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准”加剧钱荒 中小企业苦煎熬

2011-06-23 05:54:24
来源: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 韩玮  洪若琳 发自上海、广州

在央行不断收紧银根形势下,大批中小企业开始面临“钱荒”,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中小企业贷款无门,正在苦受煎熬。而更多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微小型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度日,目前的处境更是岌岌可危。

又一个0.5%,这是今年第6个0.5%,亦是去年以来的第12个。6月20日,再次提准0.5%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正式进入21.5%的历史高位。

“太让人无可奈何了!”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半年来在受访时不断强调一个问题:抵御通货膨胀不是只有提准一种方法,提准非但扼不住通胀,还会重创中小企业。

但半年来的月月提准,“如动用加息手段,中小企业还有可能从银行获贷,只是成本高些,但再高也比民间借贷低;而持续提准,他们恐怕连融资的机会也没有了。”周德文说。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警告称,中国中小企业正感受到政府收紧货币政策措施的影响,它们现在面临的现金周转困难可能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更严重。

从上海到香港,中小企业过去20年来一直推动着中国经济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大约60%。这些企业的活动如果急剧下滑,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沉重压力。

过去两年来,世界已变得越来越依赖中国作为一个拉动增长的火车头。《金融时报》的消息称,因此如果中国经济加剧放缓,而同时美国和欧洲复苏停滞,那将特别令人担忧。

尽管中国政府再三努力,督促相关机构帮助民营企业,但这些企业还是面临现金紧缺。中国各银行倾向于对国有集团放贷,认为此类企业构成的信贷风险微乎其微。

其实早在3月以来,工信部调研组就实地调查过沿海若干省份。官方信息披露,目前停工停产最严重的当属浙江温州和珠三角两个地区,其中前者接近两成,后者超过三成。

而如果银根紧缩成为常态,这意味着困境才刚刚开始。

贷款无门

孙志平是在5月初被银行踢出去的。他是浙江一小型阀杆供应商的老板,打拼13年,企业年产值六七百万。

“2010年初,我从台州银行获得50万担保贷款,今年5月到期后,如约还入,但再申请贷出时,被拒之门外。”“差钱”的银行认为,按照“存贷挂钩”的原则,以孙志平在该行的存款数额,最多只能授予其25万—30万的贷款额度。

孙志平还提到浙江省台州市近日热议的一则社会新闻,当地一家小型鞋厂老板因酒后砸坏多台自动取款机而被警方拘留。不久前因银根紧缩,某银行以该鞋厂社会负债过高之名收回贷款,此人因而破产。

在中小企业扎堆的长三角,由于银行惜贷、收贷,贷款可获得性已急剧恶化。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在《2011年第一季度全省中小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中指出,1—3月,全省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104.9,分别比去年同期及去年四季度回落8.6和7.1,处于“不景气”区间。

与多数中小企业主一样,吴欢的资金需求并不大:为接一新项目,缺口100万。3年前,他从父亲手中接过家具厂,目前雇员有几十人,厂房为租用,年产值不足千万。他融资的唯一优势,就是他还有一些未曾抵押的房产,但价值不到200万。

然而,直至一周前跑遍各大商业银行、中小银行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吴欢才知道,融资之难已升级至即便“抵押房产”也很难贷到钱了。

“招商银行坦言‘没钱’,而农行、交行亦予以回绝。唯有业务往来较多的建行认为可以考虑,但条件苛刻,利率由基准上浮50%,抵押折扣为50%,即欲获贷100万,须抵押估值200万以上的房产。”吴欢记得,2008年底,他从交行贷得50万时,利率为基准。

第二梯队是中小银行,吴欢所接触的机构包括民泰商业银行、泰隆商业银行等。“他们更愿接受保证贷款,当信贷趋紧,与抵押房产贷款相较,前者利率更高。”吴欢告诉记者,上述银行的“开价”在月息0.9%—1.2%之间,意味着10%以上的年利率。这已超出他的可承受范围。

“中小银行以担保业务为主,表面上贷款人无需抵押物,融资门槛被降低,但其实银行要综合评估企业未抵押资产的价值以及经营情况,若评估值远低于贷款额,绝不放贷。存款积分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还要有资信良好的担保方。”吴欢说。

据了解,不少中小银行要求“存贷挂钩”,即以存款换积分,贷款人可按积分向银行申请贷款,积分越多,额度越高,利率越低,否则不排除被拒的可能。

至于“第三条道路”—小额贷款公司,吴欢只打听了行情,便再无兴趣。第一,贷款额度一般在50万以内;第二,平均月利高达1.6%,折合成年利率为19.2%。“能跑过如此利率的行业能有几个?”吴欢对此表示无奈。

吴欢的求贷之路,不少中小企业主都曾走过,“银行的融资门槛高,成本高,而民间借贷1分月息还是友情价,小企业完全承受不起,”孙志平说。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公布的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显示,只有17%的企业反馈流动资金充足,7%的企业认为融资容易。

温水煮蛙

既然融不到钱,企业如何生存?

事实上,江浙一带,中小企业通常背负一定比例的“三角债”,以阀门产业为例,阀杆供应商往往对铁、铜等原材料企业赊一些账,下游企业又对供应商赊账,而货款回收周期通常为3—6个月。于是相当比例的“微小企业”从不依赖银行,单纯通过收款、还款调节资金分配。孙志平就是这样地运作企业。

“2009年以来,原材料价格大幅飙升,买铜必须现金交易,换言之,先付款后发货。”孙志平记得当时因下游厂商货款未到,仅有的流动资金不足以购买原材料,为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他在2010年初首次敲开了银行的大门。

温州一眼镜制造厂的老板表示,几年前企业每月生产眼镜1700副,年利润60万;如今每月产量17000副,增加了9倍,但年利润仍然只有60万。“于我而言,同样的‘收入’却要养活更多更贵(指薪资上调)的人,我不得不去融资。”

来自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随机抽取5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一季度利润同比仅增8.67%,毛利润为16.04%,同比下降0.96%。

现阶段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来自诸多方面,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带来原辅材料价格大涨、用工荒以及涨薪潮等,使得企业利润缩减、资金趋紧,而银根逐渐缩紧后,“他们一下子死不了,但活着又看不到希望,”周德文将这种生存状况比喻为“温水煮青蛙”。

于是孙志平就压缩规模,减少产量。5月初,得知台州银行拒贷后,他两天没有合眼。“后来,我去了两家合作过五六年的厂子,告诉他们,做不了了。”目前,孙家的阀杆厂只供应三家企业,规模缩减1/3。而这是他周围80%的企业共同面临的困境。

“事实上,面对银根缩紧这样的外部风险,中小企业中的较大企业并不比较小企业更能抵御风险。在长三角,一些规模以上的知名民营企业,社会债务多,银行负债高,而且大多还承担着担保人的角色,他们面临倒闭风险反而更大。”温州当地一知名企业家如是分析。

据温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锋观察,在温州,因资金不足而半停工的中小企业数量不少,但目前还不至于大批死去,深陷危机的大多是将传统制造业作为融资平台,资金转而投向房地产、股权投资、私募等领域的“空心企业”。

孙志平告诉记者,真正扎根实业的企业大多微利求生,但不少企业对制造业早已失去兴趣,虽然厂房、生产线看上去“气派”,但完全是糊弄银行的“空壳”,而所融之钱早已被输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领域。

孙志平表示:“由于房地产调控以及宏观政策的调整,目前已经倒闭的企业大多存在盲目扩张或者投资失败的问题,并非单纯由银根紧缩所致。”

转型样本

相比江浙盛行的边经营边投资的“企业风气”,珠三角的中小企业,更侧重实业。近年随着政府不断调整产业布局,科技类企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今年是王家忠来广东的第19年。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从报纸上看到惠州的工业形势一片大好,便于1993年自老家安徽南下经商,先后在惠州、深圳等地工作,在几家中小企业负责财务工作。

在他看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并非新鲜话题,而是“向来如此”。“1997年,在深圳的地下钱庄,我还曾帮一个做DVD生意的老板拿过四分月息的高利贷。1000万的人民币,锃亮的,堆了几堆,排成一排,相当壮观。”

当时,中小企业主的胆量和底气来自“蒸蒸日上”的市场。王家忠记得,这家DVD企业的第一单生意便是外销的大订单,而且接连不断。到了年底,企业大赚,不仅还清了包括190万利息的千万高利贷,公司还净赚140万。

但此后情况悄然改变。近年来,加工外销已不再是“香饽饽”。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外销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需萎缩导致一批中小企业倒闭,更凸显了这一困局。而珠三角的企业也开始转头内销,于是市场变小,分蛋糕的人却多了。许多传统产业的经营者不得不谨慎经营,期待突破,寻求转型。

范智开早期专做涂料生意,在惠州,他加盟经营的公司规模中等,几百人辛勤劳作一年,但产值却不足千万。2006年,范智开听说湖南某地研究了一种新技术—自动批墙机,于是连夜赶到株洲,但结果令人失望。由于技术尚不成熟,涂料工业至今依靠密集型的人力。

“市场整体低迷、融资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范智开早已不看好传统制造业,因为政府对此类行业的关注和扶持力度已明显下降,各地政府大打产业升级牌,他们显然更青睐与技术沾边的企业。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范智开接触了太阳能热水器的调温技术,觉得“有搞头”。次年,他便成立一家新企业,类型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为国内大型太阳能热水器做产品标配,厂房坐落在当地的高新技术园区内。

转型后,公司名义上只有20多个员工,负责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产品制造则外包给工厂。与之类似,王家忠经营的电子公司,也是为当地知名电子产品做基本标配。

如今的珠三角,不乏此类技术型企业,定位为电子产业等行业的上游供应商。范智开告诉记者,新公司运营之初,其通过“熟人”推荐,顺利从银行获得授信。正因为资金充足,而且技术含量较高,公司得以至今正常运作,未为银根紧缩所累。

被边缘化

然而,在珠三角,更多的中小企业没有如此的机遇。

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调查统计科每半年会对市内40家样本企业实行问卷调查,2011年仅过半年时间,已有5家企业的电话打不通,原来这5家企业早已人走厂空。

而这40家经过筛选的样本企业都是惠州市庞大中小企业群中的“精英”。王家忠感慨道,在他的周围,目前已经倒闭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而更大部分只能惨淡经营。

但一位从事银行放贷的工作人员却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额度并无显著减少。相反,大量公开的媒体报道显示,银行放贷数额甚至有上升的趋势。

不过,记者所掌握到的一份资料,却道出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另一面事实。

2011年4月中旬,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16地市开展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专项调查,接受调查的633家样本企业中,有72%反映,与上年相比,2011年的融资难度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数额和银行放贷总额同比及环比均呈现上升趋势,满足率却反而呈现下降。

在该份调查报告中,样本企业以制造业为主,比重超过一半。其中,类型主要为民营、私营以及个体企业,年销售额大多处于200万-5000万这一区间。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单单这633家样本企业的资金缺口就达到47.25亿元。

而实际情况也许更糟糕。一银行内部人士坦言,更多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微小型企业,几乎无法取得银行资源,也不在银行的调研范围之内。他们无厂房抵押,也无法提供银行需要的各种资料报表。“我们所谈的加息和提准,对他们来说,实际上没有一点意义,他们的融资渠道很有限,只能通过民间借贷。”

“还是‘人情’社会。”上述受访者直言,“银行放贷系统内实行责任制,风险高得我们也不敢碰。”实际上,由于银行可以挑选对其有利的放贷对象,微小企业已被彻底边缘化。

与此同时,虽然政府方面正在加大力度开辟融资新途径,“但这些微贷款产品的利率非常高,甚至由基准利率上浮70%。”在上述银行人士看来,要解决小企业贷款问题,或许要等存贷比的问题解决才行。

而据接近监管机构人士对记者透露,目前,《小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指引》的征求意见已经完成,或将允许银行对微小企业贷款适度放宽存贷比要求。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招商证券靠投资及交易业务收入翻盘,同比暴增97%!2023年加大信息技术投入
遭阿里频繁减持,“同城货运第一股”6年亏损近50亿,创始人也辞任了
资方让利产业方?诚志股份零溢价投资私募基金,要当液晶显示材料龙头
君实生物去年亏损超22亿,核心品种加速“出海”,对冲国产PD-1内卷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