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富星:遏制数据造假必须改革政绩考核体制

2012-12-13 03:48:15
来源: 时代周报
遏制数据造假必须多举并用、多管齐下进行治理,消除造假动机、提高造假成本、切断背后利益链,但最根本在于改革政绩考核体制。

吉富星

近日,《人民日报》指出,地方经济数据造假成为统计领域最大腐败,经济数据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宏观决策和预调微调政策的出台。习近平同志日前也强调,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追溯经济数据造假问题,可以发现,地方经济数据造假由来已久,尤其是地方GDP总和屡超全国数据,尽管国家高度重视、中央三令五申,但造假之风屡禁不止,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2012年国家统计局启动统计数据直报工程,从2月18日开始,全国70万家企业在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平台上报送。此次统计直报制度改变了以往数据易受地方政府干预的层层上报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传统的造假行为。但是,部分地方政府担忧经济数据“不好看”、利益受损,一些新的造假手段随之而来。国家统计局在2月及3月查处了重庆永川区和山西河津市干预企业独立上报数据、涉嫌违反统计法的行为。通行的造假手段是“双轨制”,要求企业在上报数据之前,接受相关部门审查,所谓“做好数据衔接”,之后上报给国家。随着查处力度加强,各种隐秘手法、“软干预”依然在许多地方蔓延和盛行。近年来,经济数据大到GDP,小到村的鸡鸭,数据屡屡失真。最常见的是地方GDP“注水”问题,导致中央与地方数据经常性“掐架”,如2010年各省市的GDP超出全国总量3.5万亿元,2011年各省市GDP总和超出全国总量4.6万亿元。据显示,仅2003年全国共查出统计违法行为62000多起。此外,不光有“多报”,也有“少报”数据的现象。如国家大力限制钢铁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以来,据有关报道,河北省2011年可能瞒报产量5000万吨。

造假本质是腐败,严重影响中央经济判断以及各类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造成的损失不可忽视。不管造假是“多报”还是“少报”,基本是利益导向、各取所需,带来的损失巨大,故而,数据造假同样是一种腐败。统计数据是决策的重要基础,也是一种公共产品,直接关乎各类经济主体决策。如果这些数据造假,很可能造成宏观经济误判、损害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存在经济数据造假的事实或质疑,最明显的事实是希腊的巨额赤字问题,此外,近年的阿根廷的通货膨胀过低、近期美国的失业率下降也受到质疑。国内外所有经济数据造假背后的主要动因就是利益,但对发展中的我国而言,“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更成为统计造假的根本原因,也即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博弈。目前,我国官员评价考核过于依赖数字、尤其是GDP,许多地方“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导致“层层掺水”。此外,造假成本低、甚至无成本,许多官员权衡风险与收益后“坚定地”选择造假。2009年修订后的统计法虽已实施,但一般处罚是批评和责令改正,大多停在说服教育或者通报上,没有足够威慑力。当然,统计体系不独立,统计方式方法弹性大,也增加了造假的空间。

遏制数据造假必须多举并用、多管齐下进行治理,消除造假动机、提高造假成本、切断背后利益链,但最根本在于改革政绩考核体制。一是改革政府干部考核和任用制度,淡化GDP在考核中的比重,将重点放在民生和社会发展上,适当关注经济发展质量与结构。二是改革地方统计机构管理体制,增强统计部门的独立性,尽量摆脱地方干预。三是完善统计法律责任制度,防止行政干预、强化统计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四是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并参考其他数据,如电力消耗、财政收入、银行贷款等数据,进行互相校核、动态比较分析,提高数据甄别能力。五是建立统计违法企业、责任人名录,与征信系统连在一起,处罚相关责任人。最后,加强信息公开、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协会、研究机构、媒体等多方作用。通过有效的体制改革和各方监督,提高统计的公信力,还统计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首创证券王牌业务回春!一季度资管收入创近12年来单季新高,规模逆市增长
品牌升级聚焦高钙,奶酪博士发布行业首个儿童奶酪团标,同步上线10余款新品
华大基因一季报出炉:深化提质增效,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多家在港银行推出高息定存,众安银行高达18.1%,跨境理财通也火热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