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让民营金融与民营经济“无缝对接”

2013-07-11 04:02:18
来源: 时代周报

2013年年中经济形势之错综复杂,超乎想象。在一轮“钱荒潮”出现之后,紧随而至的是一系列不容乐观的数据:6月CPI同比上涨2.7%,涨幅创4个月新高,而7月10日公布的进出口数据同比双降:出口降3.1%,进口降0.7%,降速远超预期。多数机构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很可能延续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下滑趋势。向来对中国经济相对乐观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同时下调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的预期,分别从8.1%下调到7.8%和从8.3%下调至7.7%。

对“滞胀”的担忧已经出现。7月9日,李克强总理亦强调,经济增长率要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要不超出“上限”。这一表态可谓不同寻常。

应对复杂局势的经济政策已在紧锣密鼓地酝酿、出台。其中,7月5日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尤其引人瞩目。《指导意见》的核心之一是“两手抓”—一手抓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手抓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我们认为,这两手,抓住了当前经济金融问题的要害。

过往多年,金融的功能实际上是被扭曲的。金融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反倒成为了虚拟泡沫的助推剂;另一方面,金融似乎又为经济“过度”服务,甚至可以说是被经济“保增长”所胁迫,大规模融资、流动性泛滥身不由己。如今,《指导意见》的出台,算是让金融功能回归本原的一种努力。发挥市场作用、转变政府职能的提法,皆旨在增强金融独立性,不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增长冲动所绑架。

让金融服务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关键之一是金融领域的“去歧视化”。一方面是放松管制,扩大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另一方面,在信贷政策上,减少对民营实体企业的限制,打破融资“玻璃门”。两相结合,一个切实可行的突破路径是让民营金融与民营经济实现对接。

国有资本的狂飙突进曾经全领域覆盖,金融尤甚。《财富》500强的中国上榜企业,领头的是几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业的问题早已不是规模不够大了,而是几大银行独享利率管制、行业保护的“红利”,同时在扭曲的利率结构下不受控制地发展表外业务。这种业务模式背后是显性和隐性的国家信用担保。一旦出现金融风险,需国家为银行埋单。而民营资本可以成为打破这一滩死水、浑水的鲇鱼,使得金融业的股权实现多元化。2012年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指导意见》再次提出,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在实体经济方面,民营经济为经济体注入“弹性”,它们可能是经济走出低迷最初的推动力。民营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灵活性”,船小好掉头,什么挣钱做什么。即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民营经济相对而言能更加迅速地发现新的利润空间。而且,利润再微薄,总有人会愿意干。6月进出口数据虽然不好看,但私营企业进出口却增长34.3%,高出外贸总体增速25.7个百分点。

融资难却是钳制民营企业发展的“命门”。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规模以下的小企业90%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两会期间,广东代表称,民企贷款利率比国企最起码上浮10%-30%。而四川代表也指出,小微型企业贷款实付利率一般要在央行规定的基础上上浮大约30%。

尽管《指导意见》明确了力争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的工作目标,支持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点以贴近小微企业,拓宽服务内容以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需求。然而,对国有大银行下指令性的数量指标,作为一时之策可能短期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对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大概只有民营资本的金融机构会真心当作重点业务来发展。民营的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可以覆盖国有大银行忽略的“角落”。

增长堪忧的宏观背景下,我们尤其期待民营金融与民营经济的“无缝对接”,为中国经济应对各种可能的冲击提供宝贵的弹性。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去年利润7.57亿!爱旭股份发布轻质新品,全BC路线首创0BB技术
菜鸟撤回上市30天:阿里百亿回购开启,接盘申通所持股份
扣非净利稳增长,现金流创新高!九州通去年经营质效双增 营收突破1500亿元
洞察债市新趋势,共绘投资新蓝图——中国建设银行与广发证券联合举办2024年度信用债券投资策略交流会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