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运营商或共建CDN 中移动落单

2014-11-24 11:38:41
来源: 时代在线
网宿科技与蓝汛通信垄断CDN市场多年,获利不菲,是时候改变了。

在三网融合的宏观背景下,为了打破网内乃至固网、移动、广电三张网之间的鸿沟,CDN共建成为大势所趋。

而现实中,互联网应用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快速访问成了决定用户最关键的体验要素之一。而当用户访问一个节点时,要保证无论来自哪个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乃至正在推进的广电宽带,都能享受到快捷、稳定的服务。

各大运营商、渠道网络、内容服务商用户体验的提升,直接关系到网络业务的价值,CDN已经是三网真正实现融合的一个基本要求。可以说,超级玩家加入CDN的基础建设,将不仅可能填平固网内部的鸿沟,甚至影响着三网融合的未来走向。

时代周报记者 王媛 陈姿羊 发自广州

网宿科技(300017)与蓝汛通信(Nasdaq:CCIH)垄断CDN市场多年,获利不菲,是时候改变了。

所谓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尽可能避开互联网上有可能影响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瓶颈和环节,使内容传输得更快、更稳定。在电信行业南北分治之后,通指打通几大运营商用户访问瓶颈的业务。

从10月底至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共同出资组建联营CDN公司的消息甚嚣尘上。两位掌控基础电信资源的超级大玩家,或将为CDN行业重新定义新玩法。

在业界看来,电信和联通合资成立联营CDN公司的目的和看点在于彻底打破过去电信联通南北割据的跨网难题,化解彼此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的尴尬形势。

有意思的是,三足鼎立之中的运营商,电信联通强强联手双双入局,那落单的中国移动又该何往?

蚌埠联姻 中移动失利?

“在‘集二人之长,攻他人之短’的合作模式之下,中移动的宽带业务无疑会受到冲击,或者说变得有些被动。”11月10日,艾媒咨询总裁、广东省互联网协会副会长张毅如此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两寡头垄断CDN市场,已形成“双寡头”格局。但外界对这一情况却知之甚少。在业内人士看来,“它们的业务就是导流量,以某种名义在中国电信里面买流量,然后批发给中国移动。”

尽管移动和联通宽带的价格相对便宜,但在华南地区,移动和联通的用户体验并不理想。“成立联营公司后,CDN一家独大就不存在选谁的问题了。中移动私下购买了很多流量,但以后也没法再这样操作了。”张毅向时代周报记者称。

11月上旬,深圳战国策咨询首席分析师杨群表示,过去电信内部就有领导曾为此问题比较不满,“在过去移动没有固网资源的情况下,电信不少地方分公司的人悄悄地将流量以很低的价钱批发给移动,给中移动放水。”

在杨群眼中,电信和联通的合作,将把对手逼入墙角。“联营公司什么时候能真正落实还有待观望。就在运营商内部,也没真正团结过。例如服务器托管业务,经常出现低价竞争,一些分公司只看重短期利益,将偌大一个市场拱手相让,这源于体制问题。”

对于中移动固网的痛点,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一位曾多次参与广东地区骨干网建设的陈姓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坦承了自己的看法:“固网机房的建设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有承重、防雷、光缆、传输、电池等诸多标准和要求。在过去的2G时代,中移动一路追求轻资产,机房多数建设在偏僻地方,整体规模也较小,很多用地还是租用的。由于离用户较远,效率自然低下。许多原有机房也不适应固网的发展,因此原有机房一搬迁或改造,当地的网络就会断,用户体验比较差”。

由于早期机房、管道等建设一直较缓慢,这令中移动在近几年固网的竞争中显得极其被动。

“近几年中国移动不断加大对固网的投资,建一个基站就要100万,布设传输顶管,每公里造价达到30万,省内一个普通的地级市,每年投入四到五个亿。”上述员工进一步指出。

 电信和联通如若共建CDN公司,这对中移动固网、宽带等具体业务而言,毫无疑问是个重大打击。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宽带业务对中移动的营收贡献本来就很小。所以说,对中移动整体的影响不至于太大。”张毅向时代周报记者评论说。

马云入局 CDN战国时代

随着“三网融合”与“宽带中国”战略的加快实施,网络基础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与此同时,伴随互联网用户群体与流量需求与日俱增,用户体验的提升直接关联到互联网业务的价值,利用CDN提升业务体验,已经成为多方的共同选择。

杨群向时代周报记者也指出,对于运营商来说,抢占CDN市场,实际上并不是想靠这个赚钱,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控互联网资源和数据,经营大数据分析。运营商如果再不切实布局,资源都被互联网公司抢去了。

“广东的光纤改造在城区只有20%,要加快解决,这是我们的‘老本行’,不能丢。过去我们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只有两家,今天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突然冒出来了,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到这种压力。”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日前在广东调研时指出,一定要下定决心在短时间里面,把城市特别是高档住宅区、城乡接合部、企事业单位全部完成光纤改造,提高竞争力。

王晓初的担忧不无道理。

过去,CDN曾一度被电信运营商所忽略,原因是缺乏对该业务足够的重视。不过,在机会面前,互联网公司再一次展现了他们的迅猛与野心。

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开发总监梁洁此前曾列出一组数据:网站访问速度每增加1秒,网站流量会减少11%、用户即时通信速度降低7%、网络交易值降低16%。到2017年,全球CDN市场会达到46.3亿美元,是2012年的3倍。

今年3月,阿里云即宣布旗下的CDN产品正式商业化运作,并将资源开放给全球企业及创业者使用,同时声明将向亚马逊及其中国盟友们正式宣战。

“运营商、专业CDN公司、互联网公司,这个市场迎来越来越多的玩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上述电信业人士看来,以前互联网公司玩法都比较虚,现在例如马云等都是玩实在的,“拥有实际的服务器、实际的网络建设,这相当于不用租三大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和服务器,服务器的托管直接放在阿里巴巴那里就行了,云时代阿里巴巴绝对是运营商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

四三九九网络股份有限公司CDN业务的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该公司过去用的就是第三方企业网宿的CDN,但目前游戏业务已基本是自建为主,只有主站仍保留网宿的服务。“第三方收费的一般模式是日最高峰的平均值乘以流量单价。而目前规模稍微大一点的网游、电商、视频网站等,越来越多都会开始选择自建CDN,因为可以省下不小的成本。”




 

中间商寡头生死劫:CDN“双寡头”前景黯淡 去年高管疑集中套现

时代周报记者 王媛 陈姿羊 发自广州

在市场夹缝中赚尽便宜,成功实现中间商利益最大化的第三方专业公司—网宿科技(300017)和蓝汛通信((Nasdaq:CCIH),面对运营商的变脸和政策气候的变温,命数几何,又该作何应对?

不管蚌埠相争抑或联姻,宽带发展的洪荒时代,产生了一批游走于电信业分分合合之间的企业。由于南电信、北联通(原网通)网络之间的不顺畅,借此诞生了两家获利匪浅的中间商—网宿科技与蓝汛通信,它们的CDN业务,打通了各大运营商用户访问网络的瓶颈,使得不同运营商用户可以畅通访问到不同运营商服务器,快捷获得内容服务。

不过随着10月24日传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同出资组建CDN公司,他们或将遭遇生死之劫。网宿科技股价当日应声大跌8.44%,报收46.31元,27日开盘后继续下跌5.39%,两日市值合计蒸发超过了22亿元。

即便网宿科技在三天后的10月27日开出了靓丽的三季报成绩单,实现营收13.7亿,同比增长71%,实现净利润3.1亿,同比增长128%,仍难以扭转股价持续低迷的局势。

在运营商入局风波中,最受伤的还属伴随国内CDN行业崛起并迅速膨胀的“双寡头”网宿科技与蓝汛通信。因为未来两者不仅要继续相互厮杀,他们在CDN市场的份额还将面临运营商以及互联网公司的掠夺。

科技股新星陨落

在2013年初至2014年初,网宿科技股价还从20元狂飙到132元,涨幅高达560%,一度超过A股市场不败神话“贵州茅台”。

近几年在网宿科技强势崛起下,作为主要竞争对手的蓝汛通信业绩增长压力开始空前增加。根据蓝汛通信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其实现营收3.463亿元,同比增长34.4%;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7%,为690万元。

根据2013年11月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CDN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CDN服务商网宿科技与蓝汛通信的营业收入之和占到市场的82.3%,分别为41.2%和41.1%。

运营商涉足CDN,对于网宿科技、蓝汛通信等公司而言是不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难以互通的天然瓶颈消失,专业的第三方CDN公司还有多少机会?

11月初,网宿科技董秘周丽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运营商自建CDN或进入CDN市场不会影响网宿业务的发展。首先,CDN核心竞争力除平台规模,更是一个体现运维服务和考验研发技术实力的业务。其次,从全球看,也有电信运营商进入CDN市场,但最终运营情况都不好。可见这是由其自身所处业务类型决定的,对于CDN业务来说,资源只是一个基础,主要是靠技术驱动和承载,在满足客户定制化的要求上,必须做到快速响应,这需要技术和经验的积累,这方面专业第三方CDN公司优势更为明显。最后,CDN客户首要看中的是服务质量。网宿拥有十年的技术积累,同时拥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及稳定的核心团队。”

蓝汛通信销售部门员工也向记者表示:“影响不会太大,毕竟CDN将来只是运营商的一个业务,而蓝汛通信是专业的。”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蓝汛通信2010年在美首次公开募股申请书获悉,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蓝汛的客户数量为418个,其中中国移动是当时蓝汛最大客户。仅在2010年上半年,中移动就为蓝汛通信贡献了2176万人民币,占上半年总营收的12.8%。而早在2003年,中国电信就宣布与北京蓝汛通信达成全面合作,在其21省市紧急扩容蓝汛运营的内容分发网络。

网宿科技的招股书信息披露则显示,自2006年至2009年,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网通分别为网宿科技的第一、第二大供应商,中国电信占网宿的采购额亦从2006年的41.35%,逐年递减至2009年上半年的25.48%。

可见,网宿、蓝汛与运营商之间业务往来及客户关系之密切。

但联营公司对第三方CDN公司的合作影响,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具体信息需由集团公司进行统一披露,其目前并没有收到相关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仅在半年多以前,中国电信与蓝汛通信刚于3月就共建CDN网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共同运营CDN网络。

另外,2013年4月,蓝汛通信还与中移动旗下的中国铁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如此,蓝汛通信还前后与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山西联通、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等分公司就CDN相关业务展开合作。

然而在今年5月,中移动却突然宣布暂停缓存类产品采购。公开资料显示,中移动有7个省公司全部采用蓝汛产品、3个省公司采用网宿服务。中国移动方面表态称,下一步也将自己建设全国CDN网络,或自用、或部分开放服务。该事件直接导致了蓝汛通信和网宿科技的股价大跌。

为什么运营商态度变化如此之快? 实际上,运营商联营CDN公司也是与浩瀚深度、北京阅联两家民营公司进行合作的,为什么选择两家似乎更加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此前运营商方面有没有优先与双寡头合作的意向?

对上述问题,蓝汛通信方面拒绝回应时代周报记者的相关提问。网宿科技董秘周丽萍则对与运营商优先合作一问模棱两可,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移动宣布暂停缓存类产品采购一事,对网宿的整体业绩影响较小。

“网宿提供的‘内容与流量管理平台’是一个产品包的概念,包括多个针对运营商网内优化的细分产品,缓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缓存类业务占营收的比例较小,且合作不会立刻停止,已签的合同还会正常执行。另外,运营商整体流量呈上升趋势。网宿将运营商视同大客户,建设缓存类相关的业务是其业务发展一个阶段的考虑,其他大的互联网公司也是同样的路径,自建和外包是并存的。大客户业务模式,在自建的同时,第三方业务量的规模也会增加。同时,运营商自建也会给网宿等CDN提供商提供参与建设和运营的机会。”网宿科技回应时代周报称。

2013年股东集中套现

就当前市场而言,尽管网宿科技与蓝汛通信占据了CDN市场80%以上的份额,不过,两大寡头2013年的营收总共还不到25亿人民币。市场虽小,但CDN江湖从来都不乏传奇与内幕。

有意思的是,两大CDN企业的高管都在2013年前后,不约而同地开始套现手中股票。

据时代周报记者独家梳理发现,网宿科技实际控制人陈宝珍于去年6月5日及6月6日分别减持75万股及225万股,减持金额达到7651万元,减持比例达到1.93%。另外,网宿科技法人代表、董事长刘成彦,同样于相同的两日,分别减持75万与25万股,减持比例达到0.64%,金额达到3086万元。此后,两人仍继续减持,陈宝珍与刘成彦分别套现3.91亿与1.35亿。此外,自去年9月23日起,网宿科技其他高管也在不断减持手中股票。

无独有偶,时代周报记者独家梳理蓝汛科技财报亦发现,高管于2013年集体减持的现象亦在蓝汛科技身上重演。

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发现,蓝汛通信创始人、实际控制人王松,于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持股数分别为19.3%、18.1%、18.4%,基本趋于稳定。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王松的股份变为15%。

董事Michael Ricks,股份由2012年的15.8%减为2014年一季度的12.6%。蓝汛通信整个管理团队的总持股数,也由四年来的61.9%、46.6%、45.4%、45.6%,减至当前的42.1%。

事实上,过去利用电信联通南北格局,使得蓝汛通信、网宿科技成功地实现了中间商的利润最大化。在当前面临巨大政策风险的关口,他们是否早有预料,先作准备?

对此,周丽萍向时代周报记者否认了这种猜测:“关于高管减持,是出于其自身资金的规划。”

“CDN技术门槛并不高,核心就是带宽资源,谁能以越合理的成本掌握越多的资源,谁就具有优势。”张毅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令人疑惑的是,网宿科技与蓝汛通信这两家公司,多年来为何能够垄断整个市场,占去80%以上的市场,这两家公司又究竟是否有神秘的背景?

1998年在北京成立的蓝汛通信似乎与运营商的合作极为密切。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在蓝汛通信高管中,不少有着运营商相关的履历。

蓝汛通信现任总裁张垦,此前就职于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2006年至2008年,担任运营商客户部主管和移动多媒体解决方案业务部主管;独董刘韵洁,现年71岁,曾在中国联通工作十余年,担任总工程师、副总裁等职,2009年至今,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三网融合咨询专家组专家。

比起蓝汛通信,网宿科技也颇为传奇。作为专耕IDC和CDN业务的信息技术企业,网宿科技创办人之一和实际控制人是一位现年70多岁的退休老太。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1月,当时已57岁的厦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电子仪器厂的退休员工陈宝珍,与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后在美国留学的周艾钧一道,创立了网宿科技。

此后,周艾钧与董事长刘成彦两人分别先后一出一进,2009年10月网宿登陆创业板时,陈宝珍与刘成彦分别持34.86%与21.37%的股份,以当时发行价24元/股计算,二人身价分别涨至5.67亿元和3.47亿元,翻了近百倍之多。

时代周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陈宝珍女婿洪珂目前担任公司副总裁、副董事长;小女儿张海燕则为监事会主席,两人均未持股。

陈宝珍作为网宿科技实际控制人却极为低调,不仅没有在上市公司担任一官半职,就连公开资料也十分稀少。

故长期以来,外界一直有声音认为,陈宝珍应该是替他人投资并代持股份的。但陈宝珍究竟是何身份,背后何人,时代周报记者连日来多方尝试向网宿科技求证,截至截稿前仍未得到相关回应。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东方中科:测试技术与服务业务收入持续增长,研发和技术服务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余承东隔空喊话后,一汽联手大疆发力智能驾驶,业内人士:双方技术有互补
苏北县城盯上10平方厘米的生意:成本不过10块,有人靠它换豪车赚百万
圆满落幕!国金证券2024年共话资管发展论坛 暨第十六届国金最佳私募评选颁奖典礼成功举办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