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科技园:再造创新产业集群

2015-03-10 05:34:15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刘娟 发自上海

“上海,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3月5日,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举行全团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如是批示。

在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之下,上海正迈入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关键时期。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下称“科创中心”)是上海继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四个中心”之后,正在筹划建设的“第五个中心”。

时代周报记者获悉,上海市委今年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一号课题加以调研。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完整方案,或将在今年5月提出,提交上海市委全会审议通过后有望正式实施。而作为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载体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在谋划新一轮转型升级,张江园区建设上海科创中心行动方案目前正在制定中,有望在近期完成。

随着自贸区扩围,张江高科技园区将成为自贸区试验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首要结合点。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表示,上海科创中心和自贸区联动是优势互补。自贸区扩区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整体纳入自贸区,就是把创新驱动政策与自贸区政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方面的优势。

“双自联动”叠加效应

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上海自贸区就将执行2014年12月已获国务院批准的决定—从28.78平方公里范围海关特殊监管区跨出去,将制度创新“试验田”扩展到陆家嘴、张江、金桥等围栏外区域。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正试图加快形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双自联动、政策叠加”的乘数效应,并希望自贸区经验的复制推广能在更广范围“换挡加速”。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600895,下称“张江高科”)董事长陈干锦对“双自联动”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双自联动叠加,为张江园区的科技创新提供最好的制度环境—最高的开放度、较低的创业成本。

对于提前进入“自贸时间”的张江高科技园区,陈干锦日前向媒体描绘了其未来蓝图:在对接投资管理制度方面,可以复制自贸区负面清单模式,为张江创新创业创造更宽松的投资准入条件;在贸易方面,可以改进生物医药研发企业较为关心的特殊物品检验检疫便利化措施;在服务业上,扩大开放措施,引进具有全球视野、专业经验的科技服务机构;让资金流通便利化,扩大本土科技企业的资金供给,支持境外投资并购活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业界看来,在中央确立创新驱动和创新转型后,实现张江“离岸创新、全球孵化、产业并购、张江整合”将成为后期发展大趋势。申万宏源分析师王观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其中,“离岸创新”就是一种建立在“双自联动”基础上的制度创新,它包括金融管制放松、货物监管改革、负面清单管理和审批到备案制等一系列政策创新。

一条沟通南北的“创新创业走廊”正清晰展开,成为张江园区立足全球、推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载体。在浦东最南端,2014年12月底,张江临港孵化器已正式启用;在中部,张江产业将向国际医学园、康桥园区渗透,形成互补,协同发展;在北部,张江核心区内的国际创新中心也已启动改建。

孵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张江筹划建设的国际创新中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可容纳5000人入驻创业,是具有复合型功能的综合体。”陈干锦说,未来三年,张江园区会有更多高品质孵化机构和国际创新机构进驻,它们看重的是张江的人才资源和创新的机制。

据了解,目前,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22个分园和124个园中园。其中,张江集团孵化器为园区近800家中小企业提供公共孵化平台支持,与近300家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服务超市”,孵化范围近10万平方米,累计引进中小企业400余家,平均孵化时间2.15年。

“张江高科技新区现在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享受自贸区便利便可打国际牌,进一步扩大开放。”上海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张江是科技创新的示范区,示范什么,那就是国际影响力,将实现开放式创新程度最高、运用型创新要素最集聚、改革试验举措最丰富、主导产业成果转化率最高、“四新经济”代表性企业最集中、科技金融活力最显著、创新创业者最向往等发展目标。

“张江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基本都在各自产业链条的顶端,都是从事研发、设计、总部这些业务,没有低附加值、高耗能、有污染的企业,张江基本没有落后产能。”陈干锦说,张江接下来要提升原来产业的质量,要升级。

谋划“医”、“E”两大产业集群

经过层层遴选和评审,第三届“张江人才”复评结果在今年2月初揭晓。

184家入围企业和最终参选的156位参赛者中,5人获得了“张江卓越人才”大奖,并且每人获100万元现金奖励。而其中尤为惹人瞩目的是,来自上海和技创机器人有限公司的“80后”当家人顾捷,首次参评便一举夺魁。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从2012年5月在张江注册至今,还处于初创期,年销售收入却已达2000多万元,并以每年50%-100%的增速飞快成长着。

顾捷毕业于上海交大机械专业,2007年时他在广州率先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从事高端仪器仪表的系统集成技术。“后来我想做工业机器人,但又在医院里看到许多患者没法做复疗,于是就决定尝试开发康复机器人。”

以顾捷为代表的一大波创新创业大军,正是张江要聚焦的重点之一—“E”产业集群。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E”产业集群在硬件方面,将重点关注智能制造、工业和服务机器人、物联网等应用领域;在软件方面,重点关注在消费升级、全球化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互联网带来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另一大焦点,是张江的传统优势区域—“医”产业集群。具体而言,“医”产业集群将继续关注重大新药创制,布局高端医疗器械、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顺应信息化、智能化与健康产业融合的趋势,加快引入个性化治疗与健康管理、智能化数字化医疗等。

实际上,张江“药谷”之名早已名扬海外。

十年前,在美国从事疫苗研究的李忠明博士打算回国创业时,“为什么不能建个专业孵化器提供基础研发条件呢”的想法飘过他的脑海。很快,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在上海市科委和浦东新区的共同支持下应运而生。

一项调研数据表明,张江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人才最集聚的地方。国家食药监总局每批准3个一类新药,就有1个来自张江;连续几年,张江从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拿到的经费占全国1/3;张江企业申报新药的成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据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潇颖介绍,目前,张江有生物医药方面科研机构60多家,其中国家级的科研机构8家、市级5家。药谷平台累计引进生物医药企业330余家,其中218家已经毕业。入孵企业中,申请国内外专利超过550项,获得国家级、上海市、区级支持项目140余项。

伴随着二次创业的浪潮,张江药谷正在全面升级增能。2014-2017年,张江将自北向南打造领先并极具竞争力的生命科学集群:在张江中区打造产城融合中心区,在南区打造生物医药研发总部,另外还将构造张江药谷金山分园。

“未来的张江国际创新中心,将颠覆过往人们对传统产业园区形式单一、配套设施有限等固有的刻板印象。”莱坊中国区董事孙俊安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产业跨界融合正成为主流趋势。除此,以张江为代表的孵化器正在成为2015年产业地产新宠,“升级过程中的换位思考和超前规划理念尤为重要,业主和企业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租赁关系,而是互利的双赢关系。”孙俊安说。



更多相关报道见

专题:Maker 中国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龙湖集团“造血能力”强劲:经营性业务优化盈利结构,有息负债降154亿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