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所有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是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
时代周报记者 温斯婷 发自兰州
“到底怎么才能保护我们自己?答案就是不要试图去保护,而是让市场自己决定。”面对台下关于“一个国家如何保护自己的汇率、保护自己的经济健康发展”的提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宏观经济中心主席、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教授如此回答。
以首届“金穗四融·诺奖学者丝路行”主讲嘉宾的身份,2015年10月底,皮萨里德斯首次踏足中国西北地区。
GDP放缓至7%不是政策失败
时代周报: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英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习近平的到访将会对中英两国的经济合作产生哪些影响?
皮萨里德斯:英国非常热衷以中国合作伙伴的身份,在欧洲扮演关键角色。欧洲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但现在,因为“去留欧盟”的全民公投,英国有点被排除在欧盟核心之外,因此,它想向习近平主席展示它对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有巨大价值。访问中,英国最高级别的政府官员不厌其烦地向习近平表达,他们对中英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有多重视。这次访问对两国关系的改善有增无减。
目前来看,中英两国的关系十分良好,但英国希望能向中国出口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奢侈消费品和高科技产品。我相信,在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并同意自由国际货币交易时,中英两国的联系会更加紧密。英国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的主要优势在金融市场,英国期待向中国出售更多的金融服务,并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时代周报: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一带一路”与美国的“TPP”?
皮萨里德斯:这两项协定都是关于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的。TPP将使很多太平洋国家受益。我相信TPP对太平洋国家和中国都是有益无害的,如果中国能更积极地参与到TPP中,将会从中受益。
“一带一路”也是一项很好的倡议,它将有利于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发展。它类似于TPP,但两者所圈定的区域不同,一个是从中国往西,另一个则是太平洋的东部。这两项协议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作为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成员,中国可以在主导“一带一路”的同时参与到TPP中去。
我不认为TPP会削弱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影响力,相反,通过和美国以及日本、韩国之间更紧密的合作,中国的影响力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
时代周报:2014 年,中国经济增速创24年低点,今年第三季度更录得6.9%的低位,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保7争7.5%”的目标?
皮萨里德斯:从国际标准来看,中国30年来的经济增长率是极其高的。中国经济的韧性让经济学家们感到意外,因此,放缓至7%不应该被视为是政策的失败,它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在其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国家中,这种放缓来得更早。
今年 GDP发展7%的目标是可行的。我认为中国不应该过多地关注增长目标,无论这些目标实现与否,都应该让经济继续走常规的工业化进程,以自然的速度最终实现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提高所有中国公民的生活水平,才是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
时代周报:明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你的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的GDP年增长目标将定位多少?这样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皮萨里德斯:在新兴市场中,中国已经相对成熟,所以它的增长率会低于以往。过去很多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因为它一直在追赶技术更先进的国家,并且有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释放至工业部门,但这种追赶和释放还并不彻底,中国在这两方面还存在空间,因此增长率不会跌到像美国和欧洲那些完全实现工业化经济体的水平。
没有人能准确地猜出在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因为它同时取决于许多外在因素,但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5%-7%之间的增长率是合理的。
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想创业
时代周报:你关注过今年的中国股市吗?如何评价中国证监会在股市中的不作为?又如何看待央行救市之举?如何评价中国最近养老金入股市的行为?
皮萨里德斯:中国的股票市场过分受到政策导向的影响,结果经历了许多波动和泡沫。很多投进股市里的钱都是热钱,这意味着如果政策有变,它可以迅速地买进和卖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相比起纽约和香港,中国的股票市场表现得更为波动—前两者都是在一个透明的监管框架内运作的。从这点来看,我认为央行最好的政策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监管框架,让市场自主地去运行。这样它会运作得更加顺利,而不会因为政策认知而出现大型的退市或是注资。
养老金入市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如果以政策和调控的现有状况持续的话,那就不一定了,它们对市场造成的大波动,并不利于养老金在股市中的表现。
时代周报:中国今年的另一个年度词汇是“创业”。你因搜寻理论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国目前迎来创业大潮,很多人脱离原有单位,自行组织创业,但能够成功获得风投的少之又少。你可否用搜寻理论指导创业者:如何更高效地找到合适的创业伙伴?
皮萨里德斯:其实不仅在中国,现在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想自己创业,把企业做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卖掉,以赚取丰厚的利润。加州硅谷引发了这股趋势,在那里,大批青年企业家通过创立异常成功的企业获得大量的钱财,其中包括谷歌、苹果、亚马逊和PayPal等世界巨头。这些企业所使用的数字技术,并不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能力所不能企及的,因此很多年轻人都觉得他们同样可以取得成功—只要他们有一个好的主意或创意。但实际上,这非常难。市场存在冲突,要找到正确的点子,同时有足够的资金与之相匹配,再把作品做出来并推向市场—要实现这一切并不容易。在我看来,这里面还涉及很多风险,大部分创业的年轻人将失望而归。
开始创业之前,年轻人就应该确定,如果失败的话,他们有足够的资本支撑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确信有所保障的话,那这些年轻人可以尽管去尝试,因为有些人确实会成功,而成功能带来巨大的回报。
时代周报:今年,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战略,被称为是中国版的工业4.0。当机器逐渐取代手工,是否会造成更大的失业潮?中国政府在推动这项战略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皮萨里德斯:当机器取代从事工业的劳动力,就需要把这些劳动力转移到其他工作岗位上。转移的过程可能会在短期内造成一些失业,但如果前期进行谨慎地规划,那么这个时期应该不会持续很久。这种转移通常会把劳动力转向服务业中更为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岗位。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关注两方面。首先,需要避免通过人为手段过快地给机械化带来改变,应当放慢节奏,顺应市场的需求,这样工人们可以在自己的时间里找到另外的工作;其次,政府需要为新工作提供培训或者是准备进入服务业的工人和公司提供激励—这同时包括对小企业自营的奖励。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