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总是那几招,张大春教你如何破

2016-07-12 04:31:20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我不知道香港的中小学生是何等情况,在大陆,早在上世纪80年代教育界即流传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顾文豪

我不知道香港的中小学生是何等情况,在大陆,早在上世纪80年代教育界即流传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时至今日,这三种恐惧大概也是有增无减,只会花样更是百出。

这其中,又尤以写作文之恐惧为甚—鲁迅已经大幅度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退出,古文阅读大致总有数量限制—我亲眼见过不少学生把笔头咬破了,笔下还是写不出几个字。

即便是所谓各学校的作文尖子,坦白说,他们的作文真正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也并不多。据我几次亲身的观察,绝大多数学生作文似乎都带有学生阶段难免的无病呻吟与故作深沉,就像一个胡子还没长齐的小子却带着一副老生髯口在那里咿呀作语。更惊人的是,虽然每一篇作文都出自不同学生的笔下,但却又莫名的整齐,从思想到表达,就连文中的事例也每多相仿:常年卧病在床却又生命力特别顽强的总是外婆,妈妈疲累衰老起来的标志总是眼角那一道鱼尾纹,爸爸回家后我总是递上一双拖鞋(这双爱心拖鞋基本从小学二年级学习写作开始就出现了),陶渊明是负责安贫乐道的,苏东坡是负责旷达乐观的,司马迁是负责坚韧不拔的,外面的世界总是物欲横流的,自己的内心总是渴望宁静淡泊的,格式是五到七段的,语言是余秋雨式的,开篇是引述材料的,结尾是必须点题的,中间据说是老师可看可不看的……

我没有丝毫责怪那些同学的意思。事实上,这些套话我学生时代也没少写(可能现在也难免其弊)。我也是直到很久之后,才明白这些套话对个人表达与心智成长的危害—反映在作文里面的都是别人的思想,别人的语言,以及规定的阅读,规定的表达。

但这种万喙一声、千人一面的现象,早已积重难返,诚不知该如何挽回。所以,当我读到新近出版的台湾著名作家张大春的新书《文章自在》,读到这位华语文坛的一流作家愿意亲自放下身段指点小朋友写文章,而不是写作文,我就特别高兴。

这种高兴,首先源于张大春直接点出了“文章”的重要,让学生不再在“作文”怪圈中举步维艰。就我个人的理解,文章是修辞立其诚,是内在心志的自然抒发,但作文如今却演变成应试教育底下的一种奇怪产物,它教会孩子言不由衷,以花哨虚浮的语言来完成自己对这个世界最原初的表达。用张大春的话来说,对写作文最有伤害之事,正是“不经思索地说话,以及经常听那些不经思索而发表的谈话”,但就我浅薄的经验,我们的中小学写作教育似乎正在鼓励学生以虚言浮词来掩饰一己之不假思索,换句话说,考试在乎的是话要说得漂亮,而非准确和真诚。

但如果就此认定张大春所说的“文章”不讲究技巧章法,那就是一个绝大的误会了。事实上,比起中学生作文那套所谓“排比抒情”“总分总结构”“点题与收尾”的花拳绣腿,张大春在书中所提到的老派文章委实要考究得多,细致得多。譬如他多年穿梭古代文史笔记得来的文字智慧,多年写作实践中得来的文章心得,经由这些智慧与心得,张大春笔下的“文章”写作从炼字、酌句、使事、用典乃至结构的铺排、段落的安置、用笔的堆叠,其实无一不来历分明,无一不有所针对。相较刻板生硬的学校作文教育,张大春所提及的小故事和他自己从学写作的历历过往,倒真是写好文章的一粒金丹,一句箴言,一套过硬的童子功法。

我还记得数年前初读张大春《认得几个字》一书的感动,而今这份感动又在《文章自在》中承续了下来。长久以来毛病百出的语文教育,最大的危害是使我们心安理得地成为了“模仿者”—模仿古人说话,模仿别人说话,我们否认了能从门窗外看到的风景以及人们,我们似乎只是别人声音的传声筒,分辨不清究竟哪些是自己认可的声音,哪些又是为了讨好敷衍别人所作出的表态。

但我相信写作不仅是考试的项目,它更是知识的发现,情感的发现。因此,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语文教育不再引导考生搞敷衍虚假的作文,扮演成时评家、宣传家抑或道德家,而是教会他们写文章,以此真实面对自己以及周围的生活,真诚地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感。那么到时候,我相信,即便最普通不过的作文题,也能让每个学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体尝到真诚表达的快乐。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首创证券王牌业务回春!一季度资管收入创近12年来单季新高,规模逆市增长
多家在港银行推出高息定存,众安银行高达18.1%,跨境理财通也火热
一瓶面膜卖1800元,中国贵妇爆买伊菲丹,雷军曾参股的这家国货美妆净利飙升135%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有望增厚利润,研发及供应链实力显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