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OMP”凸显国货弱势根源

2009-08-18 14:22:37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国货牛奶的问题似乎没完没了了。如果把去年“三聚氰胺事件”比作中国乳业的寒冬,近日的蒙牛“OMP事件”则使刚刚回暖的乳业信誉再次掉进冰窟窿。

关于蒙牛特仑苏牛奶添加的OMP到底是否对身体有害的争论还在继续。尽管蒙牛方面一再声明,OMP是牛奶经脱脂、膜过滤等方法获得的牛奶蛋白组分,安全性受到了FD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同时称IGF-1OMP是两种不同的物质,IGF-1自然存在于所有牛奶中,而“特仑苏”OMP牛奶中的IGF-1的含量与普通牛奶一样。卫生部召集的一些专家也认为饮用添加OMP的牛奶不会产生健康危害。

然而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公众的充分认可,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连续撰文,从专业的角度深入质疑蒙牛特仑苏添加的OMP实质就是IGF-1,并引用了蒙牛技术总监母智深2008年参与撰写的论文,文中说OMP主要成分之一为IGF-1。这与母智深214关于OMP不含IGF-1的说法完全相反。据国外学术研究表明,IGF-1能增加癌症发病率。这也是公众最为担心的问题。

OMP到底是否有害,尚有待专业人士的证明。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蒙牛的另外一些问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目前,至少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首先,卫生部发文声明,OMP不是我国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蒙牛公司进口并使用OMP没有事先申请批准,并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已责令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IGF-1物质。

另外,事件的调查使得公众了解到,所谓的OMP似乎只是蒙牛的一种市场营销策略,即通过滥造生词(而不是研发)进行市场划分,通过夸大的广告宣传,炒作概念式的营销手段,将萝卜卖了人参价以谋取暴利。广东省奶业协会理事林树斌甚至撰文揭露,蒙牛违规的产品不止“特仑苏”OMP一个,所谓“来自大草原无污染”、“特浓奶”、“高钙奶”及获得国际大奖,都是骗人的把戏。也就是说,即使OMP确实无害,但我们至少看到了蒙牛的无良。

日韩用了20年,诞生了一批享誉国际的品牌,而我们用了30年却几乎一个都没有。此次的事件再次使我们深思,国货弱势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首先,企业自身的发展理念难辞其咎。多年以来,我们看到,中国的企业界弥漫着一股浮躁之风,很多企业迷信于概念炒作与营销,而不在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上下功夫。他们热衷保健品领域的操作手法,不管产品如何,借助某个领域市场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先刮头脑风暴,炒概念,再借助疯狂营销,快捞快走。如果企业界到处都将万明坚、史玉柱这样的炒作营销的高手奉为神明的话,又怎么能产生有持久的质量美誉的企业?

我国是一个后发的制造业大国,这也意味着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技术、设计、管理科学上并不占优势。这样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企业主要靠勤劳和踏实取胜,兢兢业业做好基础产品的质量才能获得稳定的发展。当年日本和韩国的发展轨迹就是很好的榜样。

另外,国货的弱势自然也不能全归咎于企业,或许宏观的制度环境更应当附上责任。企业界到处弥漫着浮躁的发展心态,这说明背后有一个无形的机制在引导着他们这么做。试想,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率的法治环境、没有独立的科研检测、没有独立的媒体监督,“国家免检产品”、“驰名商标”花钱就可以买到,不良企业出了事也可以通过“公关”手段来掩盖,从而逃脱惩罚,那么谁还会致力于生产质量更好的产品呢?毕竟劣质产品的成本更低,赚钱更快。近年来兜售骗子产品的电视购物的泛滥就是一个明证。

在此次的OMP事件中,也凸显出企业外部宏观制度环境的问题。早在2007326,方舟子就撰文质疑了蒙牛涉嫌虚假宣传,而且近几年来,蒙牛未经许可使用OMP,并且对OMP功效宣传得铺天盖地,一直没有被监管,直至最近才“东窗事发”。还有,在“六部门组织专家认定:特仑苏没有危害”中,所谓的“六部门组织的专家”却无一露面。所有这些都使公众觉得:“有关监管部门”又何尝不值得质疑?

政治哲学认为,制度公正的追求目标就是道德的行为能得到等量的回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社会才会进步。否则,必将是不道德行为的泛滥。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首创证券王牌业务回春!一季度资管收入创近12年来单季新高,规模逆市增长
多家在港银行推出高息定存,众安银行高达18.1%,跨境理财通也火热
一瓶面膜卖1800元,中国贵妇爆买伊菲丹,雷军曾参股的这家国货美妆净利飙升135%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有望增厚利润,研发及供应链实力显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