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摄影年展:在场的摄影师,再现的意义

2010-02-20 23:46:10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在摄影越发成为大众行为的当下,每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都可能由数百位在场的“摄影者”而不是摄影记者来见证—这正是欧美业内如今热评“新闻摄影将死”的根据之一。本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指向“新闻摄影”这个处于风口浪尖的摄影门类,以“在场与再现”为探讨主题,交出了一份在国内各影展中鲜有见到的完整答卷。

步入第五个年头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规格升级,今年由广东省文化厅和旅游局参与主办,位于连州文化广场上的开幕式也因此更加阵势庞大。开幕式场内,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摄影记者抢占位置,不停按动快门。被警察和护栏挡在场外的市民、游客,将卡片相机、手机高高举起,犹如一道道由镜头组成的山脊。不远处的图书馆顶层,数十位设备齐全的摄影爱好者举起“长枪短炮”。

在历史的现场

人类需要鲜活的历史。在摄影技术被发明之前,我们使用刻刀、画笔让历史更加丰满。最近的170年内,摄影师们成为了除史学家之外记录历史的中坚力量。本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学术委员会主席鲍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摄影发展170年来,真正作用是‘在场’。人类的历史不管是苦难还是进步,摄影师都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身份参与其中。我们希望把这个‘魂’再招回来。人可以不在,但精神一定不能缺少。”

本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总策展人、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为连州带来了“以无可比拟的作品记录了过去半个世纪来人类的暴力之路”的唐·麦卡林(Don McCullin)的回顾展:“四十余年来,唐·麦卡林一直活跃在东南亚、非洲、中东、中美及其他地区的战场上。他绝对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师之一。”他那些著名战地摄影作品在如今看来依旧震撼。

牛畏予和铁矛分别以《历史的负片》与《历史的正片》向我们展开新中国已过往的一页。两位曾经的官方摄影记者留下了属于自己也属于我们的历史记忆。牛畏予近万张的“废片”中有1956年的小提琴家马思聪和1965年的何香凝,也有广州杂技团表演和四川简阳县红塔公社女社员。透过铁矛的照片可以从不一样的角度品读上世纪50-60年代的那些被光环笼罩的领袖人物,也可以看到当年那些激情荡漾的普通民众,他俩连同孟昭瑞、袁毅平等向我们展示了那段已模糊了的时光,提供了不一样的历史视角。

对于“在场”的坚持,他们也有反省。策展人晋永权说:“铁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深刻的反省,当被问及‘1958年大跃进过后的3年灾荒时期,摄影记者何在?’这样的问题时,他总是回答:当年组织上不要求去拍摄,违反纪律去拍了也发不了,作为一个积极要求入党的青年,没有坚持去拍照,没有留下资料,自己有责任有遗憾!

特别个展《一个摄影师到底能走多远》展示了中国新闻摄影代表人物贺延光从1994年到2009年间拍摄的各个种类的新闻照片,他的广东同行们也集体亮相连州,南方传媒、《羊城晚报》、《广州日报》都举办了自己的摄影展,共同勾勒出近几年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件与处于这些事件中的个体—也许并不完整,但正如鲍昆对时代周报记者所言:“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语境和政治状态。肯定有所谓的主流去控制、去排斥一些作品。但真实是排斥不了的,随着时间流逝和意识形态的转变,有的摄影作品必然会出现在我们面前。纪实摄影作为见证历史而存在。”

以“当代性”再现

新闻摄影能否真实“再现”历史?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发起人之一、艺术总监段煜婷提出了质疑:“首先,在对于摄影最根本的属性上,新闻摄影是最能理直气壮代表摄影的所谓‘真实性’的,尽管这个真实永远是摄影记者们煞费苦心而接近的事实,或者根本就是不真实的;另一方面,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商业化的背景下,在媒体产业化的前提下,记者和摄影记者们马不停蹄地到处采集世界的各种奇观,无数大小的‘周老虎案’其实到处都在上演。”

可段煜婷没有提到,同某些史学家的笔一样,某些摄影记者的镜头并不完全保真。例如日军随军记者曾为粉饰战争而摆拍的所谓新闻照片,再例如最近台湾媒体为打选战而制作出的假新闻照片。

生活在广州的区志航继去年展出轰动一时的俯卧撑系列后,今年以《那一刻》再次参展,他依旧裸体俯卧撑在“上海楼脆脆”等热点新闻地点旁。鲍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那一刻》体现出观念艺术最为本质的核心价值。他以自己的肉体来对已经发生的历史和现实作强烈的对话,他的身体朝向我们不能忽视、回避的矛盾,这都是我们要去面对和解决的。”

王庆松在作品《论坛》中扮演一个国际记者招待会发言人,回答“重建当代文明”的问题,面前是包括CNNBBC在内的各国媒体麦克风,身旁围绕着一堆中外摄影记者。人物和场景都戏剧化,照片却有着真实的力量。王庆松说:“‘感谢’当代中国发生的种种故事,这些日常琐碎的故事让我找到了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切入点。”

2007年,重庆“最牛钉子户”是互联网和国外媒体的关注焦点:“在超过1万平米、深17的大坑中,这个连底座带楼身有20多米高的残楼,被开发商断水、断电、断路、断气。它孤零零矗立的样子,具有纪念碑的形式感。”在被拆除前的最后几天,摄影师蒋志用一支大功率的追光灯直射到这座孤楼上,拍下了这件名为《事情一旦发生就会变成钉子》的作品。那束有着很强隐喻性的光芒让人印象深刻。

“美国著名作家科马克·麦卡锡撰写的《路》中,男主人公说:‘每一次回忆都是对事情本来面目的侵袭。就如派对上的游戏那般,说一个词,然后一个转告一个。然而,你对记忆所作的修改,无论察觉与否,仍保留着事实的核心。’”这句话也可以解释这些貌似“虚假”的当代观念摄影作品的“真实”价值所在。第五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助理总策展人姜纬说:“正是因为‘事实的核心’,摄影在残酷的时间中才有能力守护一些恒久的价值。”

以摄影影响当下

伟大的战地摄影师唐·麦卡林尽管曾不遗余力地展示出地球上人类的不公,并让他的同胞们在享受周末之际仍惴惴不安,但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开始拒绝自己的作品并转向风景摄影,因为他感觉战地摄影于事无补。

除了记录和再现历史,新闻摄影师们还希望自己能够改变一些什么。

“如果你的内心没有和现场发生某种联系、交流,对于这个‘场’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就不可能有‘再现’。走马观花地去拍摄不是 ‘在场’。‘再现’是建立在你‘在场’并把真实发生的事物用准确到位的影响记录下来,‘再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王久良这样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王久良的《垃圾围城》获得了第五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金奖,“获奖不是最重要的,获得媒体的关注也不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我所拍摄的这个课题让更多的人去知道,去了解和传播。”从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毕业3年,王久良没有任何职业。去年10月开始,他骑着一辆破摩托车拿着相机出发,穿着跟拾荒者一模一样的衣服,冒险出入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垃圾场,拍摄下让人震撼的场景。王久良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突然发现原来保持了那么多年美丽的农村变成了农药塑料袋丢弃处,田间地头全是这种垃圾,长时间面对的人可能是熟视无睹甚至麻木了。而美好的事物突然受到这样的刺激、伤害,这是接受不了的。”

直至在此次连州展出获金奖,王久良已历时一年多的这个课题还未结束,他为这个专题所制作的视频也在连州摄影年展现场播放,明显看得出来还没有经过剪辑。

和王久良一样关注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的还有卢广。在连州,他的《关注中国污染》和《垃圾围城》同处一个展厅。鲍昆说:“卢广是一个长期有争议的人物,拿到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奖、荷赛奖以及所有新闻摄影人都梦想的奖。他现在的摄影越来越有意义,他知道拿着这个照片先找国家环保部门:‘你不改我就披露,你不改我就去国外。’所以他说:‘我得奖并不重要,在于这个奖引起了社会改造。’说半天,我们就是这个目的。”

实习生单雄、温阳东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去年净利增1235%,*ST西域申请“摘帽”,搭上“低空经济”近三月股价涨超60%
年报遭问询!去年下半年拓维信息营收大增,净利润却诡异大跌转负
发现新质好公司 | 人工智能业绩第一股,润泽科技2023年营收增长60%,服务电信、联通两大运营商
白酒股也没那么香了?山东国资拟减持金徽酒,从复星手中接盘不到一年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