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变里的中国因素

2015-06-30 03:25:59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康狄

6月17日,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教授应《时代周报》、季我努学社、上海师大人文学院、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机构的邀请,在上师大人文学院桂林路校区进行了一场题为“珍珠港事变前夜的中美交涉”的讲演。

1941年的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檀香山珍珠港的军事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过去人们以为珍珠港事变是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很少有人知道珍珠港事变前夜中美两国的外交谈判。

最近一年,杨天石先生研究这一问题有了新发现,可概括为“美日妥协,中国抗议;美国强硬,日本偷袭。”珍珠港事变前夕,美国罗斯福总统曾经想和日本妥协,放松对日本的经济制裁,中国政府严重抗议。在中国政府向美国政府严正交涉后,美国政府放弃了对日妥协态度,变为更加严厉地制裁日本,甚至要日本放弃自甲午战争以来在中国取得的全部侵略权益,这直接刺激了日本,日本恼羞成怒,向美国开战,导致了珍珠港事变的发生。

日本是资源小国,战争资源的取得主要靠美国。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所需要的废钢铁的90%、铅的45%、铜的90%、石油和石油制品的65%、发展飞机和坦克工业所需要的机床70%均来自美国。美国政府同情国民政府,使用经济制裁作为避免与日本直接开战、客观上支援中国抗战的手段。

1941年7月26日,美国政府宣布美日友好商务条约于半年后失效,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财产约合1.31亿美元。8月1日,美国对日本实施全面石油禁运政策。

日本方面迫切希望美国解除封锁,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一直在与美国政府交涉。11月5日,日本加派特使来栖三郎到美国谈判,目的还是希望美国放弃经济封锁。

为了避免两洋作战,罗斯福总统打算对日暂时妥协,1941年11月20日左右,罗斯福亲手写了一份备忘录交给美国国务卿赫尔。备忘录的主要内容是,恢复对日经济关系,美国向日本供应一定数量的石油、大米,以后陆续增加。

美国国务卿赫尔根据罗斯福提出的备忘录,又提出一个“临时过渡办法”:美国同意日本在美资产解冻,每个月向日本提供不超过60万美元的原棉和一定数量的民用石油。

中国政府得知美国打算对日妥协后,立即向美国提出严正交涉。在美争取美援助的宋子文和胡适面见罗斯福,宋子文慷慨陈词,批评美国政府放松对日制裁的政策,罗斯福当面承认考虑不周。

在蒋介石身边的美国顾问拉铁摩尔给美国总统行政助理居里打去电报:“蒋委员长对此有强烈的反应,其激动之状实前所未有。……即使有关于妥协的最微弱的传闻,也将要动摇中国对美国的信心。”居里将上述信息转给了罗斯福总统。

由于中国政府通过多个渠道向美国施加压力,11月26日晚,美国国务卿赫尔向野村大使面交文件,提出了关于美日两国政府及所有其他政府之间的四条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所有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可侵犯,美国明确反对日本对中国主权的侵略。最重要的是第三、四条:美国政府要求日本政府从中国及印度支那撤退所有的陆、海、空军和警察;美国政府要求日本政府支持重庆国民政府,否认汪精卫的伪政府。

杨天石说,如果美国政府按照以上各项去做,日本从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侵略中国所取得的利益和成果都将吐出来——日本需要从中国撤兵,放弃对汪精卫伪政权的承认,重庆政府将成为中国当时唯一合法的政府。

这样的结果让日本政府大失所望,日本政府明确美国的强硬立场不会改变后,发动了珍珠港事变。





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文章

平型关大捷还原:“原来,和日本人还可以这样打啊!”

淞沪会战兵败:坚强有余,灵活不足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常青产品数量占比过半,腾讯游戏被低估了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