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赶进金字塔

2009-07-24 15:08:39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据心理学的“需求等级”理论,人生最不堪是忙忙碌碌给人打工,一辈子为人作嫁。最好的事就是能有空闲可以用来“实现自己的潜能”。但是,实现什么样的潜能?工匠潜能?发明潜能?不是:世界总工作需要量不会增加。休闲时间的工作狂,会让别人无事可做。你业余做一把椅子,社会上的木匠就少一件订货。

这个空闲越来越多的时代,是让人们玩文化的,文化永远不嫌多:人们可以用空闲来实现作家梦,艺术家梦,球星梦,高段棋手梦。在文化上玩出名堂来,就是成就,就是理想的人生。

但是休闲玩文化,有个无法摆脱的苦恼:有多少人能玩出一个名堂?

我看到美国有个统计数字:全国有200万“职业文化人”。所谓“职业”,就是能赖以谋生:“职业体育人”,包括大量学校体育教师、业余球队教练、棋社指导;“职业艺术人”包括大量美术班辅导、舞蹈俱乐部教练、钢琴教师;“职业写作人”包括写作老师。全部加起来,有200万人。美国总人口2.7亿,如果把未成年人除外,大致是2亿人。那样,每一百人只有一个能把文化玩成一个职业:这个社会“成起码之才”的机会,百里挑一。

而这些“职业文化人”,大部分籍籍无名,一生没有什么“成就”可言,在本行里都是小鱼小虾小土豆。真正玩出名堂来的人,各界的天之骄子,每一界中的知名人士,可以自称“名家”的文化人,只是上述“职业文化人”中很小的一部分人:2亿多美国人中,大致上只有2000名社会公认有成就,10万人中得一个,能坐进全国的名人堂。社会绝大部分人都在努力 “实现潜力”,真正有特殊潜能,不发挥出来就是社会损失的,十万人中只有一个。

这是美国的数字。中国人口比美国多5倍,中国“职业文化人”,却可能不到美国的一半,名家就更少。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大规模“名人输出”,影星歌星体育明星,伸过手来占住本应该是中国名家的位置。几十年之后,中国文化肯定会比今日发达,名家数量或许超过美国,但是人口基数就决定了在中国要成文化名人,依然要上百万人才能出一个,平均一个县出一个名人。这点我亲自试验过:文化不平均,使很多偏远县连一个可吹嘘一下的文化名人也没有。

在任何行当成名,本来都是难事。但是弄技术,搞发明,做生意,这些俗事,哪怕不成名,也有可以用其他方式(例如金钱)计算的成绩。而文化没有玩出名堂,就无成就可言。

本文尤其可供为人父母者参考。很多人已经明白自己一生玩不成职业人士,更不用说做名家,却认为自己一生没有能“实现潜能”是命运不公,没有机会。弥补之法是压力下放,认定子女是天才:于是我们看到浩浩荡荡的家长队伍,押送孩子去学画学琴,全程陪同,逼子女玩出一个名堂。我敢说绝大部分此类家长不太自觉,不明白他们这样做不是为子女,而是为自己:一生虚度,靠子女提供自己的人生目的。他们难道不懂:子女要成才,从人口比例上说,从竞争对手数量上说,更难。

我这里谈的不是个抽象问题:自从“丁俊晖现象”之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学其父丁文钧。这个苏南小城人,敢于砸锅卖铁,把儿子从初中拉出来,远走广东东莞,一家子打小工,省吃俭用供儿子拜师练球。2005年丁俊晖才18岁,在英国锦标赛夺冠,一举成名。我当时正在伦敦,亲自感受到英国人的迷茫和钦佩:哪儿出来一个中国少年,在英国人玩的游戏中打败了英国人!最自豪的是丁文钧,他豪赌成功:“私人培养冠军,娱乐变成职业。”

如今,各种奇奇怪怪冷门娱乐和体育,都有家长像丁文钧一样用子女向命运作挑战。他们成功的可能性是多少呢?应当说,远远小于中彩票大奖的机会,远远小于被雷电击中的机会。丁文钧说得好:“小丁5000年才出一个:当年如果选择打乒乓球,现在只能玩个业余。”豪赌的家长是否明白:你们的孩子,将来靠这门手艺当球房教练的可能都极小。这个社会,财富上会渐渐“下渗”,名声上却永远是个金字塔。别让孩子们走向金字塔,他们绝大部分会是垫底石。不相信?看看你们自己!

作者系四川大学教授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光伏一季度滑铁卢?“一线大厂”天合光能增速下滑,“硅片寡头”TCL中环由盈转亏
一季度营收增长超54%,品牌微电影票房效应近62亿,持续看好九号公司长线经营
中核钛白实控人被罚没1.33亿,其父旗下私募曾操纵广汽集团股价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扫码分享