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 新动能 中国经济调频“双引擎”

2016-03-22 04:30:12
来源: 时代周报
随着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等概念的提出,中国的新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时代周报记者 赵天琦 发自广州

广州市珠江新城商圈的最东边,车辆穿梭不息的华南快速道旁有一栋气势恢弘的大楼,这里就是广州无线电集团的所在地。

这家成立于1956年的老字号国企在外界并不十分有名,但却吸引了数名国家领导人的目光。早在2008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就曾到此考察。广州无线电集团年报显示,集团在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利润总额27亿元,年末净资产近200亿元。

回溯20多年前,这家公司也曾经沦落到“揭不开锅”的境地。从一家身陷囹圄的传统国有企业到一家经济效益显著的公司,如此华丽的逆袭得益于广州无线电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转型之路,这条转型之路,他们走了十多年,并为自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3月1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中国新的动能正在生成,而且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说要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广州无线电集团的转型发展之路,正是符合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新动能促进经济转型的一个典型案例。

“创新所培育出的新动能,不仅仅包含以互联网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也包括传统产业依靠新技术进行自我改造,从而实现新老产业齐头并进,依靠双引擎发展的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

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国家层面对于如何挖掘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作出诸多指引,从创新驱动、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到不久前制定的“三去一降一补”的经济工作任务不一而足。在此背景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已经在全国各地逐步落实,新经济和新动能已经崭露头角。

老牌国企的重生

“‘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很广泛,涉及整个第一、第二、第三产业。”3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这样说:“‘新经济’不仅仅是指第三产业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同时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以及第一产业中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等等。”

这是中央高层首次对“新经济”作出权威解读。而在地方,有着改革意识和勇于先行一步的企业已经开始了较为长时间的摸索。

就广州无线电集团来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集团一度陷入困境,负债累累。 “由于人均负债十万元,公司的员工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外号—十万‘负’翁。” 广州无线电集团的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

2000年前后,广州无线电集团开始对旗下的主要骨干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加入了员工持股机制。通过这一机制,集团将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了企业的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奠定了后续持续快速发展的制度基础。

“无线电集团的产权体制改革实际上出于‘被动’和‘主动’两方面因素。”广州无线电集团工作人员说, “‘被动’是因为企业曾经濒临破产关闭的特定形势,‘主动’则是在特定形势面前集团作出了推动体制改革创新的主动选择。”

在完成体制上的转型升级之后,广州无线电集团开始依靠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来实现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技术创新方面,广州无线电集团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并不惜下重本维持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集团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5亿元,其中2015年研发投入8亿元,占同口径营业收入比重持续保持在9%以上。

在巨额的资金投入下,广州无线电集团取得了包括北斗导航、“ATM中国芯”在内的诸多研发成果和产品。在“十二五”期间,集团共申请知识产权2131项,获得授权1344项。2014年,集团旗下的广电运通名列向欧洲专利局申请专利最多的中国公司第14位,并荣获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最高奖项中国专利奖。

在拥有了一定水平的科技成果后,广州无线电集团将自身的发展方向定位为“高科技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了确保更多地投入到技术研发等核心产业,集团在2015年逐步退出了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等传统的服务行业。

“广州无线电集团的ATM产品兼具了硬件和软件设施,在提供制造业产品的同时也提供服务,是通过创新实现制造业服务化的典型案例,在整个广东省产业机构逐步‘退二进三’的形势下成效显著。”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广东省政府参事陈鸿宇也为广州无线电集团的ATM产品点赞。

张卓元同样认为,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想要稳定经济增长,实现经济转型,关键是深化改革,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不竭的动力。而在改革之中尤为重要的便是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放开垄断行业竞争等方式可以激发国有企业的巨大潜力。

珠三角转型探索

广州无线电集团的涅槃重生只是广东省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这个一直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省份,经济结构的调整、增长动力的转换正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广东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多措并举稳增长,经济保持平稳发展,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7.25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增长8.0%,人均生产总值6.7万元;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2093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64.76亿元,增长12%。

“广东之所以能够抵挡住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实现‘稳增长’的目标,是因为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比较早、比较快的省份,在进入新常态后,遇到问题也同样比较早,因此广东对于发展上存在的问题认识得比较及时和充分。与此同时,广东省牢牢抓住了创新驱动,使得企业在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等方面依靠创新的力量稳步发展。”陈鸿宇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2015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广东省委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将创新驱动确立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在此背景下,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机构,无论是珠三角还是粤东西北,围绕创新驱动开展的经济转型升级开始形成风气,效果也开始逐步显现。

以广州市为例,2015年广州GDP总量达1.81万亿元,实现8.4%的中高速增长幅度,人均生产总值也突破2万美元。作为一座经济总量庞大的一线城市,这样的发展速度已非易事。与此同时,广州市的产业结构也实现了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66.74%。

陈鸿宇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广州市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经济成果,主要缘于其从自身需求出发实现创新驱动。依托自身作为全国物流集散地、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的优势,服务业支撑起了广州的经济发展。在第三产业占比方面,广州目前仅次于北京,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作为广州的邻居,曾经被称作“世界工厂”而风光无限的东莞市同样在寻求自身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实际上,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东莞寻求转型升级更多地来自于身处困境的压力。工厂向东南亚转移,外资撤离,都对东莞经济造成了不小的震荡。

但不容忽视的一面是,经济结构转型在东莞已初见端倪。时代周报记者查看东莞在2015年的主要经济数据发现,东莞2015年GDP总量达6275.06亿元,同比增长8.0%。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0%,占GDP比重为53.4%,连续两年超过了第二产业。

与此同时,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兴业态发展显著,开始为东莞的第二产业提供动力。其中,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99.13亿元,增长8.5%;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08.51亿元,增长10.2%,两者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5.3%的平均增速。

“东莞市寻求转型升级可以追溯到2001年,当时的市领导已经意识到单纯依靠加工贸易并不足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当时提出要发展机器人等高科技产业,并开始着手建设松山湖产业园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道。

2001年11月,东莞松山湖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今,这个被定位为“东莞产业机构升级的龙头”的开发区已经吸引了包括万科、华为等巨头在内的诸多大公司入驻,并确立了以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机器人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林江认为,东莞这些年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同时做了“加法”和“减法”。“减法”主要是在传统的加工贸易领域对一些淘汰制造业中的过剩产能;“加法”则是依靠“双创”之风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林江也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东莞的转型升级虽然也初见成效,但仍需突破瓶颈。“想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吸引人才。但目前东莞并未拥有对人才的集聚能力。同时,虽然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是现代服务业尚未真正发展起来。”

谈及东莞未来的转型出路,林江表示:“东莞应该依靠多年来建立起的制造业优势,围绕加工贸易,着力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如物流行业、跨境电商等。近邻南沙和前海两个自贸区的东莞同样需要借鉴自贸区的经验,精简办事流程,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调频“双引擎”

由此可见,随着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等概念的提出,中国的新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经济步入新常态面临下行风险的当下,从企业到地方政府都在压力之下开始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八大之后,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年均增长9.9%和14.4%,三者的增速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张卓元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涵盖的范围很广,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包含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新发展,通过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从而弥补去除过剩产能和库存所带来的损失。”

陈鸿宇也同样认为,新经济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创新驱动。“创新驱动不仅仅指科技创新,同时也包含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通过‘双创’工作的开展可提供新业态。传统产业也需要通过创新驱动进行转型升级,与新业态一同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到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这是近20多年来服务业比重提升幅度最高的一年。

张卓元分析认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随着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大,但对于服务业的发展不要只停留在传统服务业,也应该更加关注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研发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占比不到20%,还比较低,今后应该尽快发展到30%以上,只有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才能带动科技进步,从而跳过中等收入陷阱。”

张卓元同时提醒道,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也同样需要注意避免一拥而上,造成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我听说现在有17个省都把机器人当作了支柱产业,这有点过犹不及。还是应该突出自己的优势,错位发展,也可以避免新的产能过剩。”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超过700元/克的黄金谁在买?一季度我国黄金首饰销量下滑3%
新“国九条”定调,万亿央企打响市值管理战,招商局“深市四子”分红超80亿
国产电车越卖越贵,网友:再不努力只能买合资电车了
车展上新车越来越少,正经人谁还看燃油车?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