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年末高息揽存调查 日均考核制悬空

2011-01-06 02:20:13
来源: 时代周报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一位副行长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当前银行竞争环境下,完全杜绝高息揽存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把时点考核制度改为日均考核制度”。

本报记者 郑岚予 实习生 韩祯 发自广州

当违规变成常态,最该引起深思的是相应处罚还是规则本身?

在央行数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大背景下,刚刚过去的2010年年末,银行揽存大战再次上演,吸存招数也是五花八门,包括存款送积分、存款返点、存款送礼物、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等。此举为应对2010年12月30日当天向银监会上报的存贷比指数稳达75%,同时,也为2011年信贷投放做储备。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一位副行长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当前银行竞争环境下,完全杜绝高息揽存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把时点考核制度改为日均考核制度”。

无奈而疯狂的揽存

年关难过。这句话对各银行来说最贴切不过。以往年底银行资金都会较为紧张,存款压力凸显。一位大型国有银行某分行办公室主任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年底存款压力确实很大,如果按照75%存贷比指标,2010年12月初时不仅有的中小银行已超出红线,有的大型国有银行即便不超,也已基本到位了。

2010年12月30日,时代周报记者走访广州各银行调查年末揽存状况时,发现各银行在谨慎小心的表象下仍在疯狂揽存,且各银行之间的资讯十分通畅,相互连接,互惠互利。

刚刚落户广州的湛江商业银行某客户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超短期的理财产品本行已经结束,但该经理告知,浦发银行某支行可以满足存款高利率的要求。他向记者推荐一款浦发银行为期3天的理财产品,期限为12月31日至1月3日,100万元年利率3.9%;500万元年利率高达4%。交通银行某客户经理一语道破天机:“这样敏感的期限就根本不是理财产品。”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某客户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称,该行在2010年12月29日时结束了对类似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该经理直言各银行年末年初都会推出所谓的理财产品,“这是种营销手段,不过是个噱头而已。”同时该经理向记者大力推荐保险产品,在记者表示只想“高利息存几天”时,则推荐了东南亚银行,理由是“那种中外合资的银行年底时会格外缺钱”。

中国银行广州某支行也在2010年12月24日时发行了一种所谓的人民币理财产品,50万元起存,收益期为14天,年利率高达4.2%。客户经理承认此举纯属无奈,为着监管层铁打不变的75%时点制存款考核制度,只能或多或少地牺牲银行利益。

揽存大战每到年末、年中、季末尤为频繁。一位资深银行人士透露,有时一笔资金同一天可以在数家银行之间周转数次,这种现象在负债业务压力较大的中小银行尤甚。

违规揽储已成常态

对比上述银行,像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等行存够多少钱送紫砂煲、橄榄油、蛋糕券和电影票的揽存模式,已经是比较收敛的行为了。

时代周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违规揽存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小银行、外资银行、国有银行和农商行,而且这是常态现象,无地域差别。

珠海某国有银行支行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抱怨,珠海建行某支行高息揽存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该负责人表示,平日里银行高息揽存的形式也就是临近年关时推出一些短期的理财产品,收益高且明确规定1月1日之前客户不能从本行取钱,但珠海建行某支行除此之外对相熟的大客户直接实行存款返现金,把他手里的几个大客户都抢到那边去了。

而深圳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送金条、金表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北京分行的理财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的提问颇不理解:“你们记者为什么报道这些官不究民不管的事情呢?我们银行拉存款送金砖是因为竞争,我们也没办法。”

竞争一词在中信银行某分行行长看来,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诠释,高息揽存其实是中国银行市场化的结果。该行长对时代周报记者称,储户对于银行来讲就是客户,在客户至上理念盛行的今天,用各种手段讨好客户促进竞争未尝是一件坏事。

某股份制银行总行副行长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称,促进竞争是一个问题,但最大的核心是时点考核。“过年了,大家想要个漂亮的数据面子上好看,也有更充足的贷款额度应对明年。”他表示,在依赖利差为主、中间业务不足的盈利模式下,各家银行对生息资产规模的竞争日趋激烈,银行的内部考核机制也多围绕资产规模与市场份额的竞争而设计。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商业银行违规揽存行为,除非监管机构要求银行淡化时点考核要求,以日均考核为主。”

日均考核光说不练

2010年11月初曾有媒体报道,银监会在数日前召开的当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再次强调商业银行应建立存款日均考核机制,淡化乃至摒弃时点考核。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曾公开表示,商业银行违规揽存行为难禁的根本原因是,做大做强市场份额的发展模式仍主导着商业银行的激励奖惩制度。资产业务的扩张必须以存款为基础,而2010年负债业务的市场和监管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些中小银行负债业务压力较大。“可能由于贷款产生的派生存款流向了大银行,部分银行负债业务跟不上资产业务的扩张,就出现了揽储大战。”

“如果采用存款日均管理,冲时点规模就没有用了,商业银行能够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水平,防止因资产业务的迅速扩张产生流动性风险。因此推行日均考核应该越快越好。”连平认为。

而监管机构其实也一直在衡量日均考核全面实施的可能性,有接近监管机构的消息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监管机构一直要求银行建立存贷款月度日均考核制度,年初以来,银监会也加大了存贷款动态监管的频率,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传统时点考核仍占了过大比重。“任何一种创新体制的产生都需要时间。”他表示,监管机构将大力督促商业银行尽快改变以时点为主的考核制度,“今后不排除取消这个没有必要的时点考核制度”。

其实,存贷款日均考核并不是最新规定,多数商业银行内部考核机制都涵盖这条,但为什么日均考核落实如此之难呢?上述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副行长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日均考核决定的是考核人员最高能获得多少效益工资,而时点考核决定的是该人员实际到手的效益工资。这就意味着,日均考核画了一张大饼,真正可以拿来充饥的却是时点考核。

“时点考核关系到员工利益,并不为银行产生任何效益,一旦日均考核落实,高息揽存这种现象可能真的要成为历史了。”该副行长坦言。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一瓶面膜卖1800元,中国贵妇爆买伊菲丹,雷军曾参股的这家国货美妆净利飙升135%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有望增厚利润,研发及供应链实力显著
主板IPO丨一天两家IPO企业齐撤单!今年沪深主板已有38家企业撤单,长三角三省占比超3成
152万头,神农集团去年生猪销售再创新高!净利润由盈转亏,降本增效扩充产能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