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的灭门之祸(下)

2009-08-08 22:56:37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洪武二十三年,即胡惟庸被杀十年以后,他的罪状由“擅权植党”升级为“谋反”,株连到了李善长。当然,所谓“谋反”云云完全是子虚乌有的。

李善长毕竟是第一功臣,退休的待遇非他人可比。皇帝赏赐给他田地几千亩,佃户1500家,另有“守冢户”(看守坟墓的专业户)150家,以及卫士20家。还要他负责在凤阳营建中都、修造宫殿。洪武七年,由于他的关系,弟弟李存义提升为太仆寺丞。洪武九年,他的儿子李祺,和皇帝的女儿临安公主结婚,李祺成为驸马都尉。

退休之后的李善长依然可以呼风唤雨,是很容易引来非议的。御史大夫汪广洋等弹劾他“挟宠自恣”,举出来的事例却比较肤浅:陛下日前龙体欠佳,将近十天不上朝,他不闻不问;他的儿子—驸马都尉李祺竟然6天不来朝见,被叫到殿前,还不认错,实属“大不敬”。结果受到处罚——削减岁禄1800石。这大概可以看做李善长命运转折的一个信号。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以“擅权植党”罪被处死,株连一大批“胡党”。不少大臣仰承皇帝旨意,纷纷请求处死“胡党”分子李善长。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没有接受这一请求,他解释说:我当初起兵时,李善长前来投奔,说从此见天日了。那年我27岁,善长41岁。他是我初起时的股肱心腹,不忍心惩处。

平心而论,胡惟庸是李善长一手提拔起来的,也是他积极向皇帝推荐而升任左丞相的。胡惟庸处死后,追查下去,李善长自然难辞其咎,说他是“胡党”,并非毫无根据。但是仅凭这一点,似乎罪不致死。朱元璋在等待“罪状”的升级。

洪武二十三年,即胡惟庸被杀十年以后,他的罪状由“擅权植党”升级为“谋反”,株连到了李善长。

当然,所谓“谋反”云云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这一点,明史专家吴晗已经考证得非常清楚了。因此李善长“串通胡惟庸谋反”,便成了无稽之谈。当时朝廷公布的材料却振振有词,其一是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的供词,其二是李善长家奴卢忡谦的自首,都意在“证明”胡惟庸串通李善长谋反。朱元璋据此下结论:李善长身为元勋国戚,知道胡惟庸“逆谋”而不揭发,狐疑观望,首鼠两端,大逆不道。于是乎,77岁的李善长,和他的家属七十余人,被一并处死。惟独例外的是,他的儿子李祺,因为妻子是皇帝的女儿(临安公主),而幸免于难;他们的儿子李芳、李茂也因此逃过一劫。

一年后,郎中王国用上书为李善长鸣冤。这份鸣冤状子其实是由才子解缙起草的,题为“论韩国公冤事状”,以雄辩的事实反驳“串通胡惟庸谋反”的结论。大意是说:李善长为陛下打天下,是勋臣第一,假使帮助胡惟庸成事,也不过是勋臣第一而已。他已经年迈,根本没有精力,何苦如此!况且李善长一向“子事陛下”,“托骨肉,无纤芥之嫌”,“未有平居晏然,都无形迹,而忽起此谋者”。这一番话,说得朱元璋哑口无言,默认是枉杀。解缙也明白,已经杀了,鸣冤于事无补,只得退而求其次:“犹愿陛下作戒于将来也!”

朱元璋有何感想不得而知。他的太子朱标倒是有感想的,对父亲说:杀人太多太滥,恐怕有伤朝廷和气。第二天,朱元璋把一根长满刺的棍子扔在地上,要朱标捡起来,朱标面露难色。朱元璋趁机回答他昨天提出的问题:如果把棍子上的刺除去,你就可以使用了;我现在诛杀功臣,是为你消除隐患。父与子的对话,在无意间流露了内心的秘密。

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