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新动能”须有新思维

2016-07-19 04:07:10
来源: 时代周报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2016年经济半年报,上半年宏观经济的许多核心数据全新出炉。数据出炉前,7月上旬,五日之内,习近平总书记与李克强总理分别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两场座谈会均有涉及的重点话题有四个: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风险防控、房地产调控。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风险防控、房地产调控均是多年来经济形势会议的常规议题了,相比之下,新旧动能转换在本届政府经济工作中的角色之重,可见一斑。新经济不是“旧瓶装新酒”,新思维也不能“老调谱新词”。新经济需要新动能,而对新动能的理解,也须有与时俱进的新思维。

严格来说,“新旧动能转换”的表述,是对中国当下经济发展现实的一种形象比喻,好处在于更鲜活、具体,更有助于公众理解,但所有的比喻修辞都有潜在的共同弱点,即边界难以清晰界定,对受众而言,亦有可能在理解上产生偏差。

2016年初,北京大学教授路风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中国产业升级不应断层,要注重工业的原生动力……中国有许多人认为,产业升级就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以新的产业代替旧的产业”。而类似这样试图以新旧产业置换释义“新旧动力”的观点还很多,其中有些显然属于误读。

消除误读的关键问题有三个:何为新动能?为什么需要新动能?如何发展新动能?

一个煤矿或一个钢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产能,提升了产品品质,这是不是新动能?不是。这是技术升级;一个煤矿投资建设了煤气化生产线,甚至进一步拥有了炼化等生产能力,这是不是新动能?仍然不是。这是向市场上下游的扩张;一个撮合钢材外贸交易的B2B公司,专做垂直搜索,用户能借此搜索钢铁的价格、货品等信息,公司又能通过与多个钢厂的合作,对产品规格、产量作出调整与规范,这是不是新动能?是的。

对新动能的认识,首先要将其与以往所说的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升级乃至产业结构调整等概念区分开来;还要避免因为概念的混淆,把本不应该由新动能背的锅强扣给它。

有些人一提到新动能,就本能觉得是对“旧动能”或者“原生动能”的挤压,习惯把新旧动能的关系视为“零和游戏”,此消彼长。这是一种自树稻草人再加以纠偏的逻辑,是一种仍然基于传统工业甚至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无助于正确理解新动能。

此次全球性的工业、商业升级,与以往的变革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以往的升级迭代,都是先出现某种新技术、新产品,继而破坏与替代掉相关产业。有了汽车,马车产业于是萎缩;有了数码相机,胶片机及相关产品于是被替代。但此次升级,不存在这样一种“后浪推前浪”的新产品,而是来自互联网对全部行业的改造。这种改造不是技术升级,更不是取代与竞争的关系。

两个例子有助于理解这次升级所代表的“新动能”。

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工业4.0革命,二是国内一些互联网公司正在力推的“商业生态圈”。如果对这两个例子有所了解,就会发现,新动能一直在努力做加法,包括对所谓“传统产业”的改造也是一样: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出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此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进而推进供给侧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特性,这一次的改造升级是通过分享、合作实现的,不靠行政命令甚至不仅仅靠政策调节。

反过来说,即便没有任何新动能出现,传统产能过剩等问题仍旧存在,仍旧亟须破解—对有些企业来说,转型阵痛终究还会到来。这些问题不是新动能带来的,恰恰相反,有了新动能,才可能延缓甚至扭转某些传统产业一路向下的趋势,甚至可以通过制造新的就业岗位,纾缓人员分流压力。

同样,对于实体经济、基础制造业乃至国有企业来说,无论新动能发展情况如何,出于战略层面考虑,都不妨碍保护、维持或者理直气壮地做大现有的蛋糕。新动能的发展,并不是靠割取传统产业的蛋糕达成的,一切既有的、旧的、传统企业的兴衰,也不可能通过对新动能的管控实现命运的逆转。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主板IPO丨沪深主板本周4家IPO企业撤单!或有41家排队企业不达上市财务新标准
去年利润7.57亿!爱旭股份发布轻质新品,全BC路线首创0BB技术
菜鸟撤回上市30天:阿里百亿回购开启,接盘申通所持股份
洞察债市新趋势,共绘投资新蓝图——中国建设银行与广发证券联合举办2024年度信用债券投资策略交流会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