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强:价格管制的逻辑谬误

2014-09-28 01:08:17
来源: 时代周报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官员郭剑英近日因违纪被调查,他曾主管的医药行业价格因虚高而广受批评。

刘国强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官员郭剑英近日因违纪被调查,他曾主管的医药行业价格因虚高而广受批评,他本人多次发表意见认为中国的药价总体来看并不算高,这样的观点抛出来肯定要挨板砖,但客观地说,他对药价虚高的成因有其独到认识,今年以来,发改委多次下发通知,开始推动药品和医疗服务的价格开放,这其中应该也有郭剑英的功劳。吊诡的是,正是政府对医药价格的管制,才滋生了权力的寻租空间。

价格问题是市场机制的核心问题。我国目前政府对市场价格管制过宽,许多行业的价格管制已经形成了政府支持下的企业垄断并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但在现实利益和不愿放权的管理思路下,却难有改观。这反映出我国当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以药价为例。正如郭所言,医疗卫生体制没有理顺,医院诊疗等人力和技术性服务费用过低,机会成本更是无从体现,导致药品价格过高,而对药品的价格管制,既损害了药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也使相关医药服务质量严重下降。

不独药品为然,在出租车、通讯业,甚至菜市场的鸡蛋和肉类等食品服务业中,政府一见涨价就慌乱,其应对涨价的唯一办法就是限价,然后是检查、举报和处罚,而不在理顺市场机制、放开市场竞争上去完善,这使相关行业的价格形成机制长期处于紊乱状态,补偿性造假和投机性经营等市场乱象屡禁不止。而某些行政性垄断行业的定价机制问题更是突出。

价格管制的逻辑问题是把经济问题道德化,不能正确理解市场供需关系影响下的价格变动,把抬高物价视为唯利是图,要求被压制的市场供给方保持低价销售的道德热情,其结果却导致各种低劣产品和质量不高的服务。而其表现的理念,似乎是顺应民心,将民众对具体物价的抱怨归为自己的管理责任,但背后却是权力与短期利益甚至垄断利益结盟,从而成为推动市场多元主体的形成和市场竞争发展的障碍。而最根本的问题则是,管理者既无法把握市场变化,也无法充分考量影响价格形成的各种因素,最后只能导致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

作者系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多家在港银行推出高息定存,众安银行高达18.1%,跨境理财通也火热
一瓶面膜卖1800元,中国贵妇爆买伊菲丹,雷军曾参股的这家国货美妆净利飙升135%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有望增厚利润,研发及供应链实力显著
主板IPO丨一天两家IPO企业齐撤单!今年沪深主板已有38家企业撤单,长三角三省占比超3成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