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恶炒“中国黑客”间谍战

2009-10-29 06:42:57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奥巴马执政之后,美国“网军”便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据专家称,美国大规模构筑网络军事力量的同时,也不时地渲染其他国家的网络威胁,以达到牵制、威慑等战略目标。美国国会一智囊机构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赫然声称“中国黑客”对美发动了间谍战。在中美贸易纠纷白热化的关键阶段,这样一份报告的出台似乎有着更深层次的目的,而不仅仅是“网络暗战”。

1022公布的报告出自美国国防巨头诺斯罗普·格鲁曼之手,但真正的操纵者是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经安会)。在案例分析中,该报告“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家不具名的美国公司遭遇网络间谍窃取商业机密的全过程。由“黑客的IP地址位于中国境内”这一点,委员会推测:中方正在加紧发动对美的网络间谍战。

对此,中国军事专家戴旭反驳道,黑客能够利用虚假IP掩盖真实的攻击源,“中国黑客”的提法毫无根据。美方指责中国,其实是一种“国家阴谋论”。

自“轮胎特保案”后,从肉鸡到钢管,中美贸易摩擦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在中美商贸联会即将召开、奥巴马筹备访华之际,经安会突然披露“商谍门”,不免让人怀疑其动机,因为自其成立,始终不变的主张就是对华实施贸易制裁。

“中国应该欢迎这种怀疑,把怀疑说出来是‘光明磊落’的。中国政府要做的是一个‘查’字,查到底是谁干的。如果纯属无中生有,我们就拿证据,告它(经委会)诽谤,要它道歉。”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教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报告堪比好莱坞大片

这已不是“经安会”第一次渲染中国威胁,在它9年来提交的6份年度报告中,无一不维持“敲打中国”的姿态。但此次引起关注的是,“经安会”声称找到了间接证明中国的“精英黑客组织”与“北京政府”有关的案例。

据说,此案例是“经安会”经过数次听证和实地调研后求证所得。受害方是“一家从事高科技研发的公司”,而其中的“窃密”情节“惊心动魄”,堪比好莱坞大片。

比如,报告煞有其事地说,网络间谍总是在每晚的同一时间开始行动。他们兵分两路,一队负责打开“敌方”的网络防线,二队专门收集和窃取数据。在攻击行动前,两队人马通过长达几个月的侦查,获取数十个内部账户,并在访问近150次后,摸清了目标文件的文件名、目录位置等线索。

报告还进一步渲染说,在行动开始后,间谍们便实行“两步走”策略。先陆续将目标文件复制并传送至中转站,也就是“敌方”内部邮件系统的7台服务器。在这里,一队负责为窃取文件“改头换面”—重新命名、加密压缩以便外传。然后,二队通过至少8台外部电脑对中转站发起“总攻”,转移数据。报告指出,在“总攻”阶段,间谍的动静引起了“敌方”的察觉,并遭到阻击,最终未能取得“网络战”的全面胜利。

最后,报告骇人听闻地总结说,鉴于间谍的入侵工具显示中文界面、IP地址指向中国境内以及攻击的“专业性”和被盗信息的“技术性”,该报告分析称,如果不是中国政府组织策划,那也可能是受其指使。因为公司的竞争对手或犯罪组织无法轻易将这些信息转手。

对此,“经安会”现任副主席拉瑞·武尔兹更信誓旦旦地宣称:“很显然,这一攻击行动绝对受到国家操控,并怀有明确目的,即从一些相关公司获得国防技术。”

其实,这份报告的前半部分以五角大楼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为蓝本,认为中国已越来越意识到,掌握情报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军方不仅加强了部队的网络攻击能力,还和民间黑客组织有过接触。这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而“美公司信息遭窃”只是危机中的“冰山一角”。

对此,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王保东以“毫无道理和依据”断然否定“经安会”的指控。

沈丁立教授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谈到,事实上,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美军就组建了网络战部队,战后规模进一步扩大,陆海空三军和战略司令部都设有“网军”。

同时,据防务专家乔尔·哈丁评估,美军共有3000-5000名信息战专家,5-7万名官兵涉足网络战,规模相当于7101空降师。

“经安会”:冷战思维的怪物

不过,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此次中国各方发言人的回应除了否认“中国发动网络战”,还都不约而同地指责了“经安会”。

王保东认为,该委员会完全是“冷战思维的产物”,其使命就是贬低中国。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则奉劝该机构“改弦易辙,停止发布此类报告,做一些有利于中美关系的事。”

在注解“经安会”时,媒体常用的“头衔”往往是美国会咨询机构或下属评估委员会,但实际上,它最贴切的代号莫过于“反华大本营”。

早在两年前美国《纽约时报》就曾例证该委员会的“反华”本性。200610月,美国国务院购买了15000多台中国联想集团制造的电脑,此举引发朝野的震动和批评,而最强烈的抗议声就来自“经安会”。

据了解,该机构成立于200010月,是中国加入WTO后,美国国会为填补在审议对华政策渠道上出现的空缺而设立的。

目前的12名委员中不乏“美国国家安全的狂热分子”和“直言不讳”的中国批评者。

现任主席卡洛琳·巴塞洛缪曾是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南希·佩洛西的外交政策顾问,对人权、贸易和武器扩散等问题颇有研究。只是,用她的标准,中国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通通不及格。

而副主席拉瑞·武尔兹曾担任驻华武官,是“中国威胁论”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与台湾当局关系密切,曾在2000年受邀参加陈水扁的就职仪式。

此外,还有投书《华尔街日报》认为连宋大陆之行是“走上歧路”的卜大年,以及特别关切中国“童工问题”的詹弗瑞·费尔德等等一干美国对华“鹰派”人士。

按“经安会”章程,该委员会旨在“监督、调查并向国会报告美中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而该机构的始作俑者、参议院前拨款委员会主席伯德曾作出这样的指示:中国一旦错误地估计美国保护自身利益的决心,我们就可能面临真正的危险。因此,必须通过机制避免其错估形势,而我们同苏联就曾建立起这样的制度。

正是在这样的既定目标下,20027月,“经安会”推出首份年度报告,大胆推论:中国对美的巨大贸易顺差以及进入美资本市场等因素,促成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军事现代化,却严重挫伤了美国的生产能力和就业市场,从而削弱了国防工业的基础。

事实上,类似的论点几乎充斥于该机构提交的所有报告,而此次的“中国商谍论”最早见于2007年的年度评述。其中指出,为了推动石油、信息通讯、造船等国家垄断产业的发展,中国动用了一切手段收集美国的高科技情报,包括使用网络攻击。

对此,沈丁立教授指出,这个智库的预设结论就是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构成了威胁,他们致力于寻找各种各样的现象来佐证此观点。

为贸易保护主义“煽风点火”

事实上,就在“经安会”热炒黑客的同时,中美媒体共同关注的另一事件则是本月在杭州召开的中美商联会。奥巴马内阁的三名得力干将,包括华裔商务部长骆家辉、贸易代表柯克以及农业部长维尔萨克,将打响商贸前哨战,为其11月的首次访华“扫清路障”。

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专家肖炼指出,本次会谈将会着重探讨如何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平衡、可持续、向前看的双边贸易关系,因为近来奥巴马通过了中国轮胎特保案,而且上周美国对中国输出的无缝钢管又发起了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与此同时,“经安会”近来的积极活动也不免让人对中美贸易的前景感到担忧。“商谍论”的动机是否为正在抬头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煽风点火”?

对此,沈丁立教授指出,鉴于“经安会”的反华背景,从单一事件很难洞悉它的具体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中美贸易的背后是各自的需求。有些东西,一国做不来,或者做起来成本太高,必须进口,这种依赖关系不是一个“间谍论”就可以消除的。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公司暴雷、黯然缺席、展台冷清,北京车展的失意者有点多
实探北京车展:自主品牌争夺豪华市场,混动与纯电展开决战
腾讯发布汽车行业大模型,智慧出行钟学丹:优势来自互联网基础设施
上市银行中收增长遇瓶颈:25家银行去年缩水约500亿,卖保险也不香了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