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红利,双非父母最后的优越感

2016-04-05 02:08:22
来源: 时代周报

谢勇

4月1日开始,香港母婴健康院每月只有120个名额可供非香港儿童预约接种疫苗。由于香港本地儿童已有很大需求,部分母婴健康院可即时停止预约服务。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限苗令”仅针对公营医疗服务系统,暂未涉及私营医疗系统。  

看到这样的新闻,那些纠结而不堪重负的双非父母们,会不会稍感心安?

打疫苗成了双非父母们最后的仅存优越感。2001年,庄丰源案在香港终审判决,确立父母双方皆无香港居留权的中国内地居民在港所生子女可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自此后十年间,超过20万“双非”婴儿在港出生。而距离2013年1月,香港所有私立医院最终停止接收非本地孕妇预约分娩,已经过去3年,最后一批双非儿童,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十几年时间里,新闻不断记录这样的故事:想尽办法获得的香港身份,只是看起来很美。关口上浩浩荡荡的喂饭大军,每天数小时来回奔波,以及既不能融入香港本土社会,又游离于内地社会体之间的尴尬成长。

这肯定不是全部真相。真相的另一面则是,这些窘境,并不属于那些拥有足够财富,能够覆盖两地制度差异造成的成本鸿沟的富人阶层。他们能够负担国际学校,有能力改变双方父母的身份,移民香港及其他地方。

压力属于中国中产,属于追逐身份红利,又无力真正承担其沉重负担的父母们。“去香港生孩子,说实话我现在很后悔。”有深圳双非父母如此表示,她面临的尴尬是:跨境,孩子从六七岁起就得每天5小时耗在路上;不跨境,私立学校的学费承受不起,而且离家近的私立学校已经明确不收“双非”儿童,“今年过完年一家人都在愁这个事”。

种种窘迫中,经多次“实验”计算,已有双非父母总结出最优路径:10点从小区出发,换乘两次地铁,1.5个小时后到达福田口岸,半小时等跨境保姆车、过关,再坐车半小时到达元朗幼儿园,刚好赶上下午一点钟的第一堂课—全程来回5个小时,好处是不会塞车、不会迟到。

这是中国中产们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让他们选择了把孩子生在香港,以及,去香港背奶粉、去香港买保险、去香港打疫苗……总之,去香港购买一个安全的生活。现在看来,为一种不属于自己的生活买单,未必是件性价比足够高的事。更何况,脱离社会母体的教育,对下一代造成的种种伤害,也会在未来显现。

当然,如果操作得当,这20万双非儿童,实际上将成为香港发展的一笔财富。全球正展开一场争夺人才的竞赛,香港同时面临高技术人才流失及劳动人口萎缩等问题。据媒体报道,随着香港人口老化,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愈见严峻。香港劳工及福利局推算发现,香港劳动人口2022年将有367万,但劳动力增长速度追不上同期人力需求增长。2022年的人力需求高达379万,香港将缺工12万。有专家指出,内地与香港的经济、社会融合已成大趋势,在香港生育率长年维持在较低水平的情况下,未来人口增长动力的选择不应局限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香港的人口政策需要进行跨境规划。

“规划”中就应该包括这20万双非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回内地还是留在香港坚持?回,有没有合适路径;留,除了身份红利,能否还有便利?所有这些,都需要所有当事方拿出足够的智慧。

(作者系媒体创业者)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销售通宵接单、提车要等2个月?小米汽车售价21.59万元起,雷军:成本真的很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