新加坡曾通过“总部经济”模式招商,引来大量公司入驻。

而淡马锡模式是新加坡的“国企”发展模式—通过国家控制的私人企业来进行投资,主导以私营企业为主的资本市场。

淡马锡控股成立于1974年,是新加坡政府的全资公司,掌控了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港口、海皇航运、新加坡电力、吉宝集团和莱佛士饭店等几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

《海峡时报》称,数据显示,制造业和服务业均为拖累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受运输工程、生物医药和一般制造业拖累,第三季度新加坡整体制造业产值环比减少17.4%,上一季度为扩张2.1%。

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数据显示,新加坡制造业去年全年只有1月产值取得0.6%的微弱增长,其余11个月都萎缩,是2001年以来制造业产值持续时间最长的萎缩期,较2008-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时期制造业产值连续萎缩6个月更长。

同时,曾经的经济支柱制造业占经济的比率已低于20%,与经济战略委员会建议的20%-25%的区间有一定差距。

高工资也是拖累经济的一个因素。

6月的一篇报道指出,目前,新加坡工资成本约占GDP的43%,虽然低于55%的全球均值,但已达到1985、1997和2001年历次经济衰退之前的水平。

科创投入大,产出小

新加坡在科技创新投入的资源方面已是连续六年全球第一,但产出指数则同去年一样,仍然排在第20名。

在创新效率方面,新加坡已从2013年的121位上升至今年的78位,这显示投入指数和产出指数的差距已逐渐缩小—但产出效率仍然并不尽如人意。

全球创新指数是由英士国际商学院(INSEAD)、联合国下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以及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创立的年度排名,衡量了全球128个经济体在创新能力的表现。

事实上,新加坡早就前瞻性地意识到,光凭总部经济、贸易、物流和金融业不能够支撑长远的发展。1989年,新加坡公布了《新的起点》(The Next Lap),提出要聚焦研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以此在未来20年内追赶发达国家。20多年来,新加坡政府在科技发展方面的预算投入增长了8倍。

据公开报道,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灭,让首次出现经济乏力的新加坡意识到,引入大型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到新加坡办公司设厂远远不够,如何把他们带来的管理、经验,包括推动技术的更新转变为“岛内”创新更重要—硅谷式的创新驱动力才有更持久的生命力。于是,新加坡开始开设各种“创业中心”,从各大教育机构开始。

2013年底,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宣布,未来五年,政府拨款3.3亿新加坡币实施研究、创新与创业计划,继续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知识经济体。其中,1.3亿将用于发展网络安全研发项目,另外2亿将投入医疗诊断、语音和语言、薄膜和添加层制造这四个创新群。与此同时,政府也将系统化地吸收旅居海外的优秀新加坡籍科学家回国,提高本地的研究能力,并发展壮大以新加坡人为核心的研究队伍。

其中,2002年设立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企业机构(NUS Enterprise),已经与八个海外创新中心城市的最著名大学建立合作项目,包括硅谷、费城、上海、斯德哥尔摩、印度、北京、以色列、纽约。

新加坡政府对于企业,也选择了补贴的政策—从具体方式看,其资助可谓慷慨。

比如,新加坡税务局推出的一项旨在鼓励提高生产力和提高科技创新力的信用基金(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 credit,简称PIC)。PIC对于企业的6种商业投资行为(甚至包括买电脑和软件)进行补贴,补贴包括三方面:400%减免税务,加60%现金返还,再加上1.5万新加坡币的一次性补贴。减免税务指的是,你每在这6项投资行为中花费10块钱,政府会在税收中减去40块钱。税务减免的上限是每年40万新加坡币(对应10万元投资)。“60%现金返还”则更有利于初创企业—企业每花出10块钱,政府会补贴6块钱。补贴上限为每年6万新加坡币(对应10万投资)。

新加坡第四个科技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第五个科技规划被直接命名为《研究、创新、创业2015:新加坡的未来》。

徐岩认为,新加坡政府大力投入创新,的确带来了不少研究型成果,但转化为产出,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创新应该是something new can make money(创新应该是可以赚钱的创新)。”徐岩对时代周报记者总结道。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创始人家族放权,“奶茶第一股”香飘飘去年卖了36亿,销售费用为净利3倍
2024中关村论坛4月25日开幕,举行60场平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等热点
物流资产被调仓,传万科拟出售普洛斯股权,曾出资157亿元购入
46系列圆柱电池开始量产?亿纬锂能拟每10股派5元,2023年“炒股”陷亏损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