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历史三峡中的家族记忆

2010-12-23 00:15:06
来源: 时代周报

宋宏

唐德刚先生曾将晚清以来的中国史比喻为“历史三峡”,舟行其间,面临的是激流险滩,不测命运。这一惊涛骇浪的历史大转型,自是后世史家着力叙写之处。然而,历史首先是亲历者的主观经验,虽然亲历者的回忆,因自身的局限,不尽可靠,但其所呈现的感性生命历程,却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近年来,关涉这一动荡时代的日记、书信、回忆大量问世,提供了后人进入亲历者独特人生的隐秘通道。在这个意义上,熊景明先生的回忆《家在云之南》,呈现大动荡时代一个地处边城的大家族跌宕起伏的命运,既是对家族历史的亲切缅怀,也留下了一份对逝去年代的私人记忆。

作者围绕母亲、父亲、我三个中心展开忆叙,其间追溯家族的历史,旁及众多亲友的前尘往事,展示个人的经历和家族的命运在革命潮流裹挟下的转变历程。作者上世纪40年代降生于昆明的书香门第,书中开篇对双亲的回忆充满温馨的亲情,母亲苏尔端受过良好教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即便在因病卧床的18年里,仍然是维系家庭的精神力量。父亲熊蕴石学工程技术出身,曾在抗战期间参加修建滇缅公路。新政权的建立并未中断他的事业,和朋友筹建自来水厂,后一直从事昆明市政建设,任总工程师。

民国时代的云南远离政治中心,处于相对“自治“的状态。昆明熊家属于当地的精英阶层,曾祖父熊廷权是晚清进士,做过清朝的官,又做过民国的官,曾襄助蔡锷起兵讨袁,力保共和。作者的外祖父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民国时代,主持县政多年,四姑奶奶曾任国民党云南省党部监察委员,曾创办昆明职业女校。

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中,家始终是基本单位,士绅作为地方精英主导着基层的民间秩序。晚清以来,伴随着各式新政、改革直至一浪高过一浪的革命狂潮,谋求大一统的政治权力不断搅动千百年来变动细微的基本社会结构,最终覆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对旧家庭和士绅从质疑到否定也许可以看成这一巨变的关键。

作者提到曾祖在世时,尚能维持家族权威,到祖父一辈虽然还能坐在大家长的位置上,但其绝对权威已遭挑战。有意思的是,取而代之并非某个家族成员,而是“悄悄走进大宅院的国家政治”。30年代的熊家,成员中既有国民党,也有共产党。祖父加入共产党,而家族中的不少成员却是国民党员。

不过,“国家政治”真正登堂入室应当是从1949年开始。这一年,乃是大规模重组社会的关键时刻,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把无数家庭卷入其中,50年代初,作者的外公仰药自尽,而当时赋闲乡间的祖父,则被农会以“恶霸”罪名捕去批斗,关入大牢。那时熊家有不少亲友,都在旧政府军政部门任过职,在建国初的镇反、肃反等各种运动中受到冲击。如做过民国时代警察的三姑夫,当选过国大代表的四姑奶奶,任昆明国民党三青团主任的干爹黄湛等都遭受了牢狱之灾。像清末民初易代之际,旧王朝的小官僚尚能在新政府中任职的情形已不可能了。不过,在追逐人间天堂的年轻一代眼里,这是与旧世界决裂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革命巨轮碾过之处已无暇顾及。

到了“文革”时期,国家政治已占据日常生活的中心,领袖意志主宰了家庭的悲欢离合。 “文革”开始后,熊家又遭冲击,处境艰难,父亲关在牛棚,母亲卧病在床,大哥远在山西,作者在军垦农场劳动,一家人星散四处。不过在作者的记忆中,小家庭虽有阴霾,但“快乐和欢笑仍是家庭生活的主调”,作者天性达观,不愿过多地记忆所遭遇的折磨,整篇回忆洋溢着一种乐天的气息,尤其在回顾自己的青春岁月时,更是如此。礼失求诸野,无论是在大学读书、农场劳动还是在地处仙境的澄江中学执教,作者总能在普通人身上发现人情和人性之美,感受边地乡民的善良淳朴。在天高皇帝远的云之南,正是凭借这种乐天性格和善于寻找生活中快乐的幽默气质,作者得以涉过残酷的岁月之河。

《家在云之南:忆双亲,记往事 》
熊景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定价:27元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未名医药前董事长隐瞒9.54亿元关联交易和重大合同,监管:十年市场禁入
A股成交额再破万亿!银行板块罕见大跌,这家银行一度逼近跌停
科技大佬,正努力上“热搜”
如何面对中国市场竞争?奔驰唐仕凯:加大在华投入,按中国速度打造产品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