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将一切归咎于“男权”

2019-08-16 11:05:51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我真的搞不清某些女权主义者讨论剩女问题时的逻辑,到底什么样的社会状态才算男女平等?

本报记者 张子宇

人类婚姻和家庭关系出现的基础是农业文明(包括游牧文明)时代的生产方式,工业化时代以后,这两者遭遇了巨大冲击—尽管婚姻形式尚未完全解体,但其内容已经有相当大改变。

所以剩女现象的出现并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

然而,在讨论剩女问题时,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风潮:将“剩女”问题全力与性别歧视联系在一起,似乎剩女问题的产生就是男权社会压迫女性的结果。有些粗人自然对此不屑一顾:这不是拉不出屎怨茅坑嘛,找不到男人就怪社会?但作为一个接受过多年英式教育的绅士,我不会使用这种浅薄的话语,但硬要把剩女问题和男女不平等捆绑在一起,既不符合事实,更无助于解决问题。

简单说,假设今天的中国社会如北欧一样男女平等,剩女问题就都解决了?27岁以上的女人都能结婚了?

甚至还有奇怪的观点,认为今天以“剩女”取代从前“老处女”或“单身贵族”的说法,过于放大了这一社会问题,“剩”同时代表了对女性的歧视。拜托!找不到女朋友的男性也被称为“剩男”好吗?!其次,和“剩女”相比,“老光棍”、“老处女”等词又好得到哪去?今时今日,剩男剩女这类词汇其实已经具有轻松调侃的意味,延伸出来的“剩女”、“齐天大剩”等时代词语实际上也具备一定的幽默色彩。

换句话说,即便社会舆论中充斥剩女话题,也并不是因为社会多么歧视女性,并非说明女性地位有多么可悲,而只是因为这一现象前所未闻。“剩女”问题被放大,无非是因其刚开始出现,公众好奇,需要适应。很多人一谈论剩女现象,就要强调东亚社会的男权传统,中国社会的女性压迫等等,完全忽略了这个现象本身受关注,是因为其正剧烈地改变着身处的这个社会。在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如果突然出现大量家庭的瓦解或者难以找到对象的单身男女的出现,都会成为一个社会难题,造就一定的焦虑,引发舆论乃至政府的关注。缘何到了中国,就成了男权压迫的结果?

西方女性研究者亦不需要对这一现象瞠目结舌。在中国、日本等东亚社会,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西方也有相亲服务,也有各种帮助男女找对象的活动,甚至也有关于剩女的种种俚语,有许许多多男女青少年乃至中年为择偶焦虑。

反过来说,哪怕有一天中国剩女多得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就一定是正确光荣的吗?就代表了男女平等,女性胜利?恐怕也不尽然。在日本,目前男女的落单问题不但比中国严重,甚至比欧美国家严重—这是不是说明日本就是世界上最男女平等的国家?

所以我真的搞不清某些女权主义者讨论剩女问题时的逻辑,到底什么样的社会状态才算男女平等?是大家都嫁出去了就算男女平等呢?还是说大家都单身,都嫁不出去了,才是男女平等?

还有人会说,很多剩女被迫找对象,是因为男权社会压迫女性要嫁人。这点确有部分案例支持,但非要说都是如此,难免以偏概全。女性嫁人首先有部分中国特色式的经济原因,比如,独自一个人无力维持在大城市的生活,必须依靠夫妻两人一起,才能维持一套住房和更大的生活开销。这点和性别压迫没有一毛钱关系。而“找个男人”这一要求,有可能基于生物原因,亦有可能基于社会原因,怎么能都统一理解为被迫的?“不想找但被迫找”和“想找暂时找不到”或者“宁缺毋滥”,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非以道德原则谈论剩女,说什么出现这个问题是世风日下造成的,无疑是蠢话。但另一方面,动辄从性别压迫和歧视去讨论问题,无非是从另一个方向把社会经济发展的后果道德化,和前一种歧视性言论一丘之貉。

在中国,总是强调高学历的女性难以嫁人,认为这是男权思想下女子无才便是德造成的,这也多少以偏概全。一个女性择偶困难,有很多原因,有她对男性吸引力的问题,也有周边适龄男性与其需求差距的缘故,学历在当中的影响力恰恰是被人为放大了。一位高学历女性一时择偶困难,也许是性格不好,也许是相貌打扮气质有待提高,却通通被解释为学历高所以被嫌弃,这就是以偏概全。

男人喜欢找年轻漂亮的,到底正确不正确,确实复杂,但一定要将其归咎为男性压迫就很奇怪了。很多女性剩下,也是因为她们对另一半的长相、年龄等有要求,这到底谁压迫谁?其次,一个社会发达富裕了,人们才会更重视审美,如果说喜欢年轻漂亮的女性就是男权,难道传统的只以生育、持家为标准择偶的习惯就是两性平等?

另外,在当今社会的剩女问题中,还有一部分人属于“伪命题”。有些女生非常有吸引力,身边也充满了优秀的男性追求者,她今天考验一下这个,明天考验一下那个,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这样的人,也会偶然扮猪吃老虎式地自嘲一下自己是剩女呢。

一言以蔽之,剩女问题是工业化时代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们应该反对社会对此施加过多的软暴力导致心理问题,但硬要强调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对此有焦虑有关注就是多么政治不正确,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不符合事实的。

我承认,在这场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大潮中,中国男性还有许许多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从鞋裤的搭配到上完厕所放不放马桶垫—即使不以女性的视角看,中国男性的问题和毛病也非常多。但是中国男性不够好和中国剩女多,并非男权社会的结果,不要有事没事就和性别压迫、男女不平等挂钩。弄清这个问题,对解决问题大有好处。

在某个特定的社会现象中,有无数的样本,有无数完全不同的个案,如果不能够细化分类分层,一股脑地归咎为性别压迫,试问和过去一股脑地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为阶级斗争、民族压迫、剥削阶级剥削的奇怪方法论有什么区别呢?

 

剩女恐慌症】专题相关报道

为结婚,中国“剩女”放弃房产权:中国丈母娘推高房价是伪命题?

陷入死结的“剩女恐慌症”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多地遭遇暴雨洪灾、极端天气频发,2024全球气温或创新高
人均收入十强省份卡位战,最有机会的是这三地
贵州茅台股价何时重返2000元?前十大股东洗牌,两大“长情”私募减持
BBA北京车展加大攻势,纯电重磅新车能否俘获车主芳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