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莞商的责任

2014-10-28 02:52:46
来源: 时代周报
新莞商不仅仅是本土莞商第二代,也包括在东莞成长起来的台资二代。东莞转型的压力,或者说希望,很大程度维系在新莞商上。

本报评论员 谢勇

2000年,IBM亚洲区副总裁曾经如此形容东莞经济——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全球将有70%的电脑产品缺货。

2014年,IBM变了,它将PC与笔记本业务卖给了中国联想。在提出智慧地球战略之后,IBM致力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现实物体中,形成物物相联,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其整合,追求社会与物理世界融合。如今,丢掉成绩同时也是包袱的IBM,进入到能源、交通、医疗等重要领域,其业务包括了现代服务业、软件、云计算、虚拟化等热点方向。

愿景美好,但IBM的转型并不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IBM的云业务远未成为引领整体营收增长的主力,相反,客户向云计算领域的转移令IBM传统的硬件业务受到侵蚀。

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东莞就一直处在忧患之中,创新则是新优势的主要看点。转型升级、将“东莞制造”改造成“东莞智造”成为共识。在东莞政府的规划下,曾依靠捏合廉价劳力和港澳台资本从而嵌入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东莞制造业,如今正在“嫁接”信息技术和服务业,以更高端的形态在全球价值链上承接新转移。

与IBM转型一样,东莞的转型同样不轻松。虽然市长袁宝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东莞经济好转的气色越来越明显,有了点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感觉,但是他也承认,经济转型完全成功,应该还有几年时间。

抓住工业化4.0版提供的机遇,在新技术浪潮前争取未来全球产业链尽可能的高地,这几乎是所有传统中国制造重镇共同的选择,也是中国精英阶层目光所及,能够给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指出探索方向。加快信息化、自动化相结合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点,东莞政府层面思路很清晰,各个传统中国制造基地的思路,也很清晰。但面对土地、劳动力成本、区域优势都不再是东莞特有优势的局面下,如何在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寻找到新优势,是考验整个东莞,同时又必须给出答案的新问题。

转型不易。特别是在改革摸索出了成功路径,积累财富并且实现繁荣的东莞而言,转型意味着要放弃固有的路径,意味着要忍受暂时的痛苦,放弃眼前还能继续的收益,甚至,意味着失败的可能。如此,以稳健保守低调著称的莞商,愿意承受这样的风险吗?

寻找增量,调整存量,这就自然会是推动变革的合理选项。或如袁宝成所述:“稀释”,“通过市场手段,通过法律和环保手段,以市场机制来倒逼产业革新,比如说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造纸厂,倒逼其转型,如不转型就只能垮掉,垮了就垮了”。

转型归根到底是人的革新,意味着一场从产业到文化,从管理到思维,从政府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全面变革。而寻找增量,调整存量的思路,或者趋势,也自然体现在人的革新上面。

相比邻近的深圳,东莞是自己长大的孩子,而东莞的民营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企业特征,据东莞相关政府部门所作调研报告显示,东莞的民营企业同样具有明显的家族企业特征。东莞企业也普遍倾向于子女继承,尤其是儿子继承。

这份撰写于2011年的报告指出,从2014年开始,东莞的民营企业将逐步迎来接班换代的高峰。这正好与东莞的升级转型,形成叠加效应。也就是说,东莞转型的压力,或者说希望,很大程度维系在新莞商上。

当然,新莞商不仅仅是本土莞商第二代,也包括在东莞成长起来的台资二代,和新技术创业平台引进的创业人才。这些人,用袁宝成的话描述,“善于在书本中汲取创新动力。东莞制造业正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东莞制造企业突围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升级,善读书不仅关乎企业家的视野和胸襟,也关乎企业的创新动力和管理理念。人的升级是和产业升级、产品升级相互助推的”。

走出传统产业,进军战略性新产业,既是政府对于新莞商的期待,实际上也是新一代企业家的必然选择,比如广东光大集团法人代表陈润光的儿子陈健民担任了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的主持下,2006年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企石镇,通过推动北京大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开创了国内氮化镓衬底的先河,填补了产业链的空白。在其努力下,如今的中镓半导体良好的发展势头,受到了众多投资者青睐。

然而必须承认,东莞转型,亮点不少,多星星,少明月。如经济学者林江所言,目前东莞还没有一个能够承载起整个城市800万甚至1000万人口的新兴产业,单一的松山湖也承接不了。这就倒逼着东莞继续依赖加工贸易,当加工贸易也无可依赖时,就又选择了酒店行业。

东莞富二代也有自己的问题,成长环境优越,人生过程中挫折少,缺乏吃苦耐劳的坚韧意志和开拓创新精神,自我中心意识相对较强。总体上能继承父辈的谦逊、低调、务实精神,但在开拓创新、经营管理能力、待人接物及个人文化素养方面,仍有待培养提升。新一代接班人要实现顺利接班,将面临打造新型产业、建设新团队、再造管理新流程、建设企业新文化等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艰巨任务。

但无论如何,代际转换促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东莞走向未来的路径和动力,这份责任,如同家族企业的担子一样,转到这群青年企业家肩上。在某种意义上,新莞商的面目是否清晰,与东莞转型是否成功,在未来将是密切对应关系。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