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两年下六道文,科研经费“松绑”仍然落地难

2016-08-16 02:50:44
来源: 时代周报
在科研经费多年松紧博弈的过程中,有报告指出,中国的科研经费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5年,中国的科研经费总量高达1.4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时代周报记者 付聪 实习生 邢卉 发自广州

距离9月1日还剩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发展院的李娇(化名)正在学习中央最近下发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文件,讲课的,则是刚刚从北京学习新文件归来的部门领导。作为高校科研经费的基层管理者,李娇的习惯,是先看这些文件中的变化。

“通过这些文件新旧变化的对比,你能看到政策是在一点一点变好的。比如在多次的科研经费改革里,科研人头费从最初的5%提升到现在的20%,这就是进步。”李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7月31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这项规定,从经费比重、开支范围、科目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松绑+激励”的措施,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并且要求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在2016年9月1日前制定出台差旅费、会议费内部管理办法,2016年年底前项目主管部门制定出台相关实施细则。

一时间,关于“科研经费大解放”的文章再次在高校教师圈流传。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中央高层对科研经费改革极其重视。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针对科研经费的改革,国务院两年来至少下发了六道文件。但不少高校教师向时代周报记者反映,目前科研经费报销难等问题在高校里依然普遍存在,改革还未能落地。

在中国,科研经费的改革一直处于“松绑”与“收紧”的博弈中。

在今年6月刚刚结束的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科研经费究竟如何管理,中央文件如何落地,则成了科研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科研报销链条两端

在科研经费报销的链条中,财务人员常常成为政策精神和科研人员之间的夹心。在种种关于科研经费报销难的抱怨中,财务人员成为众矢之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教师张梅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在全国的高校里,做科研项目预算,确实还是比较麻烦。尤其是‘横向’课题,预算的名目会非常清楚。现在的科研经费管理,有时候确实无法满足一些老师的特殊要求。”

李娇日常的工作之一,正是帮助这些想要做科研项目的老师制定前期的预算工作。“预算前期没有出错,后期才能避免报账难。”在李娇的日常中,遇到来报账的老师抱怨科研经费报销难是常有的事,“但上面政策就在这里,你让老师对付过去,那国家审计署那边,肯定就对付不过去”。

李娇承认有时确实会两头受气,但她表示,“这就是我的工作”。

科研专项经费不可乱用,被业内戏称为“买酱油的钱不能买醋”。

近日,国内某高校一名海归微电子学博士在网上讲述自己申请邀请导师来访的经历,就罗列出了35道程序,将科研经费僵化的现状描述得淋漓尽致。

更诡谲的是,在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中,常常需要科研人员“未卜先知”—在南方周末2014年的一篇报道中,一名高校老师为了填写预算报表,他要写出未来四年里,他需要去哪里开会与调研。

同时,不少科研人员吐槽为报经费不得不成为了“会计”专业。2015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说道:“我听一些科技人员反映,因为许多繁琐规章,他们大量时间没法待在实验室,而是用来搞‘内政外交’。每年填写各种表格就会浪费不少精力。”

更多的时候,情况没那么特殊。例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南方高校教师向时代周报记者举例,立项时,自己希望使用苹果电脑,但由于电脑采购范围限定不得超过5000元而作罢。

对此,李娇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当中别有内情。“因为曾经发生过有高校申报买苹果电脑,结果大量买回来的是苹果的平板电脑(iPad),用来玩而不是做科研,后来才有了新的一刀切规定,采购的电脑必须低于5000元,并且不能玩文字游戏,采购平板电脑了。”李娇说。

不过,据李娇和其他一些老师透露,这条规定如今有所放宽,确有科研需求采购苹果电脑的,也可以申报。

“政策在变好”

说起中国的科研经费,不得不提到“课题制”。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确立了科研项目课题制的方式来管理学术研究。这套体制中,包括了来自政府的“纵向”经费和来自企业、社会机构的“横向”经费。

2006年,中国科研界发生了影响恶劣的“汉芯”丑闻—这块号称中国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芯片,被证实在多个环节弄虚作假。而这个项目,前后3年骗取的“纵向”经费高达1亿元。

此后,中国的科研经费体制开始明显收紧。

而为了防止学术腐败的政策收紧,却在实践中日趋僵化,甚至阻碍科学创新发展,改革呼声也越来越大。

从2014年开始,据时代周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涉及高校科研经费改革的文件,国务院至少印发了六道。

高层的决心不仅在于两年多里的六道文件,也切实考虑了落地问题。

每次有新文件下来,李娇都要参与学习,大多数时候是领导从北京学习回来再给大家上课,有时还需要专程到北京参加统一学习,这两年尤其多了起来。

根据财政部、科技部2011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在今年6月的国务院会议上,这个比例提高到了20%。

“从以前的5%提升到20%,这是变化;这次《意见》首次明确了劳务费的开支范围,这也是变化。”李娇强调说。

根据《意见》,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项目聘用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都属于可按规定标准开支劳务费的范围,被认为是其最显著进步。然而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贾海薇指出,虽然《意见》明确了劳务费的开支范围,但最关键的做科研本身的教师们,劳务费依然是模糊的。

科研经费每年增长20%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科研人员一直呼吁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太紧,但科研、教育腐败的问题,却依然深深和科研经费联系在一起。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腐的力度和决心空前,而教育反腐的问题也同样得到了整治。2014年7月,中央巡视组直接点名批评复旦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混乱,违规现象突出”。

到了当年10月,教育部通报了一系列高校科研中违纪违法的问题。

在科研经费多年松紧博弈的过程中,有报告指出,中国的科研经费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5年,中国的科研经费总量高达1.4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了40%,虽然还不够创新型国家70%的标准,但种种数据显示,中国正努力成为科技强国。

“这次《意见》出台,很多老师都主动去了解政策。不过现在还在观望,还要等具体的细则出台。”张梅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距离9月1日还剩下不到半个月,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清华、地大等多所高校,其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人士均向记者表示,“相关的方案还在走程序,目前还没有确定下来”。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雷军承诺今年交付10万辆小米汽车
爱尔眼科史上最强分配方案来了,2023年现金分红接近翻倍
金域医学发布2023年业绩:主营业务全面发力,明星产品表现亮眼,数字化转型成效显现
光伏一季度滑铁卢?“一线大厂”天合光能增速下滑,“硅片寡头”TCL中环由盈转亏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