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整顿交易所是反市场行为吗?

2011-12-01 05:00:18
来源: 时代周报
新的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版本在交易所市场重新上演。2009年整顿交易所交易不但未获成功,反而变本加厉。要避免重蹈覆辙,严厉的监管与市场化的体制应并行不悖。

叶檀

新的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版本在交易所市场重新上演。

几乎在一眨眼间,交易所遍地开花,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0家各类地方交易所,年交易额近万亿元人民币。但交易过程中出现种种乱象,如份额交易、对赌交易、挪用资金等,促使中央政府下决心清理整顿。

11月1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又称38号文件),很快,中国证监会成立了“证券期货监管系统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将作为证券期货监管系统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专项工作的领导机构。

反对者认为此次整顿是剥夺地方交易权、反市场化的举措。18年前,中央政府为稳定金融形势,曾大举整顿期货交易领域,30家交易所被合并为3家,次年交易量跌落近90%,被认为泼洗澡水泼掉了婴儿,是中国失去金融、商品定价权的罪魁。此言过甚其辞,以中国18年前的信用状况,参照“3·27”国债事件体现出的内幕与疯狂,即使中国交易所遍地开花,也不过是交易所大跃进,徒有交易所之形而无公平交易之实,所谓争夺定价权是痴人说梦。

没有监管、失去秩序的交易所,必然成为骗子与投机者的天堂,诚实交易者只能敬鬼神而远之,中国离全球金融定价中心越来越远。如文交所实行份额制,使得不可分拆的平庸艺术品在几百万份额交易的刺激下,价格比拍卖价高出数百倍,导致艺术品市场定价体制一败涂地。如一些金属交易所,以现货交易为名却允许远期交割,成为事实上的期货市场,在期货交易过程中,规则却对大投资者与交易撮合者极为有利。

不整顿市场,必然导致严重的金融风险。2008年,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创始人郭远锋卷款亿元潜逃国外,众多投资者损失严重;2009年,沂蒙山花生电子交易市场突然发出通告停止交易并对所有合约执行集中代为转让,令许多交易商蒙受损失;嘉兴茧丝绸交易市场发生的“变相期货交易事件”更是让很多持有茧丝远期合约的会员单位都遇到了交易对手莫名增加、突然要求提高保证金直至最后被强行平仓的“命运”。

目前整顿交易所为时太晚,导致社会成本太高。天津文交所刚推出时,市场炒作如火如荼,几百万份的份额交易几近疯狂,可以与荷兰郁金香狂热症相提并论,各种风险剖析文章比比皆是,有关方面却迟迟未予更正,导致从南到北文交所遍地开花。更重要的是,交易所管理混乱,各部门管理边界不清。证券、期货由证监部门监管,现货交易由商务部门监管,而一些贵金属、文化等交易所则由地方政府批准推出,进行监管。

2009年整顿交易所交易未获成功。当年,商务部首次以主管部门牵头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治理,结果是交易所数量大增,交易范围更广,连监管者都说不清楚交易所涉及的数量和品种有多少。

要避免重蹈覆辙,严厉的监管与市场化的体制应并行不悖。

监管体制应该明确。由证监会牵头建立联席制度,联席制度应该具有行政执行权力,所有交易所到证监会统一备案,交易所把交易类别、规则统一上报后,由统一的部门进行监管,避免九龙治水却洪水泛滥的现象再次发生。

交易规则应该强调监管期货产品、金融衍生品等。38号文公布的规则包括,禁止自行将权益均等化并连续集中竞价,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非经批准的电子交易场所,禁止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匿名交易、电子撮合等类期货的标准化合约交易方式,其中还规定同一投资者就一个产品的交易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监管层试图通过抑制金融杠杆,来抑制狂热的交易。更重要的是,与证券市场一样,公平的市场规则必须通过一个个案例,建立投资者的信用,通过案例鼓励诚实与创新的交易者,让造假者倾家荡产。

最后,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对于各地设立交易所的积极性有必要保护与鼓励,通过历史交易记录证明了其诚实、有效的交易所,应该受到保护。这是一次整顿,而不是一次丁春秋式的门户清理运动。

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扣非净利稳增长,现金流创新高!九州通去年经营质效双增 营收突破1500亿元
洞察债市新趋势,共绘投资新蓝图——中国建设银行与广发证券联合举办2024年度信用债券投资策略交流会
南京银行发布2024年一季报——经营业绩稳步向上,高质量发展踏上全新征程
首创证券王牌业务回春!一季度资管收入创近12年来单季新高,规模逆市增长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