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裂变

2009-07-24 16:09:17
来源: 时代在线网

花旗帝国终于没能熬过这个冬天。

116,在宣布连续第五个季度亏损、亏损额达82.9亿美元之后,花旗集团宣布,集团将重组为花旗公司和花旗控股两部分,前者将专注于全球的传统银行业务,后者将持有该集团高风险资产和较难管理的投机业务。当天,花旗股价收于3.50美元,创下新低。

花旗集团的裂变表明,创立于10年前的“金融超市”模式宣告结束。

近几个月花旗一直在出售旗下资产。去年125日,花旗将旗下德国零售银行业务以52亿欧元(约合66亿美元)出售给法国CreditMutuel-CIC银行。上周,花旗旗下美邦公司控股权售予摩根士丹利。

此外,作为日本第三大证券经纪公司的日兴证券也被花旗划为非核心资产拟出售,同时,为了缩减业务规模,花旗将关闭在中国内地成立了三年的私人银行部,并将相关业务整合至零售银行部。但随后花旗中国否认了此消息。

119,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欧兆伦称,对于分拆,“我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变化将不会对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生任何的影响,花旗中国的业务一直稳步增长。”

据悉,为了避免又一场危机爆发,奥巴马经济团队正在考虑推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银行业援助行动,旨在一举铲除银行业的“病根”。

考虑中的方案包括设立一家专门的“坏账银行”,接管金融机构账上的不良资产,进一步扩大对所谓“有毒资产“的担保等。

当花旗集团解体时,花旗中国市场却显得相对平静。110,花旗(中国)公司宣布,在大连市成立贷款公司获批,这是花旗在华第三家贷款公司。此外,虽然近期大型国有银行的外资股东接连减持股份,但花旗在与浦发银行沟通时明确表态,没有减持浦发股份的考虑,相反还有增持的意愿。

花旗集团于2006年在中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目标人群为个人净资产至少1000万美元。

中国金融理财网总经理王丙森认为,由于网点布局、人脉基础不如中资行,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难以“落地”。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客户多是江浙的企业用户,以信托理财方式为主,与欧美流行的产品销售模式不同,将海外私人银行模式移植到中国并不可行。

王丙森估计,花旗可能调整私人银行业务策略,但退出中国市场可能不大。他说,成本不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因为高端客户更注重文化的认同。据悉,花旗私人银行在北京和上海约有30名私人银行理财顾问,但花旗中国对此拒绝确认。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50只券商股齐飘红,“牛市旗手”业绩爆了!国联民生、华西证券预增超10倍
银行股再创新高!42家A股银行总市值超16万亿,有银行股价“跑赢”增持价
铅中毒危害不可逆,影响儿童智力?专家:通过环境控制预防,筛查是关键
香港豪门的光环与债务:三大家族拟融资超1350亿港元,地产巨头集体转身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