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交易:以速度取胜的华尔街游戏

2015-05-19 02:35:32
来源: 时代在线网
这个世界,竟然会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间会变得如此急功近利。难道它真的无可救药了吗?

马维

财经作家笔下的华尔街—在一般公众眼中—这类作品总是显得颇为理性、客观,同时不免有些高深莫测。尤其是叙述中时不时出现的冷峻叙述和分析,往往会令非专业读者敬而远之。打开《高频交易员》一书之前,我也多少抱持这种看法—仅仅是书名,就已经令人有身处云里雾里之感。

《高频交易员》是迈克尔·刘易斯的作品,他还写过盛名远扬的《撒谎者扑克》和《大空头》。在迈克尔的大名之下,我打开了这本书。现在得说,这几乎是我读过最好的新闻调查作品,远高于许多徒有虚名的财经畅销书。

该书的原题为“Flash Boys: A Wall Street Revolt”,一些网络译者将其译为“闪击者”,也许是更为到位的一种译法。本书译者将其意译为“高频交易员”,显然是因为该书中无数次提到的一个名词:“高频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关于这个新词该如何解释或定义,世人显然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也就难怪该书出版后会引发巨大的争议,竟在一个月内销售达13万册之多。 

《高频交易员》是一部试图揭开华尔街股票交易黑暗内幕的调查报告,有料、有种,还有趣,是真正能让人在一读之下欲罢不能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说,即使在华尔街内部,众多大银行的普通证券交易员也对所谓的“高频交易”颇为陌生,因为似乎总有人阻止他们去了解本银行的这项业务,其知晓范围严格限制在银行高管与“高频交易员”这类极为有限的人群内。

究竟是什么使得华尔街的众多大型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专业交易公司对“高频交易”如此讳莫如深呢?简单地说,“高频交易”的核心在于:利用证券买卖信息到达不同证券交易所的时间差,赚取证券买卖的差价,由此获取暴利。在此过程中,证券电子交易中不可或缺的光纤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频交易员》叙述的调查工作主要围绕三条线展开:一是金融危机后秘密铺设的一条连接纽约证券交易机构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机构的光缆;二是程序员阿列尼科夫因被控“盗窃”前雇主高盛公司的交易代码而锒铛入狱;三是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深交易员胜山发现市场报价系统的严重问题之后,在好奇心和正义感的双重驱使下,放弃年薪数百万美元的稳定工作,集合业内各类编程技术和金融业务高手,从零开始创业,力图建立一个没有高频交易的独立证券交易所。全书在结尾还留下了悬念:让读者自己去调查一位神秘之人,他拥有速度比光纤传输还要快得多的微波传输塔。

由于破坏了证券交易公开、透明和公正原则,高频交易肯定是不符合公序良俗的。但为其辩护的人也许会说,既然所有的规则都是有漏洞的,那么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这类“打擦边球”的行为并无值得追究过错之处。不过,如果考虑到大量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来源都是养老基金,资深交易员胜山的行为就有了一点“替天行道”的意味—尽管胜山及其合伙人同样从中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利润,但他们所赚取的毕竟是“干净钱”。

胜山的对手是鼓励高频交易的证券经纪商和交易所,他们真可算是这个时代的新型剥削者,且剥削手段更为多样和隐蔽,从中猎取的利润和规模则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对此,绝大部分的华尔街知情人在保持缄默的同时,均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这场速度的游戏中来,使尽浑身解数力图实现对速度的垄断,自己一定要比竞争对手领先哪怕一丁点儿—这“一丁点儿”通常意味着暴利。

大批华尔街精英们都是如此做派,不能不令人联想到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沉疴遍地》。这本书是他最后一本著作,出版在在金融危机之后。书中,托尼·朱特感叹道:这个世界,竟然会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间会变得如此急功近利。难道它真的无可救药了吗?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首创证券王牌业务回春!一季度资管收入创近12年来单季新高,规模逆市增长
多家在港银行推出高息定存,众安银行高达18.1%,跨境理财通也火热
一瓶面膜卖1800元,中国贵妇爆买伊菲丹,雷军曾参股的这家国货美妆净利飙升135%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有望增厚利润,研发及供应链实力显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