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5年,南国书香节来了一批90后记者,这份特刊是90后交出的一份采访成绩单。

90后跑书展
1956年,著名作家王蒙写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一算,已经是快60年前的事儿了。
2015年,南国书香节来了一批90后记者,作为《时代周报》的采访主力,他们以自己的立场和视角观察与记录。
60年前的年轻人以理想主义和蓬勃朝气冲击旧有的官僚主义,60年后的年轻人想得更多的是:完成常规动作之外,如何更具“我”之个性?如果将整个南国书香节视为一个巨大的新闻现场,90后在多达百余场活动、签售间的穿梭和跑跳,更像一场他们热爱的极限运动:跑酷。携一支录音笔,挂一张记者证,靠一双脚,用心跑—跑出观点,跑出自由,跑出个性,跑出90后对记者这份职业的理解。
这是一次正名的机会。
这份特刊是90后交出的一份采访成绩单。
南方出版传媒:云上的变革
身处“互联网+”时代,出版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大考。在“做强主业,做大产业”的推进中,南方出版传媒首先融合的是观念—市场观念和传统出版观念的碰撞。
●2015年南国书香节·时代的脉搏
时代的脉搏有强弱。
脉搏强劲者,有反腐生产力、国企改革、中国股市这类关系国计民生之大事;脉搏细弱者,以一本书为依托、以一个人为视角,一窥知全豹。吴晓波、蒋方舟、管平潮身处三地,横跨中青,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三段时代的横截面。
吴晓波:中国人尚未建立正确的财富观
蒋方舟:我与其他80后并无差别
管平潮:文学创作将遵循“互联网+”的经济特点
●2015年南国书香节·经典的力量
历经岁月洗礼而留陈,纵千百年而流传方成经典。经典的力量不在口号而在细微处,在一粥一饭一杯茶之间。
看“什么都知道”的蔡澜分享他的朋友圈,听娱乐女皇查小欣讲述与儿子“肩并肩地跑一场马拉松”—最后,80岁的大家闺秀卓以玉如此总结人生态度:全力以赴,“尽我所能”,其他顺其自然。
蔡澜:现在的导演缺乏书生气质
卓以玉:我的天空一直蓝
查小欣:我们是彼此的镜子
●2015年南国书香节·无法忘却的纪念
2015年,在纪念反法西斯暨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小活动中,书籍白纸黑字,爱憎分明。
无法忘却的纪念是一种说法,一个概念,具化后是那些年迈的抗战老兵,在战火中幸存,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是日本遗孤中岛幼八讲述的漫长一生,“是养父母养育了我这个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孩子”;余戈以缅甸战场为中国抗日大战场的一小隅,以显微镜般的史眼,展现出波澜壮阔的战争图景。
余戈:滇缅会战,抗战反攻阶段的真起点
中岛幼八:借杜甫诗意写遗孤一生
从大屠杀反思纳粹文化
以东江纵队传奇,讲“广东革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