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波:跟美国人比科学素养不科学

2015-07-28 04:12:15
来源: 时代周报

宋金波

因为“名人与‘大师’合影”的新闻—至少在一部分网友看来,两者的关系是不正常也不“科学”的—中国公众包括精英人群的科学素养问题,又一次被摆上桌面。比较不可少,自然,最佳的攀比对象,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如何,美国公众科学素养又如何……若出于“见贤思齐”,攀比原本很可肯定,跟法国人比浪漫,跟“战斗民族”(俄国人)比勇气,跟日本人比精细,大国民当如是也。

但在公众科学素养这个问题上,与美国人的攀比又似乎不那么“科学”。

对美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准,说不好的主要是这种:“想不到吧,牛哄哄的美国人科学素养也这么差,以后注意点。”说好的也有,意思大致是,“看人家就知道咱家精英们‘鬼迷心窍’啥啥不行的病根在哪里了”。

调和主义者,就这么讲:“其实美国人的科学素养没你们说的那么差,也没你们想的那么好,更重要的是,我们跟他们首先比科学素养,并不很科学。”辩证法总是正确的。

先解释“没那么差”……这还用解释吗?美国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强国吗?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人数不是世界最多吗?美国人的科学素养怎么可能差呢?

但拿诺贝尔奖的毕竟是科学家,科学不是踢足球,俱乐部厉害就能看出街头足球的水平。除了科学家这个职业群体,那些做生意、演戏、唱歌、打篮球甚至从政的呢?

确实“也没那么好”。关于美国名人缺乏科学素养,有几个著名的段子:比如电视节目主持人比尔·奥赖利说海上的潮起潮落是难以解释的现象,电视明星妮科尔·波利齐说,海水味咸是因为其中有大量鲸鱼的精液,而演员格温妮丝·帕尔特罗曾宣传一种“排毒”方法的有效性……最长盛不衰的“恶搞”则是,从iPhone 4开始,就不断有“用微波炉加热苹果手机可以防水或省电或充电”这类的谣言,据说,在美国,还真有不少人中招。

中招也不奇怪。根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014年公布的一则消息说,美国“科学责任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美国人无法回答小学五年级水平的科学问题。另外一个所谓“美国科学促进会”表示,约四分之一的美国人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有约半数的美国人不知道人类源于动物的进化论知识。

美剧《好友记》中,身为古生物学家的罗斯得知幼年失学的菲比根本不相信进化论,便找来化石材料向其证明进化论的正确性。不料菲比表示,不接受科学知识也是自己的权利。与菲比同样想法的还有数十万美国“阿米什人”。他们认为,初中教育已足够应付农业生产,为了抵挡知识带来的“诱惑”,他们拒绝继续上学。

还有在中国民众眼中看来更不像话的。在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公立学校教授进化论是有罪的。直到1968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决,学校教育应该在宗教问题上保持中立,这才让进化论进入课堂。时至今日,仍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相信神创论,私立学校也经常用神创论课程替代进化论课程。

但站在美国社会的角度,上述现象并不出奇。在美国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表述中,正像“阿米什人”所争取的那样,相当多的普通人是否有必要接受高等教育,都是非常值得讨论的事。那么,如果科学素养的内涵,指的是能就相对论说出个一二三四这种知识,一个水管工为什么一定要了解这些知识呢?为什么一个能围绕量子力学说几句的人,就应该比一个会应用牛顿力学精确计算出球落点的高尔夫选手,在科学素养上高几个档次?

这不是“知识越多越反动”,但这种心态,显然对反向的“知识越多越革命”充满忌惮,这样的社会,不会轻易接受“知识越多的人越进步,就有资格指导他人乃至规划社会进程”的结论。

如进化论问题所显示的,科学问题与信仰问题,在任何社会都很容易纠结在一起。这不仅仅体现在神创论与进化论对立,也在更广泛的范畴发挥作用。

一个社会是否具有普遍的科学素养,与一个社会是否具有抗拒“邪教”、“神棍”,是两个局部相关、但又无法彼此代替的命题,就像一个吸烟的人可能长寿,而一个从不吸烟却生活不检点的人却可能得艾滋病一样。想象一个社会能通过极端的手段(比如对“不及格者”加以驱逐或肉体消灭)让所有人都具备足够高科学素养,这个社会能因此变得更健康、更高尚,甚至从现实的意义上,更富有、更具备创造力和生产力吗?显然不是。

另一方面,抵御“邪教”、“神棍”侵扰,公众的科学素养固然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但也有其他很多因素,比如公众健全的人格、充分自由的思想市场、健康的舆论监督、公正独立的司法、坚定虔诚的信仰……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大众与精英,常常会犯许多缺乏科学常识的笑话,美国各地“邪教”导致的犯罪事件也不算少见。但是,很难设想美国社会可以让一个“神棍”不仅行走江湖,还能出入庙堂,把衮衮诸公玩弄于股掌之间。

相反,在一个缺乏其他“健康”要素的社会里,一位理工科教授可以被“神棍”忽悠得相信“末日来临”,一位科学家可以支持“气功大师”“发功治病”,这还是一个单纯的“科学素养”问题么?还能够靠科学普及来缓解症状么?当然不能。

所以,对美国社会来说,公众的科学素养是否重要?当然重要。公众相信市场与社会有能力调节这一切,具体的行动就包括著名的“2061计划”。但是,这些研究通常只是民间研究,花销不大,绝少政府买单。美国政府更不会亲自出手,为了“国家科学技术的未来”而实施大规模的直接干预,让民众的科学素养迅速提高。

根据“2061计划”的统计,美国人的科学素养合格率已经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0%提高到了前几年的28%。这已经不错了,与美国相比,大部分国家的科学素养合格率只在一位数。美国人对此似乎也挺知足。大声疾呼的人不是没有,多数是为了吸引眼球,给课题多争取点经费。

由于制度、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差异,在科学素养这个单一命题上,中国与美国社会的敏感点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对精英与“大师”们暗通款曲的现象无可奈何,这无法看做是单纯的科学素养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转而鼓吹“科学知识无用”。一个先天免疫力缺陷的病人,也不能因此认为自己可以肆无忌惮吸烟。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的角度看,科学素养在中国仍然是一种稀缺品。只不过,科学虽然有用,终究不能包治百病。何况,那些心灵中邪者的病根,不在知识匮乏,不在方法论谬误,而在信仰破败、世界观空洞之下,无法不孱弱的灵魂。

 (作者系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更多相关评论见 《时代议题:亲近“大师”是非谈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中核钛白实控人被罚没1.33亿,其父旗下私募曾操纵广汽集团股价
一季度深圳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24%,数字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杉杉股份2023年报:负极、偏光片出货量创新高,优质赛道双龙头地位稳固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