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撤单119家 撤单风潮或迎第二波

2013-04-11 01:28:23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孙勇杰  实习记者 项义妹

随着财务专项检查第一阶段的收官, IPO待审企业在此前后两周一共撤出119家,上周新增43家拟IPO企业退出上市,而前一周共有76家企业申请终止审查,创下单周撤退数量的最高纪录。截至4月3日,共有166家企业主动退出上市进程。目前,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和创业板仍在排队的拟IPO企业数分别有169、318、237家,总数仍高达724家。
 


数据来源:实习记者  项义妹整理       王健芸 制图

IPO项目财务自查报告的递交在3月31日已截止,证监会共收到610家企业的自查工作报告。然而自查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撤单的终止,财务核查第二阶段已经开始。4月3日证监会以抽签方式选取了30家企业的自查报告进行抽查,约占已提交自查报告企业的5%,这些被抽中的企业仍存撤单可能。

另外,上周加入“中止审查”行列的企业数量也由原先的6家骤升到109家。业内人士指出,这109家中止审查企业在财务专项检的第二阶段或将迎来主动撤退的第二波。

自查收官

截至4月3日,166家企业主动退出IPO队伍,其中,财务自查结束前后两周分别撤退拟上市企业76家和43家,两周蜂拥撤退企业119家。这119家企业为何在最后两周同时撤退?宁波君润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范春林表示,这些企业都是抱着观望的心态和侥幸的心理,最终水落石出!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黄建中表示,有两个原因:第一,有些企业前一段时间还没自查完,结果还没出来;第二,可能退市不退市,各个企业也在纠结,到底是撤回来呢,还是冒险试一试,所以拖到最后。当然,明知不符合上市条件,但还是硬着头皮往上报的企业也存在。

财经观察者思朴也向记者分析,目前包装上市的企业普遍存在,开始时他们心存侥幸,最后实在没辙了,没法骗下去了,只能换个马甲等时机;或者感觉没有希望了,另谋出路了。因为如果不撤出,必须上报财务自查报告,如果过不了关,证监会要动真格的了,为了避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有退出。

北京四海升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燕海涛也认为,不排除极大可能是证监会经过调查后,认为这些拟上市公司有问题或者不符合上市条件,因而拟上市公司在相关建议下主动撤销上市申请。需要提醒的是,主动撤销上市的拟上市公司在经过重新整顿经营一段时间后,符合条件后再次申请上市。

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因素,除了财务问题之外,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黄建中认为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如同业竞争、关联交易,这些都是企业财务审查的硬伤。

“就像刘翔放弃比赛的时候不可能在休息室就放弃了吧?坚持到最后,在跑道上试跑两步觉得不行了就下去了,但是比赛开始前自己的体质状况和精神状态还不清楚吗?”广东博众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投资顾问黄建认为,因为很多有问题的企业心有不甘,贼心不死,总是想通过一些办法来解决,但是有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是改不了的,拖到最后实在是改不过来了,只能放弃。

创业板损失惨重

虽然本周新增43家终止审查企业来自主板、中小板的撤单企业有35家,而来自创业板的仅有2家。但是在主动撤出IPO的166家企业中,上交所主板、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有11家、49家、106家,创业板占比超过六成。为什么创业板撤退的比例会如此大呢?

对此,王英光认为,首先,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对于企业上市的要求条件不同,主板和中小板要求条件高于创业板,企业在上市准备之初就清楚这些条件,相对来说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企业是有备而来,长期准备的;其次,创业板一般是处于创业阶段,风险性比较大,风险投资也在考虑。一旦上不了市会给投资人带来更大的损失,风险投资人在政策的压力下也会主动退出。

黄建向记者分析,主板和中小板上市企业对连续盈利要求比较高,但是对成长性的要求不高,创业板IPO企业有成长性的要求,因此退出上市排队的数量比较多一些。对于创业板,不光要持续盈利,还要保持一定的成长性,所以创业板企业撤退的比例比较大。

《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黄建中表示,创业板上市,有对盈利增长幅度的要求,有些企业盈利了,但是增幅达不到要求的话就要退出了。再说创业板的企业本身就小,因为不是成熟企业,创业期业绩不稳定的概率更大些。业绩达不到增长要求的话就可以等业绩达到要求再重新申请了,如果业绩出现了亏损的话,那就再等一两年了。现在的话可以进入新三板或者发私募债。

或迎撤单第二波

在财务专项检查第一阶段收官之际,百余家排队企业在最后关头选择了撤单,另外,也有百余家企业选择延迟递交财务自查报告。因此,中止审查企业的数量由前一周的六家飙升至109家,新增103家。目前,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创业板中止审查企业数分别为28、51、30家。但是,这些企业为什么加入“中止审查”行列呢?

黄建中认为,自查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也是有的。券商的工作量其实挺大的,如果接触的项目比较复杂,可能来不及完成自查报告。

但是,王英光表示,有些企业财务粉饰也要时间,财务中介机构忙不过来呀,主要是要弥补重要的财务基础事宜,主要还是财务“硬伤”,基础关系需要重新理清建立,重大财务问题需要重新更改和调整,以前的不足需要寻求外援补足,短时间内真是难为这些企业了。

“为什么别人3月31日可以提交自查材料,你就要5月31日呢?肯定是有摆不平的事情。”黄建表示,有些企业可能是年报或者季报的业绩发生了变化,一旦上市就会变脸,而拖到5月份的话,二季度已经过了三分之二,如果业绩有好的改观的话就开始有所显现,这样尽管一季报丑一点,但是二季报好一点,要是预计和年报业绩又连贯,就不可能一上市就变脸,所以需要时间观望。还有的就是在国际国内经济调整的过程中,有的企业会受到利好的影响因素,这样来说就需要时间来缓冲。

按照规定,上述109家企业将延迟至5月末递交自查报告,并从中抽取10家进行抽查,证监会已从第一批递交报告的610家企业已经抽出了30家,也就是说,中止审查企业被抽中的概率由第一批的5%上升至近10%。

业内人士认为,第一批被抽中的企业仍存在撤单可能,另外,“中止审查”榜单也将是撤单的高危区,这些中止审查企业或将迎来第二波主动撤单潮。

黄建中认为,撤回材料的情况随时都会有的,比如有些企业到了初审的时候材料不齐,被证监会挡住了,而材料又补不上来,觉得风险太大了,这些企业会主动撤出来,申请终止审查。或者今年上半年业绩出现亏损的话,也会撤出来。

同时,黄建中表示,这些中止审查企业一半以上最终会撤出上述。因为拖了2个月,企业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变,因为一般的企业都可以在3月底提交材料,都已经搞了好几个月,到后面的话始终都是“丑媳妇见家翁”了。

若中止审查企业过了宽限期5月31日仍然提交不了的话,就要被迫终止审查了。范春林表示,“水落石出”将是必然的。不管如何,企业不应抱侥幸心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