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英:中国经济改革十年反思录之2003鼎新之年

2012-06-14 05:21:44
来源: 时代周报

杨国英

作为新一届政府执掌经济中枢的首个年份,2003年一系列经济层面的深化改革所形成的全面鼎新之感,令全球为之侧目感叹,国内企业界、知识界更是为之兴奋不已。当然,客观而论,新一届政府之所以能够成功“鼎新”,自然与上届政府所做的“革故”密不可分。在过去的5年中,熟谙经济运行的朱镕基总理,已将我国经济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深渊中拯救,沦于破产边缘的国有银行、过于低效的国有企业,亦均已进入整治通道,更重要的是,2001年加入WTO使得我国低成本生产优势充分彰显,从此有了更广阔的竞技舞台,而2002年11月召开的“十六大”,更是彻底清除了我国市场改革的意识形态阻碍。可以说,2003年的全面“鼎新”,与此前数年的渐进“革故”,是遵循着同一个改革逻辑的有序延伸,是基于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完善和明确。

作为新一届政府的当家人,温家宝总理在履新之年的2003年,不仅迅速控制住病灾水患的突发,更全面系统地推进了经济深化改革。梳理2003年的经济深化改革,该年成立的三个机构(国资委、银监会、发改委)是一条关健性的线索,并因此直接影响了此后10年的中国经济脉络。

2003年4月6日国资委的挂牌成立,既标志着国企令出多门的终结,又说明近10年的国企改革试验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个全新的阶段,将由国资委完全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职责,监督国企向现代企业制度治理转变。当然,由此全面拉开的新国企改革,其影响之深远,不仅在规模上造成了巨无霸,而且逐渐声震全球,当下“世界500强”中我国央企已占据38席。但是,在规模扩大、效率提升的同时,因政策对国企的过度倾斜,亦已造成当下国企改革理念的争议,究竟是强化国企治理,还是助推“国进民退”?亦或二者缠绕交错、难分主次?

与实权在握的部委相比,2003年4月29日正式挂牌的银监会,虽然仅是纯粹的监督机构,但其选择这个时间节点成立同样意义重大,既说明我国银行业经过前期巨额的坏账剥离和资金注入后,形式上已从破产边缘得以复苏,此时已有对其强化监管的必要和条件,又表明我国央行已从传统的“大一统”央行,逐渐向现代意义的央行转变,通过对银行业监管功能的切割,从而专注于物价稳定、货币政策实施的核心功能。遗憾的是,良好的初衷与结果总存在偏离,回顾银监会成立以来,我国银行业风险控制在“经济增长”的裹挟之下,仍旧屡屡被动投入信贷,银监会似乎象征意义大于真实作用。

如果说国资委、银监会的成立,其直接作用仅剑指我国经济之一端,那么2003年5月6日挂牌成立的发改委,则牵涉我国经济方方面面,其不仅要统筹宏观经济、平衡区域经济、扶持产业经济,更主导物价调整、项目投资、产业补贴、企业债发行,甚至还直接管理国家粮食局和能源局。可以理解集万千功能于一身的发改委,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特定阶段,可以相对提高经济运行层面的效率,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发改委的挂牌成立与功能设置,是与其时投资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互为配套。但是,此种效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行政投资环节,而对于社会投资则作用不明显、甚至异变为阻力。

当然,用后来者的理想标准,去审视具体时代的改革实践,显然是浅薄和无知的。实际上,新一届政府成立上述三个机构、并赋予相应职能,对于其时的经济背景以及改革场域,绝对是合理的且超具杠杆力的政策选择。

除结构性的经济深化改革外,民众对新一届政府执政初年的鼎新之感,还通过2003年的初刮审计风暴、开发区圈地整治和房地产调控切身感知。可以说,正是2003年审计风暴的刮起,使一向不明审计究竟为何的民众,第一次感受到审计署的权威公信所在,该年首刮的审计风暴,查出并公布人事部违规购房、铁道部滞留17亿元等违规事件;而对于此前积留下的逾万件土地违法行动,2003年亦进入集中整治阶段,面对其时仅开发区圈地即高达3万多平方公里的歪风,国务院重拳出击,半年内为此召开三次大型会议,并于该年8月组成10个联合督察组,对全国土地市场秩序进行巡回检查整顿,因力度大故2003年亦被称为“土地整顿年”;与2010年启动的最近一轮房地产调控相比,2003年的调控手段虽然较为单一、但短期效果并不差,面对该年全国房价大幅上涨、上海等城市甚至年涨幅高达50%以上,中央政府随即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央行亦于2003年6月出台“121号文件”予以配套,当然,今天有人因此会有吊诡之感,因为掐指算来本届政府执政10年,房地产调控自2003年起已历经4轮,可为何真实的房价越控越涨呢?

当然,作为经济编年史形式的写作,还有必要回顾下2003年其他经济层面的动向,这一年,浙江省早于全国3年,先行一步取消农业税;这一年,央行上海分行在温州实行金融体制改革试点,10年后同一城市、几乎同样的改革再度启动;这一年,国务院取消第二批406项行政审批项目,彼时转变政府职能可谓大刀阔斧,令人颇生今不如昔之感;这一年,中央汇金公司成立,虽其于2007年变身为中投公司全资子公司,但作为主权基金历年海外投资却亏损多多;这一年,A股市场仍深陷于“5·19”行情破灭的阴影中,在4月份短暂拉升后持续震荡下行,上证指数更于11月份跌至(1307.40)近3年半的最低点……

与经济深化改革的全面“鼎新”相比,2003年的中国企业界亦激情昂扬,5月10日,淘宝网在SARS恐慌中横空出世,4年后成为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当下年营业额更已高达逾万亿元之巨;11月4日,TCL出资3.149亿欧元并购法国汤姆逊67%的股份,民企对“世界500强”的首次并购,一时激发无数企业家的扩张豪情(虽然此项并购的最终结局堪称悲情);12月12日,中国人寿在纽约敲定IPO的最后定价,由此全面开启了当年国际资本市场最大规模IPO……除此之外,今天看来,该年有3名企业家充满了反讽意味,他们其时或消沉或耀眼,5月底“上海首富”周正毅被调查,由此揭开了其与商业银行的错乱借贷关系;同在5月底,传奇资本玩家顾雏军,通过其控制的上市公司进行左右手互倒的资本游戏,一度拥有5家上市公司,可是好景不长,2005年9月其即因挪用资金事发被捕;12月底,凭借3年销售额增长50倍的骄人战绩,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获得“2003CCTV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殊荣,但是这个曾经以“强壮中国人”为己任的企业家,却在其后屡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中信誉扫地,近乎在万夫所指下黯然离场。

企业家的激情与躁动,是经济时代最鲜活的案例,之于2003年,既反映了在新一届政府全面“鼎新”之下,企业界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信心倍增,亦透露出经济深化改革加速所形成的短期监管真空,为不惜违背法律与道德的投机家提供了粉墨登场的机会。

在结构性经济改革的催生之下,2003年的中国经济表现令全球瞩目,该年我国GDP增幅时隔6年后再次跃至10%、贸易总额手次突破7万亿元(人民币)、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CPI也从上一年-0.8%小幅回升到1.2%,从而基本杜绝通缩之忧。对2003年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西方媒体亦不吝赞赏之词,“中国正在震撼世界”成为其时他们评述中国的惯常标题。

当然,对此其时少数谨慎的经济学者亦提出异议,他们忧心该年的经济成果主要由投资刺激所导致,其主要理由集中以下两端:其一,广义货币量(M2)增速过快,由前一年的16.8%陡增至2003年的19.6%;其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过量,2003年增长26.7%高达5.5万亿元,已成为自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当然,这种忧心在其后数年10%以上的经济增长下,尤显过虑。但是,这不是杞人忧天,当下经济的持续下行探底,很难说与10年前秉持的投资拉动思维毫无关联,或者可以说,历年由投资拉动维持的高速增长,仅是将危机集聚后移而已。

无论如何,2003年将以经济深化改革的鼎新之年,记入新一届政府的履历表中。那么,在度过鼎新之年的2003年后,中国经济又将迎来怎样的2004年呢?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首创证券王牌业务回春!一季度资管收入创近12年来单季新高,规模逆市增长
品牌升级聚焦高钙,奶酪博士发布行业首个儿童奶酪团标,同步上线10余款新品
华大基因一季报出炉:深化提质增效,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多家在港银行推出高息定存,众安银行高达18.1%,跨境理财通也火热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