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冬天的苏大红

2014-07-10 05:50:32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我一直以为,以什么饺子作为中国食物的代表,不是很能让人接受。红烧肉和西红柿炒蛋显然更合适些。

张子宇

有一天同事发给我一个段子:增加些脂肪好过冬,于是时隔多年,我重练“苏大红”。所谓“苏大红”是“苏州大户人家红烧肉”的简称。从前我泡一个芭蕾论坛的时候,那圈网友—包括中国芭蕾舞团一些明星,除了侃芭蕾就是侃吃喝,其中一友之母为苏州大户人家名媛,教我们这个私房菜,全论坛照着操练的积极性远甚于练芭蕾基本功。

我一直以为,以什么饺子作为中国食物的代表,不是很能让人接受。红烧肉和西红柿炒蛋显然更合适些。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汉人聚集的地方,没有不热爱这两样东西的。

不过关于红烧肉的做法,各地兼有些不同。这里并不宣传什么是国之正器,什么是异端,仅仅就家乡的苏式红烧肉来说,冰糖是少不了的。而与杭州的东坡肉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苏式红烧肉加的老抽更多(老抽味淡,只为上色),也就是说在色泽上需要更加红艳,最好是油光发亮,倒也不负“大红”之名。

有关苏州美食,最有代表性的文字来自于已故作家陆文夫的《美食家》,比较遗憾的是,陆文夫在这部杰作中太过偏爱朱鸿兴的面条,还有清炒虾仁、糟鹅等。竟然没有太多的笔墨去写红烧肉,这种不正常只能用或许陆老希望能够多突出一些大家都不知道的菜。里面提到和红肉有关的地方,大概只有一处:

两个人虽然没有套着髈子,却是合拎着一只大草包,一人抓住一个拎襻,相视而笑, 十分亲热。那包里装满了高级糖,高级饼,两人刚刚剃过高级头,容光焕发,喜气洋溢,一股子高级香水味。金钱又发生作用了,那垂老的爱情当然是可以弥合的。二十元一盆的冰糖蹄髈,朱自治一下子变买了两只,分装在两个饭盒子里。我和朱自治自从拉了那趟南瓜之后,见了面都要点头,说两句天气,以纪念那一段共同的经历。困难终于过去了,店里有了东西卖,我也觉得增添了几分光彩。看见朱自治来买蹄髈W摆弄和他搭话:“好呀,老顾客又回来啦!”

所谓“蹄髈”,在北方叫做肘子,做法和红烧肉大体相似,只是需要炖煮的时间更长。20元一盆的价格着实好吓人,差不多当时一个月工资了。其实这也是有深刻时代背景的,当时中国经济困难,主持经济工作的陈云实行货币回笼政策,就是以某些商店出售高价菜、高价点心,来换取老百姓私存的银元、金条等。简单来说,想解馋可以,用超级高价来换吧。

这里稍微扯开了一点。总之,苏大红我爱吃,也会做。但苏大红与我,有过一段痛并快乐着的时光,即蜗居英都伦敦并在一家大众化日本料理以端盘子为主业的时光。

在国外,很多中国留学生通常抱团做饭,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结为情侣,或者一次性买很多食物回来吃几天。只有我坚持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做饭,而且每周必吃一次苏大红。

做红烧肉的话,酱油、老抽、冰糖等都可以轻松在伦敦唐人街的中国超市买到。而带皮猪肉,一般大的英国超市也有。其实有时候会好奇,西餐里会怎么处理这种五花肉?

之所以每天做饭,除了味蕾的享受来弥补精神上的苦痛外,更重要的是,做饭需要买菜,买菜则需要外出,外出可以见到人,还可以和人说话。哪怕在超市购物,结账的时候还是会和店员说,“你好”以及“谢谢”。

或许不应夸张这种孤寂,但在世界最精彩的城市,大概基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如专业等,有时确实陷入了巨型都市孤独症,孤独到需要通过买菜来形成与人的互动。而在这个过程里没有比一碗红烧肉更能排解郁闷。

不记得有多少个这样的日子,读书或者记录资料完毕后,看看时间不早了,却在超市买回带皮猪肉,洗干净、焯水、油里煸炒,下酱油、料酒和生抽炝锅,然后倒水慢火焖煮,最后下冰糖。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出锅,打开笔记本电脑,一边看一部日剧,一边吃着肉配米饭,当然少不了一两根黄瓜补充维生素。这样的一天,就有一个happy的结局。

是的,哪怕在电话中声泪俱下地说,我求你了……擦干眼泪后,还是要去附近的特速购超市买带皮猪肉,因为,心都伤成这样了,怎么能不吃苏大红以自解呢?

无论怎么看,苏大红,都并不合适一个人享用。但每个人都需要克服环境。哪怕是一个人,吃着苏大红,享受着浸透着酱油与冰糖的脂肪在口中融化的感觉,享受着美丽的红色肉汁与白米饭的完美结合,就不要去在意对面是不是还坐着一个她了。

据说西欧的洋人一般无法适应这么一块大猪油,出于为别人着想的美德,我从来没有和他们分享过。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