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内生式创新打赢非胜不可的一仗

2019-08-15 11:17:57
来源: 时代在线
广东希望以内生式创新打赢“非胜不可”的一仗。经由如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广东方案”亦能由沙盘、蓝图变为扎扎实实的工作和切切实实的成果。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前人之言置于今日广东,既有启发,也有警醒。广东省委、省政府深知,高起点之上的新一轮改革与开放,不仅需要创造性的战略与战术,更需要放开思想与手脚,加速释放民间活力,以改革行动派的突破性方案攻坚克难;而且也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将广东敢为人先的传统精神与新式开放深度融合,以引领的姿态放大地缘、人缘、文缘、商缘优势,以核心技术开拓巩固全球市场。

广东希望以内生式创新打赢“非胜不可”的一仗。经由如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广东方案”亦能由沙盘、蓝图变为扎扎实实的工作和切切实实的成果。 

上篇 巨人的一大步

即便与1992年相比,2015年广东省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也从2447.54亿元增长至72812.55亿元,接近墨西哥GDP,相当于印度GDP的1/2强。今日之广东,毋庸置疑已是经济巨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要完成和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任务和目标,广东仍需要迈出一大步。

现在回过头来看,广东近年的探索完全符合中央关于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 

尽管各历史阶段的重点任务有所不同,但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广东的改革可谓“一直在坡上”,不停地探高。这既得益于中央与广东省的政策红利,也归功于各个地方与各类企业的自我探索和突破。上与下,形成了合力。

这种合力对于时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7月30日,在广东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立足长远谋划广东发展,是必须完成好的重大历史任务”。他强调,全省上下“要切实把经济工作重心转到供给侧”。

“转到”一词颇有指引和督促之意,这也是在“上”这个层面强调了统一思想与认识,厘清工作重点与要点,高效执行抓出成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顾名思义,“供给侧”与“结构性”两位一体,不可分割。这两方面均需要决策者形成统一认识,需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同时,要做到“不换频道,持续用力,在结构调整中稳增长。”

自上而下的改革强调思想与认识的统一

时代周报注意到,广东决策层对于这种供给与需求结构性改革的认识与理解,是对近些年经济工作中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难题之不断求解中加深的。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就剩下投资还保持强劲动力,出口增速逐年下降,2014、2015年连续两年负增长,依托电视机、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大众型消费品的传统消费,近年一直在11%左右徘徊,并且还在走低。意识到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广东近年开始从制度供给方面做出种种应对,比如抓创新驱动发展、振兴粤东西北战略、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力推生产性服务业等等,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探索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全符合中央关于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创新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优势、优化外经贸结构、推动区域产业共建、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构成了接下来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序列。

这一轮改革也被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称为“结构性闯关”,制度供给改革是最重要的一环,顶层设计的诚意和决心,会直接影响到自下而上的求变活力,最终会影响到发展的成色甚至改革的成败。

自我改革最难,但广东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不俗的突破。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做过数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广东累计取消和调整省级行政审批686项,各级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数量比2010年减少了40%以上。率先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和政府监管清单等“三单”管理。商事登记、行政审批与监管等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改革等也推进迅速。

自下而上的改革须认清共性与个性

自上而下的改革获得突破,相应地,各地方、各企业自下而上的创新潜力开始爆发,且不断呈现加速之势。对于自下而上的变革,参与的各方,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的共性与个性,以便更好地与制度改革形成合力,为地方、企业谋求更大的空间与更多的机会。

在共性维度,省委书记胡春华希望各方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沉下来心来抓创新、谋发展。

如今的创新离不开高端人才与全球视野。如何汇聚人才?需要“大手笔”。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日前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勇当先锋》的署名文章,指出目前深圳已有各类技术技能人才421万,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37%。“十三五”时期,深圳将构建以“高精尖缺”为导向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投入人才专项资金350亿元,筹建不少于30万套人才住房;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快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和“人才特区”。

内生式的创新带来的发展才会更持久,才更具竞争力。这也是马兴瑞在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经典对话中,强调“政府要为创新创造环境”的良苦用意。决策层充分审视自身特殊的区位、地缘优势和腹地短板,将科技与产业成功结合,并突出瞄准科技、企业、人才、高校、住房五个关键要素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卓著。未来,深圳还将以科技体制改革作为自上而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点,创建一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三发联动”的新型研发机构,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显见,在个性维度,各地方政府、各企业需要充分结合自身地缘、人缘、文缘、商缘优势,找到最适合的发力点,“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将一城一地之发展,置于世界政经的版图中寻找定位和目标,在如今的中国乃至世界亦更容易获得引领优势。广州市着力补齐创新型经济短板,突出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佛山市出台“民营经济40条”,推动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做大;东莞市大力发展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2012年以来招引投资超亿美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达171个;粤东的汕头市,传统侨乡将区域发展与侨批(指的是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金融有机融合搭建“华侨板”,正在努力补齐上一轮改革错失的机遇。截至8月初,“华侨板”累计挂牌企业406家。

中篇 大写的“民”字

广东民营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长。2015年,广东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8846.2亿元,占全省经济比重53.4%。今年上半年,广东民营企业实现利润1841.25亿元,增长21.7%,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9.6% ;对工业、投资、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90%,在全国各省区中表现最突出。 

如果把广东经济比做一台向前奔驰的车头,那么,广东的民营经济就是承担驱动的那一对车轮。

如果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变,是从顶层设计方面为供给侧改革提供自上而下的引导和推动,那么释放民间投资和企业创新的活力,特别是进一步做强做大民营经济,则是为改革提供自下而上的源动力。

可以说,如果把广东的经济比做一台向前奔驰的车头,那么,广东的民营经济就是承担驱动的那一对车轮。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广东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大本土骨干民企,蹚出根植性、内生性创新之路

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8846.2亿元,占全省经济比重达53.4%。整个“十二五”时期,广东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3.8%,民间投资增长19.6%,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4.5%,对工业、投资、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90%,在全国各省区中表现最突出。

“要巩固和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优势。民营经济在我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决定我省经济走向的关键因素。”胡春华书记在广东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如此强调。

如何采取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推动广东民营经济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特别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分化趋势不断增强,程度不断加深,效应也不断显现。随着我国经济从外需带动型经济发展方式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广东经济迫切需要摆脱过于依赖外源经济的局面,逐步推进外源型与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分化阶段往往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机遇期。胡春华指出,要抓住当前的分化期,深入实施本土大型骨干企业培育工程,形成一大批根植性强的本土大型骨干企业,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强化产业发展的控制力和领先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民营经济是改革创新的力量源泉,是提升广东经济内生动力的主角,也是广东经济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

凭借率先改革开放发展的政策、地缘等优势,广东的民营企业大胆出海,探路迈步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的竞争,并涌现出华为、中兴、腾讯、美的、TCL等一批世界级的民企巨擘。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广东以40家企业入围,尽管在入围省份中仅为第5位,但是在前20强中,以华为、腾讯、美的等为代表的广东民营企业占据了6席,是占据数量最多的省份。2016年广东省企业前10排名中,民营企业占了一半。

时代周报注意到,在构筑大中小微企业互生共赢生态中,广东民营龙头企业数量增多不但提升了广东民营经济的体量和质量,也为广东蹚出一条根植性、内生性强的内源创新之路。这让广东民营经济谋定新一轮大发展拥有了更多底气。

广东民企的根植性更多建立在产业与组织层面

必须指出,与“温州民营经济”重视家族及商会抱团、契约精神、社会性、灵活性等特征不同,广东民企的根植性更多建立在产业与组织层面。

具体表现为,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积累的技术和地方品牌为优势,形成产业集群,集群内的专业化分工和合作机制使得所有工序型企业(供应商、生产商和购买者)沿着产业价值链上下游或水平方向排列并互相依赖。

以时代周报关注的华为手机为例。除了芯片等核心零件,其他诸如外壳、电池等配件均有供应商提供,这些供应商大部分集中的珠三角地区,以此形成较为稳定的区域产业链条。华为手机的热卖,带动了供应商的发展,并成就了广东鸿图、深圳伟仕控股、深圳欣旺达等一批上市公司。

在手机这样一个竞争极其惨烈的“红海”,华为竟然后来居上,成功打通了合作共赢的模式,这可谓广东民营企业通过产业聚群和组织分工,结合企业多年积淀的品牌优势、国际化实力,进而博弈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一个成功范本。这也得益于广东制造业长期发展、民营经济领先发展、技术积累经年精进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宏观发展上,广东一直保持着抓骨干、推外向、造宽松的态势,初步形成了以华为、中兴等企业为龙头的深圳高科技产业群,以美的、格力、TCL等企业为龙头的佛山、珠海家电产业集群,以广汽、比亚迪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集群,以腾讯、唯品会等龙头的互联网产业群。

产业集群和组织分工的逐年优化,加之地方政府的躬身服务,进一步夯实了本土民企扎根广东做大做强做优的内在需要,这也最终成就了广东民营经济的根植性与内生性,这是今年上半年广东民间投资逆势增长的活力之源。另一方面,本土大型龙头民企不断壮大发展,又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即由“广东组装”、“广东加工”向“广东制造”升级,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升级。不容否认,这“两个升级”是广东产业发展转型所面临的双重任务,并且任务非常艰巨。

广东民企的内生创新,是全球化视野中的自我颠覆

那么,如何进一步向价值链高端跃升?作为改革前沿,广东在率先开放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下,通过引进、消化与改良等方式,在形成市场需求弹性较大的高收益产业方面,一直走在了全国各省区前列。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形成的家电、纺织、服装、家具、电子、玩具等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生产等行业,到21 世纪以来的电子、信息、软件开发、汽车生产与装备制造等,高收益产业越来越多涌现、要素流动也就越来越明显,结构性变革也就越来越快,增长动力也就越来越强。

专利数量是体现企业创造力最直观的数据。还是以华为作为例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6年公报显示,全球企业专利排名方面,华为以3898件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中兴以2155件专利位列第三。令广东自豪的是,二者都是根植深圳这片改革开放先行地,依靠内生活力土生土长并发展壮大的创新型民企。

内部创新直接影响了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社交领域的巨头,腾讯公司通过企业内部创新,在深圳总部之外的广州分部孵化出划时代产品—微信,以自我颠覆的姿态牢牢占据全球移动互联时代的领军地位。《纽约时报》日前做了一个5分钟的视频,介绍微信对美国社会带来的震撼。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微信月活跃用户已接近7亿人,超过六成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重度用户达到36%,32%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时间超过2小时,其市场价值估计高达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44亿元),几乎占到腾讯市值的一半。

内生并不是闭门造车,反而意味着更加开放,以国际化视野,集合全球优质资源,方能孵化核心竞争力。作为全球通信巨头,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每个研发中心的研究侧重点及方向不同。采用国际化的全球同步研发体系,聚集全球的技术、经验和人才来进行产品研究开发。

除了产品和技术,新的一轮“引进来、走出去”的内涵要更加丰富。资本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8月20日,在经过多轮博弈之后,德国政府正式同意美的收购全球四大机器人制造商之一的库卡集团,收购金额高达46亿欧元,这也意味着被称为德国“工业4.0”战略旗舰的企业被美的这家诞生于广东的民营企业收入囊中。

美的董事长方洪波说,欧美企业在衰退,美的要尽快占领研发新技术的制高点,美的已有一个路线图,就是以自我为主,加强外部合作。美的大力挺进机器人领域,有望把机器人产业培育成为家电之外的第二个支柱型产业。

邓小平曾经把深圳的民营经济发展概括为“敢闯精神”。时至今日,起于草根的民营经济已经深深根植于广东这块改革开放前沿的广袤沃土,不但成长为参天大树,也摸索找到深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作为发展内源型经济的主体,作为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在新的一轮改革闯关之中,广东的民营经济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下篇 雁阵是理想的队形

自然界的大雁迁徙与竞技体育中的团队协作,领行者与追随者形成一定的队形、领行与追随某些时点能够实现交替时,效率最高。现实的很多问题,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比如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其他城市的地缘关系和产业关系。

要通过产业共建把珠三角的先进生产力引向粤东西北,让粤东西北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实现高水平跨越式发展。

因历史、地缘等条件所致,广东各地市(区)之间大致形成了有前有后的队列,但直至今天,作为领行者的珠三角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差距仍然巨大,即便在珠三角也存在着“东强西弱”的局面。“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等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在解决地区和城市发展差异等问题上投入更多的智慧与资源。雁阵中的一些原理,可做参考。

首先,与头雁类似,作为领行者的珠三角,应充分意识到共享与协同的经济意义和历史意义,扩大经济、体制的溢出效应,带动随行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广东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指出:要改变粤东西北的落后面貌,“要通过产业共建把珠三角的先进生产力引向粤东西北,让粤东西北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实现高水平跨越式发展。要总结推广已经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共建模式,把产业共建工作抓好抓实,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

领行者是压舱石,追随者要利用好“破风效应”

产业共建,是指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共同作用下,同一产业、同一企业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跨区域布局发展,打造跨区域产业链,形成同等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

自实施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对口帮扶以来,广东共建产业已形成了良好态势。目前全省83个省产业园和集聚地中,来自珠三角的投资项目为1223个,在建项目559个、签约项目434个。

地区发展的领行者是稳定器、压舱石,旨在解决事关稳定大局的问题。“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核心地域与城市的良性发展。广州、深圳还需要在新的发展方向、新的空间发挥引领作用。

上半年,广、深两地经济成绩单亮眼。其中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8844.31亿元、同比增长8%。下半年广州将全力推进186个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实施出清重组国有“僵尸企业”指导意见,稳妥推进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淘汰7846 万米印染行业落后产能;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化解45万平方米商品房库存。

在补短板的过程中,如果改造传统产业是“碗”里的,那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就是“田”里的。只有碗里的和田里的都充实了,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齐飞,广东经济才有了“定海神针”。

目前,广州正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为抓手加快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1+9”创新政策,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厚培创新土壤;而在经济特区深圳,正在以更大力度开放创新,主动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实现与国际先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产业创新力最强、市场环境最优、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科技创新高地。深圳上半年GDP增长8.6%,其中新兴产业产值占近四成。

对追随者而言,除了需要利用好前行者带来的“破风效应”,做好产业对接和共建工作;还应该在整体实力提升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做强特色经济,在特定的时点或领域实现追随与领行的交替。

时代周报发现,“珠西战略”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珠江西岸从2014年开始,在省里统一部署下,抓住了先进装备制造业这个着力点。按照广东省的规划,到2020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2万亿元,这比“珠西战略”出炉之前的2013年的8725.7亿元的产值多了13275亿元,在数量统计上,几乎相当于再造了一个2013年时期的深圳。

在“珠西战略”中,广东省选择的是一条让珠江西岸依靠自己实现转型升级的内生之路:发展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制造领域,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卫星导航、无人机、3D打印等战略新兴产业。

软硬件架设雁阵桥梁,新型基础设施为共享保驾护航

雁阵式的协调发展,还需要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上述的统一部署与各地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无疑在软件层面架设了桥梁与通道。在落地环节,交通与现代化的网络设施同样可以为新式发展保驾护航。

2015年1月26日,世界银行发布《变化中的东亚城市区:十年空间增长测量》的报告,指出珠三角已在2010年超越著名的东京都市圈,成为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世界第一大城市圈。要将世界最大都市圈的经济规模辐射到更广范围,带动整个广东的均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重中之重。在广东“十三五”时期的重点项目中,交通领域的投资多达1.2万亿元,主要用于47个铁路项目和88个高速公路项目。

交通设施是广东省运用包括PPP模式在内的多种融资手段的重点领域。2015年8月,广东省在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项目推介会上公开发布122个项目,总投资额2814亿元,规模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以广州地铁11号线为例,估算总投资的420亿元中,政府承担不到3成。

除了传统基建,广东还在加快补齐创新经济所需的新型基础设施,包括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相比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充电桩建设这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考验着决策者对经济发展的深刻理解及前瞻性、对发展潮流的预判。比其他人走得更快更前,未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看到回报,却能占据未来先机。

今年2月,《广东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正式印发,当中提到,2017年底,广东省将基本实现主要公共区域WLAN信号全覆盖。同时在商业服务WLAN方面将出台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参与无线宽带网络建设的政策措施。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2024年房企综合实力测评成果发布 越秀地产进入十强榜单
民航运输量Q1创历史新高,海航却掉队:客运较2019年跌近四成,机队规模收缩
余承东隔空喊话后,一汽联手大疆发力智能驾驶,业内人士:双方技术有互补
苏北县城盯上10平方厘米的生意:成本不过10块,有人靠它换豪车赚百万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