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地产调控应成长期政策

2010-07-15 03:17:49
来源: 时代在线网

711,住建部政策研究部副主任秦虹在深圳表示,对第三套房不放贷、对没有社保人员限制购房数量等临时性政策有可能放松和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番言论引发了公众和市场对地产调控百日而废的猜测。不过秦虹次日立即澄清,“第三套房不放贷及没有社保人员限购政策可能退出”的消息纯属误读。

713,针对部分媒体报道“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政策可能取消”、“三套房贷放开”、“国资委授意央企拿地”的说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银监会分别以不同形式进行了回应,均表示坚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资委也否认授意房地产央企扩张拿地。

此次相关中央部委的表态重要而及时。中国房地产价格6月份微幅下降,是近18个月来的头一次。这个迹象表明,中国政府遏制房地产投机和让经济降温的努力正开始奏效。本轮地产调控至今不过百日,才刚刚显现出一点效果,决不能就此止步,轻易退出。

遏制房价的飙升和房地产业的泡沫化趋势,不仅关系到一时的社会稳定和民心向背,更是中国经济摆脱畸形的增长方式,实现健康的结构调整,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中国经济的决策层应该站在长期的经济战略高度,将地产调控作为一项长期政策执行下去。

在内需低迷的情况下,单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没有可持续性,这已经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界的共识。而一年多来的经济刺激政策所带来的刺激效应主要都流向了资产领域,实体经济的复苏并不理想,这一点,暴跌的中国股市就是最好的证明。另外,6月份最新的经济数据也表明,汽车销量和发电量依然增长乏力。

房地产的一枝独秀虽然带来了经济数据的增长,但房价飞涨所带来的高成本也在压缩实体经济微薄的利润空间,使得民众的就业和收入始终都得不到改善。当实体经济领域的人和资金都被吸引至高利润的房地产领域之后,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已成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体。一方面是民众收入和消费无法改善,一方面是资金都往房地产和投资方面涌。这样的两极分化只会加剧中国经济生产与消费的失衡,让结构调整面临更大的困难。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能力的主导者只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和地产商四家。而在这四家中,只有中央政府一支力量是愿意对房地产这辆高速行驶的汽车踩刹车的,其余三家,都只想踩油门。对于地方政府,房价上涨的好处至少有以下几点:卖地收入猛增、地产税费增加、经济增长的政绩;对于银行,由于房价一直涨,房贷几乎没有什么违约的,是银行利润最有丰厚保障的一块;地产商当然更是要推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有制和任期的原因,再加上监督力量的缺位,我们的地方政府和银行都存在只顾眼前繁荣而不顾以后的风险的倾向,这一点从银行对于中央调控政策的“阳奉阴违”就能看出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713播出节目《五地独家调查发现 各地第三套房贷仍在继续》,就披露了深圳、北京部分银行也已悄然放松第三套房贷款。

“建造,一切都会来”(Build and they will come)的理念就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政府主导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确实能带来令人眩晕的增长,似乎所有人都在见证资产升值和发财,然而经济世界里也没有永动机,高楼崇拜往往与债务危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辆只踩油门的汽车随时有翻车的危险,在目前的格局之下,只有中央一级有可能遏制泡沫风险的堆积,从经济风险和结构调整的高度来对待房地产问题,用宏观调控来踩踩刹车。因此,这唯一的一股平衡力量绝对不能放松,房地产调控应成为长期政策。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首创证券王牌业务回春!一季度资管收入创近12年来单季新高,规模逆市增长
多家在港银行推出高息定存,众安银行高达18.1%,跨境理财通也火热
一瓶面膜卖1800元,中国贵妇爆买伊菲丹,雷军曾参股的这家国货美妆净利飙升135%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有望增厚利润,研发及供应链实力显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