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上交所

2010-07-29 06:52:56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本报记者 韩玮 发自上海

即便7月15日史上最大IPO(首次公开募股)—中国农业银行A股上市募得685亿人民币,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2010年的融资成绩单添了些许亮色,但昔日老大上交所追赶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的步子仍然踉踉跄跄。

据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发布的报告指出,2010年上半年,全球IPO数量总计648个,实现融资1052亿美元。其中,深交所拥有161个IPO,226亿美元的融资规模,超越纽交所与东京证券交易所,成为名副其实的“IPO之王”。

中国股市发展史上,对于深、沪两市究竟谁兄谁弟(成立时间点)曾有争议,但在现实的数据面前,自许老大的上交所已经窘态难掩。

IPO新王

“今天来的三家交易所,都是‘老’字辈。港交所是老师,上交所是老大哥,我们深交所是老弟。”7月21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导、港交所主办的上海金融论坛上,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陈鸿桥在正式发言前,如是寒暄道。

然而,此番“恭维”在不少券商听来,却有些“怪”,“尤其是当小弟突然跑在大哥前面的时候。” 一与会者对时代周报记者调侃道。

“我看到纽交所的报告时,吓了一跳。”兰羽是一家知名证券投行部的负责人,近年来深交所风生水起,他心中有数,但攀升到如此高度,却是他始料未及的。

“由于深市大多是小盘股,IPO数量大大多于沪市不足为奇。去年,纽交所发布的全年榜单中,深交所有103个IPO,而上交所只有10个,但融资额却是深圳的两倍。而今年,这个数字竟然反了过来。”兰羽这样解释他的“始料未及”。

事实上,近十年里,沪、深两交易所一直暗战不断。

2000年,当纳斯达克如日中天时,时任国家总理的朱镕基欲效仿美国,重新定位同质化的沪深两市。在深圳建立二板市场,将其主板全部迁至上海。然而,此构想遭到了深圳的极力反对,因为,主板一撤,深圳的金融、交通,乃至粤港、深港合作都可能受到影响。几番波折后,深圳保住了主板,并赢回一个创业板,而代价是停发新股竟年之久。

与之相反,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根“大棒”的指引下,上交所顺利单边扩容。原本,沪深两所相差无几,两边的上市公司都是500家左右,但自深交所按下“暂停”键,两者的差距便逐渐拉大。2000年,深交所A股发行融资额占沪深证券市场A股发行总融资额的比重为41.2%;到2001年,滑至19.9%;2002年,降为18.2%。

直至2004年,深交所重发新股,推出中小板,转机显现。彼时,沪深两市协商后,定下了“1亿股”的上市资源划分界限。换而言之,新发股份超过1亿的大盘股去上交所“蓝筹板”,不足1亿的中小盘股落在深交所“中小板”。

对于中小板的潜力,早在2003年,首都经贸大学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便曾大胆预言,三至五年内,深交所必将赶超上交所。

此起彼伏

刘纪鹏的预言在中小板推出七年后,终于应验了。

据WIND统计显示,自2009年6月新股IPO重启到今年6月底,登陆深交所中小板的新股总共164只,而上交所的新增挂牌企业仅有20家。此外,去年10月,创业板甫一启动,就迎来了28家公司,但上交所在同期的1个月中,只“接收”了招商证券一家企业。

由于新股发行少,沪市主板显得有些沉闷。“这与上交所的风格倒是挺吻合的,冷冷冰冰,透着几分官僚味。”一位何姓券商对时代周报记者打趣道。据他接触,深交所的气氛略微活泼。上市公司的年报里出现几个错别字,也会有工作人员细心指出,直至改过为止。而这似乎也符合目前深市活力四射的气质。

“虽然谈不上IPO青睐深交所,但中小板、创业板的先后上市,确实让深市十分活跃。”上海外国语大学经济学家章玉贵教授对时代周报如是分析。

7月15日,“超级大盘”农业银行A股上市,使得上交所的融资“成绩单”顿时好看不少。与此同时,光大银行筹备三年之久的IPO亦渐行渐近,预计8月登入A股。这些本都是利好消息,但东方早报援引一位上交所负责人的话指出,类似农行这样的大蓝筹,做一个,少一个,剩下的资源十分有限。在他看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化,大型央企、国企步入调整期,政策扶持必将向中小企业倾斜。

“1998—2008年,这十年,大型国企集中改制上市,上交所迅速扩容。可以想见,下个十年,中小公司、民营企业拓步发展,或许将是深交所的‘春天’。”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告诉时代周报,这是一种发展格局上的“均衡”。

在兰羽看来,投行也在其中推波助澜。因为,全是大盘股的上交所,溢价程度明显低于深交所。这使得不少投行希望将项目运作至后者,溢价发行,获得超募,从而使上市公司和保荐机构收取丰厚回报。数据显示,目前的平均市盈率,深交所中小板为40倍,创业板高达60倍,而上交所只有20倍不到。

种种原因铸成了目前“深热沪冷”的尴尬。“这就需要在上交所与深交所之间搭建‘转板’之桥,连接中小板、创业板和蓝筹板,借IPO之王的力量,激活上交所。”这是董登新认定的可行之举,但现实中的上交所似乎有着另一套思路。

沪深交锋

据东方早报7月20日报道,近日,上交所主动提议,要求重新划分上市资源。沪上的新想法是,新发股份超过8000万股的非金融企业在上交所挂牌,低于5000万股的“落户”深交所,而介于两者之间的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上市地;金融企业的“分水岭”为4亿股。

“现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抢生意,抢的主要是新发股份在八九千万这个级别的企业。看来以后,五六千万股的中小企业也要争了。”兰羽认为,这份新协议中的“中间层”是上交所希望捕获、以搞活市场的“猎物”。

对此,沪上一家投资银行的孙姓经理则告诉时代周报,“明摆着,这是上交所在挖墙脚,深交所肯定不乐意的。”而据经济观察报披露,一开始,鉴于两市一冷一热,深交所只答应上交所,就深沪交易所的分工调整进行书面明确,但协商到后来,上海提出,推翻原定“1亿股”的上市资源划分界限。正如沪深交锋总是以监管部门的行政“均衡”而告终,这一次,由于证监会高层领导的介入,深交所只能接受。

不过,这一传闻在长城证券海口营业部首席分析师傅人伟看来,却有些“荒谬”。他认为,沪深两市,一个以“中小板”、“创业板”为特色,一个重点发展“蓝筹板”和“国际板”,此种定位日渐明晰,而上市资源好不容易才划分清楚。如果中小板突然闯入沪市,两个市场又将变得主次不分。

“金融竞合中,沪深两所显然应该避免同质竞争,实现功能互补。”章玉贵所不愿看到的是,已逐渐分化的沪深两市重新回到“同质竞争”的老路上。

其实,自1990年建成至2000年,沪深证券市场发展的主线之一就是竞争。但是,由于深交所与上交所同质同构,不仅挂牌品种、数量相同,而且,IPO的节奏和步调亦一致,甚至,两个交易所筹建之初的所有制度性文件除了抬头不同,其余一模一样。所以,此种竞争演变到后期,就呈现出高内耗的破坏性。

这种暗战其实由来已久,早在1995年—1998年,竞争中的沪深两所搞大比拼,比谁的市场活跃,比谁的上市公司又好又多。为了抢占上市资源,两个交易所使了许多招数,到后期,其中一家甚至给各地证管办出了红头文件,只要其拉来一个上市公司,就依股本规模,给予五万十万不等的“辛苦费”。当年主管深交所的深圳市副市长武捷思亲自出面,常常一天要参加几个晚宴,以便加强沟通使外地企业来深圳上市,这与上海往往只派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与欲上市企业沟通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史为鉴,同质竞争并不明智。章玉贵表示,“如果国际板如期在明年上半年开通,如果极具指标意义的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能在上海上市,如果美欧主要企业不仅有意愿更有可能在上交所登陆,这就标志着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定位初步被主要金融大国、外资金融机构以及国际舆论所接受,而这才是上海的成功。”

换而言之,在他看来,中小板、创业板的火爆并不值得羡慕,因为,上交所的竞争筹码不是同深交所争夺中小企业,而是筹备中的国际板。

但事关千重关系的国际板,似乎仍遥遥无期。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扣非净利稳增长,现金流创新高!九州通去年经营质效双增 营收突破1500亿元
洞察债市新趋势,共绘投资新蓝图——中国建设银行与广发证券联合举办2024年度信用债券投资策略交流会
首创证券王牌业务回春!一季度资管收入创近12年来单季新高,规模逆市增长
多家在港银行推出高息定存,众安银行高达18.1%,跨境理财通也火热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