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从身边做起

2012-07-19 02:09:43
来源: 时代周报

方广

种种迹象显示,人民币国际化正在以一种风险可控的方式进行。

国内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从2009年以来开始不断升温。其中的理性批评使货币当局及政府高层在推进人民币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由此导致的风险及可控性,并适时调整相应的路径选择、演进方式以及推进的速度与力度。

与中国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遵循稳健及渐进的原则一样,人民币走向世界的试验也是如此,最明显的就是遵循了邻近原则,即在实现人民币全球化这一远大目标之前,选择地理空间及经济联系与中国(中国大陆或中国内地)比较邻近及紧密的经济体,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进一步密切经济交往,率先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

上述策略也可以称作构建最适度人民币经济区,在该区域里推进以人民币作为进出口贸易活动的计价及结算货币,在投资领域倡导以人民币进行,在金融市场如银行贷款及资本市场投融资领域推广人民币的使用。

从目前人民币区域化的进展来看,主要有三个支点,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东北亚。深圳前海深港服务业合作区的获批以及一系列比特区更特的金融创新规定,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角色,同时完善人民币区域化的回流通道与基础设施建设。

此次台湾银行在大陆开设首家分行,再加上此前6月27日中国银行台湾分行以及7月16日交通银行台湾分行开业,为未来人民币及台币在两岸间的清算提供了硬件设施,也是未来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载体。

今年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同意年内正式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为人民币的区域化提供新的契机。循着东北亚自贸区的逻辑,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于6月1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日元的直接交易,这是我国首次开展除美元外人民币与主要国际货币的直接交易。绕过第三方货币后节省的交易成本及减少的结算风险将极大推动区内的贸易及投资活动,而这反过来会再度助力区内的贸易及投资活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上述人民币区域化的三大支点的共同特点有二,一是皆与中国(内地或大陆)同处东亚经济圈层之内,空间距离小;二是皆与后者拥有紧密经济联系。前者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便利,后者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载体与契机。

世易时移,如今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与美元国际化相提并论,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形势,如一战及二战给美国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使美元成为全球渴求的硬通货并打压英镑势力,而二战期间(1944年)通过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建(主要是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战后对英国及欧洲重建提供巨额贷款,最终使美元成为国际最强大的硬通货。

与美元国际化相比,人民币国际化虽然会带有比较多的自主色彩(与日元及马克相似),但更多的只能走常规道路而无捷径(当然,金融危机对美元的冲击或许可以看做类似于二战对英镑的打击),即以经济活动为载体顺势推进,这也是人民币区域化选择的最合理解释。因此,所需要的时间或许会比较长。如果从1914年一战算起,到1944年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结束,美元国际化用了30年时间,而人民币要完全实现国际化至少需要同样的时间。

当然,在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同时,并不能放弃人民币的国际化。比如,在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方面,在重点发展香港的同时,也不能放弃对新加坡及伦敦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努力。区域化与国际化只是在不同的时间及不同的阶段,作为不同的工作重点而已。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乡村学校图书馆“蝶变”背后
盒马创始人侯毅意难平:十年老兵,梦醒新零售
从500亿缩水到9.2亿,新华基金专户捅了多深的窟窿?
洞察市场趋势、引领产品创新,2024年广州抗衰大会收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