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才:高校联盟提供智力保障
时代周报记者 梁维维 发自广州
身为兰州大学副校长,高新才看待甘肃在“一带一路”中的发展新机遇,无疑带有鲜明的高校立场。10月19日,全国47所高校在兰州大学共同发布《敦煌共识》,为甘肃新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时代周报:“一带一路”使兰州有机会从传统内陆城市转变为向西开放的城市。兰州据此应在哪些方面突破?
高新才:兰州首先需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上的核心节点。其关键要建好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物流中心建设,利用好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构建中国—中西亚综合类大宗商品出口生产加工、中转交易虚拟平台,将兰州纳入“渝新欧”国际铁路货运大通道运输体系;其次要发挥好兰州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方面的产业优势,大力开展同中亚、西亚等国家产业合作;再次是重点建设兰州新区,将兰州新区打造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最后应充分利用兰州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相对密集优势,将兰州打造成重要的人才、信息、技术研发交流平台。
时代周报:甘肃省已向国家提出申请成立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区,兰州新区如何在中国众多的开发区中脱颖而出?
高新才:兰州新区关键是要继续加强与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
兰州新区是第五个国家级新区,是国务院确定建设的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与中亚、西亚、南亚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产业合作的基础。如果能充分发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深度合作潜力,就能强化兰州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得到国家支持。
开展深度合作,一是要加快自身产业融合建设,实现快速发展;二是要构建交通物流网络,加速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加快国际陆港建设。
时代周报:10月19日,全国47所高校在兰州大学举办了“丝绸之路(敦煌)高端学术研讨会上”,并共同发布《敦煌共识》。兰州大学是其中高校之一。《敦煌共识》对甘肃的发展有何作用?
高新才:高校联盟在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中是桥梁的作用,整合高校智库能量并让其发挥多方位的功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意义重大。
高校之间的“共识”,对于建设、发展的建议、指导与支持都是一种推动性作用。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需要高校联盟的共识与合作,加强学术往来,促进人文交流,做活丝路文化,为丝路经济带的长足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